话说老虎沟,位于长白山脚下。因为常有老虎出没,故名曰“老虎沟”。
长白山一带有一种职业叫放排工。这工作一般是冬天进山伐木,来年春天冰雪消融了才出山,整个冬天就呆在山里砍树。等到春天河开,把木材运到江边扎成一排排木伐,顺流而下放排至鸭绿江口木材集散地。
丹东“大庙”一带,位于鸭绿江边。不但是买卖木材的集散地,也是放排工花钱享乐的好去处。相当一部分放排工把整整一冬天辛苦挣的钱都丢到了女人的肚皮上。
且说放排工里有一个叫三儿的愣头青,父一辈、子一辈都是做这行当的,到了三儿这辈儿自然也继承了祖传的手艺。
长白山脉连绵不绝,自古就有大片的原始森林,有取之不尽的自然资源。山脚下的村民一般都是靠山吃山,大多数人做伐木工、放排工。
每年大雪封山前,要把粮食备足,储藏到营寨(山里都建有伐木的营寨)。在第一场大雪来临前,放排工们就已经集中驻扎进了山里。就等着开山老大祭天仪式后开出的第一斧。
长白山属于东北三省的吉林省,冬天气温达到零下三十多度,伐木工进山后到来年开春前与山外基本失去联系。因为根本没有人在大雪封山后能进出山里。
三儿这一营大约有几十号人,山杏是老爹的女儿,负责为这些人做饭。老爹是这几十号人的头儿,每天带领大家察看地形,选择伐木地点。
这一天傍晚,大家刚把伐好的木材抬回营地码放好,山杏就捂着冻得通红的脸蛋,跑过来扑闪着大眼睛告诉大家,饭已经做好,叫大家准备准备一会儿就开饭。三儿见人不注意抽冷子摸了把杏儿的屁股,众人已习惯了俩人地嬉闹,三儿在杏儿的叫骂声和大伙儿的起哄声中涨红了脸。
三儿和杏儿早就有了默契,要不是光天化日在大家的众目睽睽之下,杏儿才舍不得骂三儿呢。
杏儿边用眼神示意着三儿,一边往营寨后面走去。三儿是明白人,一溜烟地跟着杏儿来到了一排窝棚后面,看看四周无人,忘情地拥在了一起。
俩人用情正酣时,突然旁边有声响,杏儿挣脱开三儿,问了句“什么声音?”,三儿正在兴头上,哪里管这么多,拉回杏儿就往怀里带。“啪啪”的声音清脆响起,这回三儿也听清楚了,俩人一起凑上去观瞧。在窝棚的缝隙里,一双滴溜溜的大眼睛正惊恐地往外望。
三儿可管不了那么多,提起脚踹向了窝棚。“嗖”的一声,一团黄色的影子从缝隙里窜了出来,小东西毛茸茸的个儿不大,拖着个长长的尾巴。三儿手急眼快,一木棍飞了过去,刚好打在那东西的腿上,受伤的小东西一瘸一拐地跑了开去。
杏儿说:“这不是黄鼠狼吗?你打它干嘛!“黄大仙”可不是好招惹的。”三儿说:“谁叫它坏了我们的好事儿”!
这事儿也就这么过去了,谁也再没提起。
日子在冰雪消融中过得飞快!一转眼,春天来了。大家都已拔寨出了山,正忙着往江边运送木材。
这一天,三儿和大伙正忙着把第一批捆扎好的木排放进河里,好为将来放排做准备。三儿刚把一头捆住木伐的粗麻绳系到木桩上,突然有个黑影窜到了伐子上,三儿转身跳上木伐追了上去。
在木伐尽头,站着一只黄鼠狼,正向三儿这点头示威。“你这小东西,我还怕了你了不成!”三儿心里想着,脚下可没闲着,熟练地踏上木排向黄鼠狼追去。
怪了,黄鼠狼也不逃,好像就在那里等着三儿来抓,眼看三儿就到了黄鼠狼面前,就见黄鼠狼抬起一只脚往木头上一跺,做个葳脚状。怪事发生了,三儿的右脚和黄鼠狼的右脚一模一样地抬起放下,不一样的是脚出溜进了木头缝里,突然葳了一下,只听咔!的一声骨折了。随着凄厉的尖叫声,杏儿和几个人闻声赶了过来,刚好遇上黄鼠狼逃跑,杏儿眼尖,脱口而出,“好熟悉呀!不会是三儿打的那只黄鼠狼吧!”
民间传说,黄鼠狼报复心极强,而且还有迷惑人的本事。
傍晚杏儿带上三儿朝黄鼠狼逃脱的方向摆上供桌,供桌上摆满了各式供品。三儿跪地下嘴里念念有词:“黄大仙是我不对,打瘸了您老人家的腿,在这里给您老赔不是了,这些好吃的都是孝敬给您老人家的,您老人家大人有大量,别和小的一般见识,快把我的脚给治好吧,我再也不敢了。不打扰您老人家享用美味,我们先走了哈。”说完,拉起杏儿头也不回地回家去了。
第二天,三儿下地腿不瘸了!到外面供桌前一看,供桌上面空空如也啥也没剩。
以后的日子,三儿和杏儿不但不敢招惹“黄大仙”,还经常在它们出没的地方放上一些食物,方便它们吃食。他俩自然也没少得到“黄大仙”的照顾,一世与人无争,平平安安!
简书大学堂无戒90天挑战营15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