明穆宗——朱载坖(jì),明代第12位君主,年号隆庆,30岁登基,在位6年。
在明朝众多个性鲜明的皇帝当中,朱载坖(jì)隆庆皇帝真的是一点存在感都没有,通常我都会把比他更没存在感的朱常洛划为一类,不看书想不起他们的名字、想不起他们干了什么,甚至记不清他们的年号,仿佛不存在一样,他中规中矩、平平淡淡、无悲无喜、无风无浪的做了六年太平天子,闷声发大财,全世界三分之一的银子流进大明王朝。
没有父爱的可怜娃
他是沉迷嗑药的嘉靖的第三个儿子,他大哥是嘉靖十二年出生,两个月便夭折,二哥是嘉靖十五年出生,嘉靖十八年便被立为太子。只是二哥福薄,13岁那年也离世了,本来应该轮到隆庆了,但是连死两个儿子让他那个沉迷封建迷信的爹地嘉靖相信二龙不相见的鬼话,导致嘉靖对这个儿子极度冷淡,当爹的不见自己的儿子,朱载坖的太子位一直没转正,直到即位都是以裕王的身份即位。
也许有这样一个变态的爹,对他的生理和心理上无微不至的折磨造就了朱载坖(jì)的少年老成,勤勉读书,举止中规中矩,从来不发表对朝局的看法,甚至是让手下去贿赂严世蕃才能正常拿到亲王的常禄,但是他非常自律、从不被有心人抓到把柄。他就这样慢慢的熬着,把嗑药磕多了的嘉靖熬死了,1566年十二月,世宗驾崩,朱载坖以裕王的身份即位而不是太子的身份成了隆庆皇帝。
另类的执政风格
嘉靖开创的强人政治为自己儿子留下了一群妖孽存在的大臣们,徐阶、李春芳、高拱、张居正,这群人的共同特点,有经世之才,战斗力爆表。他想过扶持几个类似王振、魏忠贤式的太监去制衡这帮妖孽, 但是由于长期跟嘉靖的对抗从而锻炼了一身战斗技能的文臣们,隆庆培养的宦官外戚还没站稳脚跟,就被这些文臣们给灭了。
长期跟嘉靖战斗的过程中,隆庆学会了一个本事,就是熬。隆庆的爸爸嘉靖和儿子万历都是著名的旷工王,也是出了名的执政时间长,更是出了名的战斗力强,每天都搞的轰轰烈烈、鸡飞狗跳,隆庆的执政跟他们形成鲜明对比,他的执政相对很短,只有六年,他从不主动搞事,他从不提自己的政见,虽然不旷工,但也谈不是勤政,每天就是打卡上班,上班的时候一声不出,看着大臣们在下边吵成一团,等大臣们吵累了并给出一个方案让老大隆庆圣裁,他随便翻翻就盖个章,然后就高高兴兴的打卡下班回后宫抱妹子,跟乾纲独断的嘉靖相比,受迫害习惯了的大臣们对隆庆的执政风格特别不习惯,以致后来有一次主动过问了一次北部的军事问题,朝臣们一个个欣喜若狂,睁大眼睛等着皇帝发愤图强,然而他们失望了,隆庆再也没张过嘴,那仅仅就是问问。朱载坖一如既往的打卡上班——发呆——盖章——打卡下班,然后回到后宫抱妹子。
内阁的几个阁臣由于隆庆皇帝从不过问,权利从来不是真空的,大臣们立刻开始分帮结派开干,慢慢演变出激烈的内斗。先是徐阶打压高拱,高拱下野;接着徐阶因为之前事情做得有些过,被言官弹劾,主动提出致仕,朱载坖顺坡下驴准了(他对几乎所有拿来盖章的文件都盖章,行政效率极高,那些以退为进的手段对他一点用都没有);接着李春芳出任首辅,赵贞吉入阁,高拱复出,又是一顿操作,赵贞吉被高拱斗败,李春芳明哲保身,高拱完胜;之后是张居正加入战局。双方斗的时候,他不吭声,要分胜负的时候,他又突然站出来不动声色地决定弱者的下场。尽管这些阁老智商情商双双在线,却不得不需要朱载坖扮演最终的裁判。所有人斗得最凶的时候,也是朱载坖皇权最稳固的时候。隆庆就是用这种拳头打棉花的太极手段掌控着自己的权利。
全心全意做买卖,高高兴兴抱妹子
隆庆年间最重要的两件事“俺答封贡”和隆庆开海,谁也没想到,从土木堡之后就变得桀骜不驯天天过来抢劫的蒙古土匪被这个从来不惹事的隆庆搞定了,方法也简单,就是做生意,跟俺答做生意,当蒙古土匪放下手中的刀拿起算盘跟大明做买卖开始,蒙古的战斗力就开始衰落了,论做买卖拿惯刀枪的蒙古土匪怎么可能赢得了大明职业打算盘的晋商们,这一举措为大明的北部边疆带来几十年的安定。沿着海岸线到处杀人放火的倭寇也因为隆庆开海,主动做生意而变得销声匿迹,那个时候的东亚,从南到北,从东到西,所有人都把刀丢下了,开开心心的做买卖,每个人都忙着发家致富,短短的六年,全世界三分之一的银子流入大明,约为3亿3千万两,那个时候大明的纺织业蓬勃发展,远销全球,早早发展为世界工厂。这个皇帝说是有福气也好,说是大智若愚也罢,他用一种另类的执政手段创造了一个太平盛世。可惜天不假年,36岁就撒手人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