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你就是孩子最好的玩具》一书中提到父母大概有下面几类:
1、控制型父母:常常说1、2、3怎么怎么,—那么孩子可能会成为懦弱或者特别有控制欲的人;
2、放任型父母—孩子会极度缺乏团队归宿感,造成过度依赖性,可能会吸毒可能会上网成瘾等,因为他们在那个团队中才能找到自己的存在感;
3、贿赂型父母(比如贴小红花、买礼物等)—孩子会做任何事没有来自内心的动力,要靠外在驱动,就可能会造成抑郁,因为他们会觉得干什么都没有乐趣,没有发自内心的喜悦;
4、忽视、低估和否定孩子感受型父母(孩子摔跤给孩子说不疼,孩子难过哭泣说有什么好难过的,不要哭)会造成孩子也感受不到别人的痛苦,忽视别人的感受,分不清别人的感受。
这是上一辈父母的常态,在我们这一辈还在延续,无论是《亲密关系》《童年的秘密》《正面管教》还是《你就是孩子最好的玩具》等等关于亲子、亲密关系的书中都提到了,我们首先要认可对方的感受,让彼此有共情,才能会有接下来有效的沟通。
有一天陪lucky上舞蹈课,有一个小女生一直在哭,要奶奶,应该奶奶早早就离开了,我走到孩子身边,蹲下来给孩子擦眼泪,我说“阿姨可以抱抱你吗?”孩子便哭着主动来抱我,“你是不是想奶奶了啊?”“嗯,是的”“嗯,阿姨知道你是想奶奶了,想奶奶陪着你对吗?”孩子这个时候点点头,已经哭得不那么厉害,声音也小了很多。“奶奶在门外等你,等你下课奶奶就来接你啦”孩子此刻情绪好了很多,自己擦了眼泪,“你看好多小伙伴都在等你哦,你要不要去跟她们一起玩啊?阿姨再抱抱你”孩子自己擦了眼泪去和小伙伴们一起跳舞了。
其实孩子这个时候就想得到共情,她用哭在表示我现在很伤心,我需要抱抱。我给lucky布置了一个安静角,告诉她,如果有不开心、难过、想发脾气的时候就可以去帐篷里玩玩,妈妈会在外面等你的抱抱。
昨天晚上和lucky一起洗澡,每次我会先给她洗头,让她躺在一个专门的洗头椅上以免眼睛进水,可是昨天她不愿意,就直接进澡盆了,无奈我也只能就这样给她洗,我给她讲了几次这样的话眼睛会进水会不舒服哦,其实这个时候我知道我内心已经有点火苗在燃烧,果然眼睛进水,我以为这样她就会乖乖去躺着让我给她洗,结果她还是很固执的就要在澡盆。
这时候我知道自己内心的更大了,也就三下两下的给她洗,几次弄的眼睛进水,我一边心疼着,一边又很生气(我知道我生气来源于她不听我的话,没有满足我),我用很不在乎又有点生气的语气说“现在妈妈要洗了,你自己泡澡盆吧”,lucky从澡盆里站起来走到门边去。我知道她那时候的感觉是难过的,故意问她“怎么了,宝贝?”她低着头小声说“我现在很伤心”说完用她那圆圆的天使般的眼睛看着我,这时我已经没有火了,我笑着说“哦你现在很伤心,是妈妈让你伤心了吗?”“是的”她也想笑又忍着笑,“那你想妈妈怎么做呢”“抱抱”我大笑起来,lucky也不好意思的笑起来,后来我们就很愉快的一起沐浴。
不过我和lucky抱抱、说爱、亲额头,是每天都会做的,这是我们之间表达爱的方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