昨晚被一个刚被南京大学外国语言文学系录取的姑娘—孙冰清触动到了。
一、目标清晰、具体。
看着她在本上自己做的高考倒计时条,不间断200多天,我震惊了,目标清晰,自我激励。对比我高考时老师强制在黑板角落里粉笔写的高考倒计时牌,不禁感慨“人和人的差距不是一般的大”,这根本不是简单的主动和被动之别,是对目标清晰和迷茫的认知差异,这二者时间岂止是隔着一条马里亚纳大海沟。
记得高考倒计时200天的时候,每晚下自习时,同桌背起书包总会说“又是一天”然后扬长而去。我的心总是狠狠地“揪”一下,心里感叹“天哪,又过了一天,我今天学了什么,时间所剩无几,恐慌、自责…五味杂成。”
应届高三至少我表面上勤奋刻苦,没有恋爱、没有上网、没有干任何高三学生不该干的任何事。晚自习后挑灯夜读、课间分秒必争,恨不得所有的时间都用来学习,但是我的成绩不好却是真的,从高三第一次考试年级前几名一路掉了下来。
有对高考制度、死记硬背、填鸭式教学…的不满。有对成绩掉下来怕同学笑话看不起的担忧……也不知道整日忧虑些什么,反正高中阶段过的很阴郁,一度想过自杀,怀疑自己得了抑郁症、强迫症。
有可能是努力不得法又寻求不到外援的绝望吧。
在18岁的年纪无法冲破的牢笼,如果我有孙冰清的思想和心理,当年参加高考的我会不会不一样。
2、定位清楚。
小姑娘认为“做学生最有意义的事情就是学习,忙到没有时间迷茫”。大家都说“在什么年纪就干什么事.”想来这个姑娘的父母应该不一般,或者她从阅读中学到很多有用的东西,不然,她这般超越常人的见识从何而来。
书中不仅有黄金屋、颜如玉,还有美好人生以及对美好人生的洞察、领舞和感受,这些都是教科书中无法学到的。
3、对失败的态度和反省
没有如愿背复旦录取,只有些许失落,未曾怨天尤人,只是反省自身努力离优秀还有差距,应该继续前行追梦,这样的女孩子,真是让人心生喜欢。
4、对优秀、成功和磨难的理解
我也想上名校,但我想的更多的是名校有知识渊博的教授、深厚的文化底蕴、优秀的同学,我可以收获更多有用的知识、高质量的人脉、良好前景的事业。
但孙姑娘则这样看这个问题“名校,是优秀品质的总和。优秀第一,成功第二。要考上一个好大学,一定要同时具备能够成功的品质,比如坚持不懈、能吃苦、沉着冷静、乐观向上等,所有的困难都是通往优秀过程中必须的磨砺”。
我想的是我可以从名校中得到什么为己所用,她看到的是在追寻名校的过程中对她个人的磨砺和品格的塑造。相形见绌!
总听到有考生因为心理素质差与梦想中的学校失之交臂的事情,以前只会怨恨高考制度对人的璀璨,现在想来并非如此。高考是一个像参加奥运会一样的综合性考试,心理和书面同样需要接受测试。
没有一颗强大的心,如何在这个弱肉强食的世界中安生立命?
突然想到杨绛先生的一句话“你的问题就是读书太少而想的太多”,这句话送给我自己。不是付出没有收获,是付出努力的不够而已。
祝福孙冰清同学,相信你会有一个灿烂的前程和美好的人生。我要向孙冰清同学学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