从最初的喜欢纸质的书本,到后来因为罗胖的罗辑思维,就成为了“得到”的铁杆用户,也是第一次开始试着使用APP去看书。再后来因为微信读书推出了语音朗读,渐渐的养成上下班路上用微信读书听书。就在最近被一篇来自于网易蜗牛读书的领读人写的文章后触动后,成功的成为了Turbo会员。
作为一个产品经理,本能的对这些读书类的APP进行了分析。所以我想将关于读书类APP的产品分析报告作为我的第一篇读后感。下面我按照每个礼拜梳理的进行汇总,由于每个APP我挑选的角度不一样,所以篇幅会有点长。希望可以帮助到爱读书的小伙伴,后续可以根据自己的需要选择对应的APP进行知识的补充。
主题一:得到APP让我剁手更严重的原因。
知识就在得到~
我是得到的忠实用户,最初是喜欢罗胖,因此还败了一堆书,后来听说有个地方可以专业治“买了书却不看”综合征,却不曾想自从用了“得到”后败书越来越厉害了~
1、产品是什么
一款以知识服务为核心,为用户节省时间来完成知识升级的APP
2、产品满足的需求
用马斯洛的需要层次理论来说,越来越多的人想要达到金字塔的顶端“自我实现”。人们愿意付费来进行自我提升。那其实知识付费的背后,是一群对知识充满焦虑的人。所以罗胖就出现了,你们不是都迷茫吗,那我给你最好的,你们跟我走就是咯~
3、产品亮点
1)大咖太多、商业大V更多,都开辟了订阅专栏
2)内容优质,资源丰富,还都是独家专有
3)价格是真的便宜
4)模式新颖,集内容、工具、社群、电商一体
4、目标用户与典型场景
艾瑞APP得到的数据显示如下:
根据数据显示可以得知:男性是女性的双倍,年龄集中在31-35岁,用户主要集中在广东、山东、江苏等,新一线已经明显超越了一线。
所以我从这类人群中挑选出三类目标用户
目标用户和典型场景一
目标用户:20岁左右的在线大学生,想针对自己的专业进行深入学习,想再步入社会前,拓展知识面,提升社会竞争力。
典型场景:小明,某高校大三学生。在学校时,一直喜欢去图书馆看相关专业的书籍,但是学校书籍更新迭代没有那么快,所以在舍友的推荐下,一直听逻辑思维,后来得知推出了APP,所以就下载并购买了相关专业的专栏,每天下课后边跑步边听,减少了去图书馆的时间,同时也获得了最新知识。
目标用户和典型场景二
目标用户:25-30岁的上班族,对未来发展有自己的方向,想通过学习,快速积累经验。
典型场景:小李,刚工作一年多的白领,想跳槽到自己想要去的公司,却对于自己的职业技能还不太自信,想要获得更多的行业领域的知识。看到朋友圈有人分享罗胖的内容,所以下载了APP后,定制了属于自己的学习计划,每天利用上线班时间,或午休的时间听书。
目标用户和典型场景三
目标用户:30-40岁,已经有一定的社会地位,想要结识更多的行内人
典型场景:小王,创业公司创始人,从一开始就开始听逻辑思维,并加入到社群中,一个是认识了更多的朋友,另外罗胖讲解的很多理念对自己的创业有帮助。所以小王就在自己感兴趣的APP专栏里购买了很多感兴趣的课程。平常上下班或者出差时,路上利用碎片化时间进行学习。
5、关键功能与描述
核心内容模块:内容模块主要有电子书、音频、订阅专栏。电子书的内容偏向互联网和商业书籍。音频的内容大概都10-30分钟,将精华压缩,打造每天一本书。订阅专栏都是各行专家,为需要深入了解行业情况的进行服务。
学习计划:根据推送的内容或手动添加内容,制定每天的学习计划。
笔记:以可视化数据的形式展示学习时长的趋势变化,同样也会有比较热门的笔记精选,可进行转发、评论、点赞等。
6、运营方法
奉上一个自己最爱的运营活动,也正是因为这个活动,第一次购买了优酷会员:跨年演讲“时间的朋友”——
2017年12月31日,罗胖举办了第三次的跨年演讲,先看下收视率,只想说都这样了,得到不火都看不下去了。
运营目的及手段:
拉新&留存的目的无疑都达到了,首先这次演讲收视率特别高,那节目过后肯定有一定的热度持续,再加上重播只在得到APP上,那即给得到建立了品牌传播,又带来了一大波新的流量。另外在那么精彩的演讲过程中,加入得到的图片,那无疑得到了最大的转换。
7、竞品分析
得到VS喜马拉雅
1)产品定位:
得到是通过“自营+自媒体”的内容服务,成为知识付费领域领先的知识服务服务商。所以是为少数人提供优质的知识服务。喜马拉雅是一个综合性的音频平台,提供的内容比较多。但都主打知识付费。
2)功能方面:
除了两者都提供优质资源外,两者在功能方面主要有两个因产品定位不同而产生的差异:
得到是勋章制,而喜马拉雅是积分制。两者无好坏之分,只是得到的用户群体是筛选过后的少数优质人群,勋章更显身份,而喜马拉雅用户群体差分比较大,所以积分兑换商品,好处直接可见。
得到是社群,而喜马拉雅是粉丝群。得到是思想和价值观上一致的人群组成的社群,而喜马拉雅是类似于粉丝针对明星一样的粉丝群。两者粘性不一致。
3)运营方面:
得到是各界大V自带流量,就单“罗辑思维”独家版权就产生其核心竞争力。喜马拉雅更看重平台的流量和用户活跃度,所以想通过丰富的流量来吸引不同层次的用户。
主题二:网易蜗牛读书的写书评功能带动了整个APP,微信读书为何不做?
1、产品简介
1)网易蜗牛读书
宣传语是“不疾而速,读点好书”,提供的书籍内容多为出版书籍,主打优质出版好书。是以阅读时间进行收费,但每天提供给用户一小时的免费阅读时长,用户可以在免费阅读时间内免费浏览任意的内容。
2)微信读书
微信读书是基于微信关系链的官方阅读应用,在提供极致阅读体验的同时,为用户推荐合适的书籍,并可查看微信好友的读书动态,与好友讨论正在阅读的书籍。
3)体验环境
系统版本:IOS12.0.1;
网易蜗牛读书版本:1.7.4
微信读书版本:3.1.1
4)总结
两者最大的差异是,网易蜗牛读书是通过优秀的领读文章和书评去引导用户去阅读,而微信读书是以微信的朋友圈为基础,通过好友之间互动来引导用户去阅读。
2、写书评功能介绍
1)用户-场景-需求分析
2)为什么做这个「写书评」版块
2.1)针对用户来说,主要是为了增加用户在蜗牛读书的留存和活跃的时间。领读者:
想要获得更多的粉丝;
可以与粉丝互动,获取更多的书写灵感;
分享自己的读后感,从而更好的提高写书评的能力;
可以有动力总结自己的读书感想
阅读者:
对于不知道读什么书的用户来说,可以快速找到自己感兴趣的并花最短的时间了解书,来决定自己是否要读该书;
对于想要购买某本书的用户来说,可以通过书评了解该书,如果觉得不感兴趣,可以省去购买的费用,还可以剩下精力去读其他的;
对于正在读某本书的用户来说,可以有一起阅读的伙伴,也可以通过书评不断的加深自己对该书的理解;
对于已经读完某本书的用户来说,可以通过书评反思自己是否理解了该书,是否有必要再重新细读,如果想法一致,也会找到志同意合的朋友;
对于想要努力做领读者的用户来说,可以通过阅读大量的书评,来提升自己的书写书评能力。
2.2)对于公司来说,可以拉新,促活,留存,转化。
可以吸引大量的自媒体或热爱写书评的用户,来丰富平台的内容;
书籍可以有更大的曝光率,也可以提高书本购买的转换;
通过一些大V自带流量,间接推广了产品;
让用户在得到粉丝的基础上,还能带来利益。
3)功能分析
四个入口分别对应了四个应用场景
入口一:
路径:领读->右上角写书评按钮->写书评
场景:为领读人提供直接发表书评的入口。
入口二:
路径:我的->我的书评->右上角写书评按钮->写书评
场景:提供用户查看所有已发表的书评的入口,并可以对已发布的书评做编辑删除等操作。
入口三:
路径:书籍详情页->书评栏->输入框“写书评,获时长奖励”->写书评
场景:在书籍详情查看时,通过时长奖励,吸引更多的人去读书籍并写书评。
入口三优化迭代分析:将“阅读兑换时长界面”更改为“书籍详情页”中,一是阅读兑换用户点击率比查看书籍详情页小,并且在兑换时,用户想的是可兑换的东西,并不是去获取。而在书籍详情页时,当用户发现书已经阅读过,还可以通过写书评获得一定的奖励,那转化率会更高。
入口四:
路径:阅读书籍->右上角写书评按钮->写书评
场景:提供给正在阅读过程中的用户,让随时有地方可以记录自己的想法,并可以收集完成阅读后写书评的素材。
4)业务逻辑
App的默认页是领读,所以蜗牛读书注重领读,并以领读者来展开,那书评肯定是有着最重要的地位;
形成一个良性的循环,阅读-写书评-获得时长,获得的时长可以继续用来阅读;
对于领读者与阅读者都有很方便直接进入写书评的功能入口,并以互动将两者关联起来,这样可以让领读者出更多的优质内容。
3、 数据表现
1)写书评功能的上线时间以及修订记录
可以看出,当功能上线后,下载量出现了明显的上升。并且评分也出现了两个月来的历史最高。
4、与微信读书中的“想法”功能对比
网易蜗牛读书对于专业性的需求比较强,撤销,pc编辑,草稿箱等。而微信有表情,无草稿箱,无奖励等都是较为简单,直接,有趣。毕竟针对的用户群体不一致,导致了功能的差异化。
5、总结
从上面的分析来看,个人认为微信读书没必要去做网易蜗牛读书的写书评功能。如果后面对于原创内容越来越多,可以借鉴编辑功能,去完善点评书籍、写想法的功能。原因有以下几个:
1)产品定位
网易蜗牛读书是通过领读人发布的专业的书评,去引导用户去阅读,对于写书评的要求很高。而微信读书是以好友为切入点,更多的是朋友之间的互相推荐,没有必要用很专业的术语去拉新用户。
2)社交属性
微信读书的首要目标群体是微信用户,所以不缺用户数,并不需要大V引流,而且微信是主打熟人间的交流,用户与用户之前毫无防备心。并不需要网易蜗牛读书需要与一群陌生的人交流。
3)用户驱动方式
网易蜗牛读书是以时长来促进阅读,以及利益、爱好进行驱动,而微信读书是靠好友间的相互攀比,炫耀心等支撑着。
所以微信读书现在不需要花较大的成本去开发这一功能。虽然在技术门槛上,是没有什么的,但毕竟核心功能不在书评上,没有必要去做。
主题三:通过分析得到的总结
其实还对网易蜗牛读书、多看阅读等阅读类APP进行了完整的产品分析,之所以只挑选了网易蜗牛读书的写书评功能进行展示,是因为它代表了整个产品的核心,其他的功能都是作为辅助类的,并且紧紧围绕核心功能。
如果大家不知道该读哪些书,或者该书该不该读,可以打开网易蜗牛读书,先去看下对于该书的书评,如果感兴趣,可以继续进行阅读,并且使用该应用,可以养成每天读书一小时的习惯。如果大家不想去进行阅读,可以使用微信读书,直接听书。如果是建立某个领域的知识体系,并只想利用碎片化时间学习,可以使用得到。
给到的最大的启发就是任何产品都是由一个一个的功能组合而成的,但并不是零散的,而且围绕产品的目标用户群体,有自己的产品主线。比如我们的产品,是围绕组卷、阅卷、提供分析报告,那所有的需求都应围绕该条线去做迭代。不是说除这些之外的功能不能做,而是不能取代主要地位,这样会给用户的感觉我们的产品多而乱,或造成复杂感。比如把备课模块与组卷放在同级,将变式训练放在分析报告中。后面在进行功能迭代或内部排期优化时,会依照产品主线作为基准线,另外在做任何新功能前,先要以用户-场景-需求分析,进行剖析,挖掘出其中的功能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