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瑜伽中的辩与不辩》

《瑜伽中的辩与不辩》

原创 2016-05-21 何一鸥 MahayanaYoga何一鸥




佛家常说不辩,但同时佛家的辩又达到了辩之巅峰,那到底是辩或不辩呢?


“善者不辩,辩者不善”一语出自于《道德经·第八十一章》,原文是“信言不美,美言不信。善者不辩,辩者不善。知者不博,博者不知。”意思是说:诚实的话不一定动听,动听的话不一定诚实。世间的好人不会花言巧语,能言善辩的人不一定是好人。聪明的人不一定博学,见多识广的人不一定真聪明。人生的修行重在于行,而不在于辩。真理没有必要每天去争辩。一天到晚争论不休,也未必就能辩论出来真理。一切真理与正道,只有真正用心去实修,才能真正领悟。看完全句加以理解后发现,并不是全盘否认的意思,有时候我们不能断章取义。


辩与不辩,还有三种区分:正辩、诡辩与狡辩。


狡辩,无理的强辩,颠倒黑白曲直。


诡辩就是有意的把真理说成错误,把错误说成真理的狡辩。外表上好象是运用了正确的推理手段,实际上是违反逻辑规律,做出似是而非的推理。


正辩是站在理性的角度上对事物的规律给予分析,是一种思维理解上的碰撞。


在瑜伽中,我们似乎也存在着辩与不辩的问题。


不辩:我们有必要为了派系的好与坏、对与错去辩吗?为什么会辩?因为私心。我们总想证明自己是对的,别人是错的,自己是真,别人是伪,我们总是借助辩来为自己解释,解释的结果又真的会如己所愿吗?


不辩是为了什么?为了尊重、为了多样、为了包容,为了出淤泥而不染。


辩:我们难道不应该为了观点的不同不辩吗?事物的发展,从来都是在辩的过程中产生思想上的碰撞并不断进步而前行。为什么会不辩?因为麻木。我们有时太过于盲从,最终成为一个缺乏思想、不会置疑、散失精神的肉身驱壳。


辩是为了什么?为了真理、为了明理、为了理想,为了不沦为愚钝之工具。


是辩?是不辩?辩与不辩都没有绝对的对与错,辩与不辩要看心的取向,为什么辩?为什么不辩?我想:为己、为利而不辩,为理、为真便可辩。









得到赞赏更多是心理的满足与自豪

赞赏

1人赞赏


阅读 2257 投诉

写留言

最后编辑于
©著作权归作者所有,转载或内容合作请联系作者
平台声明:文章内容(如有图片或视频亦包括在内)由作者上传并发布,文章内容仅代表作者本人观点,简书系信息发布平台,仅提供信息存储服务。

推荐阅读更多精彩内容

  • 首先,流程图的元素比较少,也只是圆角矩形、矩形、钻石形、直线箭头、直线90度转角箭头(暂且这么叫吧)。知道怎么把这...
    好多可乐阅读 26,073评论 0 0
  • 那天和朋友赶着清晨的第一趟班车去骊山游玩,本想在午后看夕阳晚照,谁知雾霾严重,整个天都是阴沉沉的。 伴着清晨的曦微...
    与偶为伴阅读 530评论 2 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