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来这个周末还是打算继续写一些小时候的故事。但是有一个刚刚发现的小故事在心里始终萦绕在心头,不能释怀。这是我第一次在路边对一个人做了急救,它同样真实可感,也让我有很多发现。
这件事本身并不是重点,重点是我心里的真实起伏,重点是人心有着很难意识到的真实面,重点是我们要学会主动选择。
我把这件事写的很详细,但字字真实,可以略过直接看结论。
事情经过
8月16日,北京突降大雨,到黄昏时分才逐渐停下来。下班之后,天逐渐黑了下来,我如常在那家每天必到的果蔬小店里买菜。买好了菜,正准备付款的时候忽然听到外面有人尖叫,接着又听到人群里一阵躁动,老板也跑了出去。
我第一反应是群殴之类不光彩的事情,天生没有凑热闹习惯的我,只是平静地付了款,准备离开。
走到老板跟前,对他说:“老板,你看一下,付过去了啊……”
老板没有看一眼我的手机,我却发现他和整条街上的人的目光,都集中在十几米开外的地方。大家似乎都定住了一样,没有一个人走动。
好奇之下,我还是随口问了一句:“这是怎么了”
“!@@#¥¥%&*……”
我没有听懂他说的啥:“有人打架吗?”
老板似乎对我的反问有点无奈,语气更加急了:“是@##电¥%&**#@完了,肯定完了……”
我还是没有听懂,但是我知道不是打架了,于是还是在好奇心的驱使下,向前走了几步。突然,看到有一个人从两米多高的脚手架上掉了下来,人群中随之爆发出一阵惊呼。
我的第一反应是一片空白,紧接着觉得略带恐惧的担忧,便转身对旁边的两个年轻人问道:“这是触电了吗?”
“对啊,还是一个电工!”
我忽然明白了缘由,但是我那个时候还没有什么打算,紧接着想到的是:这事和我没有关系,这里那么多人,自然会有人做该做的事情。
但是我发现每一个人都站在原地围观,在不愿意从众的习惯思维下,我便忽然有了一种冲动:我反而要走到前面看看,至少围观是毫无意义的。
当我在走近,而别人都站着不动的时候,我开始动摇了刚开始一走了之的想法。只是因为我不知道自己是不是能帮上忙,所以我并不是径直走过去,而是一边靠近看看,一边又像是路人一样向前走。又因为想要了解眼前的情况,所以我走得很慢。
“打120,快打120吧”有一个人喊道。
围观人群很散落,走得稍近了一些,我看到那个伤者躺在地上一动不动。依然在踟蹰向前的我,相隔三米开外继续向前慢慢走。而此时我的内心的斗争十分激烈——是上前帮忙,还是默默离开?一面是觉得自己没有义务多此一举,做个未必讨好的事情;一面是担心伤者的情况,对自己冷漠态度的谴责。想着想着,我的心跳开始加快,迅速回想起不多的一些急救常识。
有三两个人站得很近,看起来是这个电工的工友,或蹲或跪,在旁边一直喊:“坚持住啊,能不能听到?”
“快做人工呼吸……”
话音落地,有另外一个胖胖的工友,开始嘴对嘴吹气。
然后,我看到喊话的那个人也蹲了下来,然后用两只手掌并排放在伤者的胸前,他看起来很用力,但是下压的动作却看不到明显的起伏。
这一幕,其实是我回头看到的,因为我已经走开现场十米左右了。但是看到这一幕,我改了主意,决定上前帮忙。我做出这个决定的时候并没有判断,只是看到了不标准的急救动作,产生了一股冲动。
我本来对自己的急救能力保持怀疑,但眼下看起来,恐怕也没有更好的选择了。
于是,我小跑几步,把装菜的袋子扔在一边,说到:“我来吧!”
我看了一眼伤者已经完全没有意识,一动不动,没有呼吸,没有心跳,便迅速地双膝跪地,双手叠放握紧,手臂打直,用上身的力量,一边感受着按压的起伏,一边控制着节奏。紧接着,我看到他的眼球上翻着,嘴角的白沫有点吓人,我开始怀疑自己的所作所为也许是徒劳的。
死马当成活马医!已经上手的我,此刻反而放得开了,便对那个胖工友说:“你做人工呼吸,咱们要轮换着做。”
这么说,是因为我心里对做人工呼吸还是有芥蒂的,又看到既然这位工友已经开始做了人工呼吸了,我自然而然地心生逃避之意。
不知道倒换了几个轮回,大概三两分钟之后,我忽然惊喜地发现那个人的腹部忽然有了起伏,不时抽搐一下的呼吸似乎是他的求生本能在起作用。
看到了希望的我,忽然感觉身体有了力量,我全部的注意力都在眼前的这个人身上,甚至忘了我左手的手表慢慢地把手腕硌出了鲜红的印记。
那个喊声最大的人,应该是电工的领导,不知道他打了几个120电话;做人工呼吸的胖工友不知道对他的兄弟说了多少句:“坚持住!“
但是,急救车迟迟不到,我觉得这么下去也不是办法,于是对众人说到:“先去诊所叫个大夫来看看吧!“。
大夫来得很快,但是伤者的呼吸还是不顺畅,我丝毫不敢放松。
大夫简单看了一下,“这个我处理不了,赶紧叫120!“
120的电话再次接通,大夫对120里的人说道:“没有意识,瞳孔扩散,没有自主呼吸……“
接下来,换成了他做胸外按压。
我像是接力赛上交出接力棒的跑者,终于感觉到一阵放松,也很欣慰。起身之后忽然觉得被铺满石子的路面,硌得双膝隐隐作痛,我竟然是怀着自豪的感觉,摸了摸膝盖。
变成旁观者之后,我慢慢冷静下来,对那位打120的大哥说到:“这条路经常堵车,你能不能找人疏通一下。或者封路吧。”
大哥又打了几个电话。
英雄不都是默默离开的嘛,这么想着于是我拎起扔在一边的菜准备离开。这时,大夫突然说到:“不行了,换一个人继续做……“
我再次放下手里的菜……
他揉揉双膝:”主要是这地方太硌得慌了”,继续对旁边的人说到:”找点东西垫着吧。“
然而,我对他接下来的指令有点儿不解:“继续做人工呼吸,你也接着按,都不要停。“
“这样做,会不会让他气息对流,呼吸不畅?“我问到。虽然,我印象中应该是交替进行的,但是没有反驳的底气。
“就这么做,别停!“好在这个大夫的人工呼吸明显更加专业。
又不知道过了多久,我们三个人就这样坚持到急救车来到现场。
人群也逐渐散去,我最后看到急救车上医生依然没有停止胸外按压,他并没有脱离危险。
离开之后
我离开之后,像往常一样,取了快递,做饭,吃饭,但是心里却一直都没有平复。虽然,我并不能确定那个电工一定可以活下来,但是,当伤者恢复呼吸的那一刻,我对自己感受到的惊喜印象深刻,也对“救人一命,胜造七级浮屠”这句话有了切身而深刻的体会。
那一晚,不只是我第一次实施急救,这次急救也更让我感觉人生圆满了很多,这种成就感无以言表。因为我并不确定一定可以救活这个人,所以我想这个成就感并非真的救人一命,而是对自己的行为感到满意,那是当时最有意义的选择,而这个选择并不容易。
我怀着这份复杂的心情,继续走到楼下超市取快递的时候,正巧看到超市老板随手在货架上拿了一个香肠递给老板娘,动作很干脆。老板娘看着门口的一只小猫,有点犹疑地问道:“给它吗?”
“嗯。”
我问道老板娘:“不是你家的?”
“流浪猫……”
看着老板娘爱惜的动作,我忽然觉得,所谓“上天有好生之德”这句话中的“上天”其实就是我们每个人,生物界自然有弱肉强食,但是却没有草菅性命。(恐怕也只有人类才会有利益熏心的时候)
“哎呀……你不用给它嚼碎啊……”
“直接整块喂就行!”
旁边的众人一边嘲笑着老板娘的过分溺爱行为,一边面带怜惜地看着小猫吃东西。
陷入反思
这就是整个过程,其实我在施救之前非常犹豫,而犹豫的那三分钟也错过了最佳的救人时机,虽然伤者有了一点呼吸,但是仍然昏迷不醒。
我并非义无反顾的圣人,甚至后来我对自己一度的犹豫和逃避人工呼吸的想法感到后悔,也为故作无名英雄却又忍不住发朋友圈的心理反应感到惭愧。我仍然是一个俗人。
我忽然想起两三个月之前的一件小事,我也错过了救人的第一时间。
那是个周末,我提前买了车票去石家庄,因为要赶第一班地铁去火车站坐车,于是把往常的晨跑时间改到早四点之前。
当时天还没有亮,路上除了几个早点摊和路灯之外,也没有什么人。跑到半路的时候,看到一个人躺在大马路旁边,我以为是碰到一个酒鬼,本想去叫醒他去个安全的地方,却因为不想多管闲事,便忍住了。只是,他那不太正常的扭曲的卧姿,让我有点儿不安。
跑完回来,我再一次路过,他还是那个姿势。我忽然有一点儿犹豫,脚步也随之慢了几步。然而,我心想我毕竟有急事,这又不关我的事,走了几步还是决定:算了,当作没看见吧。
直到我收拾完毕,去赶地铁的路上第三次路过那里的时候,天已经蒙蒙亮了。我发现他还是那个姿势,只是又发现多了几只苍蝇围绕着他。但是,出于对意外情况的恐惧和“多一事不如少一事”的心理,我仍然没有停下脚步近前查看,我打电话给了110,然后做了一名普通的路人。
之后,我这一路上心里都不曾感觉到一点儿安稳。直到现在,我也不知道下文。
写在最后
其实,微博上“见死不救”“冷眼旁观”的事情早已经屡见不鲜。我从来不敢批判他们,因为我知道,我很有可能就是他们当中的一员。并非我们没有人性,人情淡漠,恰恰相反,我觉得每个路人都是很有正义感的。
只是在表达正义感之前,有很多小心思做了拦路虎:“会有人做的”、“多一事不如少一事”、“我会不会越帮越乱?”“会不会招惹很多不好的后果?”这些思考自然是无益于美好社会的,但是很明显的结论是,有所作为面对的是各种不确定的可能性,而无所作为,至少无功无过。
这就是所谓的人性吧,出手相助虽然是值得提倡的,但却是反人性的。我觉得,面对非常紧急的情况,站出来的真正的好人,很少是经过思考和判断;要么都是不计得失的冲动,甚至潜意识里的条件反射;要么就是职业习惯。
在《思考,快与慢》这本书里,我第一次认识到这种袖手旁观的观点。
所以,大多数人都喜欢围观,因为当你知道并不是只有你一个人看到意外情况的时候,你自然会感觉自己肩上的责任变小了。所以,往往越是人多的地方而又不需要很多人出手相救的情况下,见义勇为就会变得越难,比如公交车上,人来人往的马路边。反之,也成立。
冷漠比仗义出手更容易,我们并没有我们想象中的那么乐于助人。(然而,只有你真正逃避过,你才真正懂得原来趋利避害,明哲保身才是人之本性。)
但是这一次,我走出了重要的一步,我的世界也因此会变得好一点儿吧。不确定你有能力帮助别人的时候,不要莽撞,确定可以做什么的时候,察觉自己的畏惧,克服它去做吧,哪怕只是个报警电话。
我们必须努力学会时时刻刻主动地思索自己的思索,因为下意识里的一行一思,可能都是自己扪心自问的痛点和别人口诛笔伐的话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