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1-06-27 常回家看看

      上周日写了《我的父亲》 这篇文章,当时引用龙应台《目送》里经典的语句时, 我就泣不成声 。白天看了一个好友的朋友圈,得知他的老母亲在端午节前因病离世了,他在朋友圈清晰的记录了老人家病重和目送老人家遗体火化的过程,我的眼泪像断线水珠一样流淌, 可能是因为这些悲伤的原因,晚上我竟然失眠了。

      躺在床上, 往事历历在目。从我16岁出来打工,回去上学,高中,大学,工作,自己创业,转眼间,20年过了。时光如梭,这20年,似乎就只在一瞬间而言。 再过20年,我就56岁了,如果我的父母都还在的话, 父亲就87,父亲就83了,他们还能活20年吗?想到这里,一股巨大的悲伤铺天盖地而来,我嚎啕大哭。那声音划破夜的寂静,显得那么悲凉。我还喊着妈妈。 哭累了,我就起来拿笔写下这个对死亡和分离的恐惧带给我的提示: 

 1,自我实现: 学习并践行《爱的艺术》,练习爱自己 ,尊重自己的需求和边界, 在生活中遇到的每一件事中去了解自己的需求。学习接纳自己,无条件的爱自己。 坚持写作,创作自己的IP, 实践所学, 吸引到自己的灵魂伴侣。 

2,事业: 培养接班人,  积累财富。 

     写下这些目标后,我就想着如何能加速这些目标的达成。第二天早上起来,眼睛肿了,上午还是被一种失落感包裹着。下午,我接受了死亡是所有人宿命,分离是所有人必须面的课题。我还是幸运,父母还健在, 还有时间可以陪伴他们。 至少我每年可以抽一段时间在武汉陪陪他们,而且我的梦想也不一定非要在上海才可以实现,现在互联网这么发达, 我在武汉同样也可以实现我的梦想,也许只需要1-2年的准备的时间。这样想的时候,我便释怀了。 佛洛姆《爱的艺术》里讲到,对分离的恐惧是任何社会文化下的人共同面对的问题。而解决这种分离恐惧和痛苦的方法是爱, 是创造。  站在这个角度上讲,  如何在有限的时间内,表达我对他们的爱, 为他们做一些力所能及的事,也许对他们来说更有意义。 父亲喜欢讲故事,也许这次回家,我可以还像小时候那样让他给我讲武侠小说里的故事,母亲现在很喜欢研究菜谱,也许, 我可以在家里多待上几天,吃她做的可口饭菜,夸她的精湛厨艺 ;父亲以前自己创业, 我可以听听他过往的英雄事迹;  对于他们16岁就离家的女儿, 也许我可以卸下让他们为我自己自豪的心理包袱,谈谈自己心里真实的想法,对母亲说一声抱歉,把积压在内心18年内疚释放掉, 也许我们还可以开诚布公的谈谈让我们都很焦虑大龄女青年的婚姻问题, 还有很多很多可以做的事, 来表达彼此的爱。 

       树欲静而风不止,子欲养而亲不待。当初出来奋斗的目的也是让家庭能过得富裕开心一些。 可能我们会因为追逐梦想而暂时忘了初心。多问问自己想要过什么样的生活,最在乎什么,如何才能过上自己想要的生活,这样就不会随波浊流,把自己淹没在各种对物质的追逐中忘了最初的目的。  愿所有人都能掌控自己的生活,可以常回家看看 。 父母是生命的源头, 是爱和力量的最初来源, 和父母链接,找回自己与生俱来的丰盛和富足,可以让我们更好的在这尘世中打拼。

©著作权归作者所有,转载或内容合作请联系作者
平台声明:文章内容(如有图片或视频亦包括在内)由作者上传并发布,文章内容仅代表作者本人观点,简书系信息发布平台,仅提供信息存储服务。

推荐阅读更多精彩内容

  • 武汉暴雨,飞机迫降南昌,等候通知。到恩施的联接航班肯定赶不上,我连夜回家的愿望也只能落空了。 客舱...
    蝈蝈2018阅读 6,030评论 108 43
  • 慧灵/文 微信号:zxl30909 2016年7月2号,这一天我和大妹起的比太阳还早,带着数日前就给家人已...
    不为今生只为来世阅读 3,290评论 2 0
  • 常回家看看——仅以此剧本送给那些留守的儿童和离家在外的父母 演员简介: 旁白:所有非对话内容 女主魏小慧:从小被父...
    果勿裹阅读 4,322评论 0 4
  • (1) 丽丽已经有六年没回过家了。不,中间回来过一次,她弟弟结婚的时候。 老人常说嫁出去的闺女,泼出去的水,真是这...
    大麦07阅读 3,321评论 0 2
  • “又是一年新年到,家家户户真热闹。”后天就是一年一度的除夕了。在这个团圆的节气里,每家每户门前都贴上了春联,马路上...
    碧环阅读 3,101评论 0 1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