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天整理了一下前段时间看的周国平先生的第二本随感集《风中的纸屑》。书中的所有文字都是作者平时脑中闪过的念头,再整理成的语句。其实,我们每个人在生活中都会有灵感一现的时候,但大多数的时候,我们都觉得我们已经将它记在脑中,但过段时间却又想不起了。就这样,盲目的自信以及懒惰不知道我们浪费掉我们多少“才华”。
我天性不宜交际。在多数场合,我不是觉得对方乏味,就是害怕对方觉得我乏味。可是我既不愿忍受对方的乏味,也不愿费劲使自己显得有趣,那都太累了。我独处时最轻松,因为我不觉得自己乏味。即使乏味,也自己承受,不累及他人,无需感到不安。
在五光十色的现代世界中,让我们记住一个古老的真理:活得简单才能活得自由。
人活在世上,第一重要的还是做人,懂得自爱自尊,使自己有一颗坦荡又充实的灵魂,足以承受的住命运的打击,也配得上命运的赐予。
在无穷岁月中,王朝的更替只是过眼云烟,千秋功业只是断壁残垣。此种认识,既可开阔胸怀,造就豪杰,也可消沉意志,培育弱者。看破红尘的后果是因人而异的。
长期生活在户外的人与长期生活在户内的人,他们会有十分十分不同的感觉和思想。
我之所以宁愿靠自己的本事吃饭,其原因之一是为了省心省力,不必去经营我所擅长的人际关系了。
许多人的所谓成熟,不过是被习俗磨去了棱角,变得世故而实际了。那不是成熟,而是精神的早衰和个性的夭亡。真正的成熟,应当是独特个性的形成,真实自我的发现,精神上的结果和丰收。
法不惩恶,遂使武侠梦流行。
]有时候,专长=习惯=惰性。习惯的力量是巨大的。一个人对任何做惯了的事情都可能入迷,哪怕这件事本身既乏味又没有意义。因此,应该经常有意识地跳出来,审视一下自己所做的事情,想一想它们是否真有某种意义。
无聊:缺乏目的和意义。无聊的天性:没有能力为自己设立一个目的,创造一个意义。
聚散乃人生寻常事,却也足堪叹息。最可叹的是散时视为寻常,不料再聚无日,一别竟成永诀。或者青春相别,再见时皆已白头,彼此如同一面镜子,瞬间照出了岁月的无情流逝。
世上可做可不做的事是做不完的,永远要去做那些值得做的事。
要读好书,一定要避免读坏书。所谓坏书,主要指那些平庸的书。读坏书不但没有收获,而且损害莫大。一个人平日读什么书,,会在内听觉中形成一种韵律。当他写作时,他就会不由自主的跟着这韵律走。因此,大体而论,读书的档次决定了写作的档次。
别人的说过的尽量少说,自己想说的尽量说透。
悔恨的前提是假定有选择的自由。一个人在可以做出正确选择的情况下,却做了错误的选择,并且深受其祸,便会感到悔恨。如果无可选择,即使祸害发生,感到的也不是悔恨,而只是悲伤,悲伤面对的是单纯的事实,悔恨却包含着复杂的推理,它在事情发生之后追朔其原因,审视过去的行为,设想别种可能性,而它的全部努力就在于证明已经发生事情原是可以避免的。
在反省的海洋,我们无法向任何人施救,因为每一个救生圈都是辩证的。”所以,当一个人面临不可逃脱的厄运时,无论他怎么选择,悔恨已是他的宿命。
每次看到这些文字,它们都会带给我不同的思考,也能让我浮躁的心重新静下来。如果它们也有触动到正在看这篇文章的你,那么我强烈建议你仔细品味一下这本书《风中的纸屑》。它可能会带给你不一样的感受与体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