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晚在上交演绎厅听了一场木管作品室内乐音乐会。五位年轻的演奏家:双簧管来自韩国的咸正凖,单簧管美女戴乐,大管胡彧,圆号彼得·所罗门,以及钢琴李聪,为我们带来了三首精彩的管乐作品。
上半场第一首是普朗克的《为双簧管、大管和钢琴而作的三重奏,FP 43 》。这位出生于1899年的法国作曲家,来自著名的音乐世家。他五岁就开始学习钢琴,后来师从于西班牙著名钢琴家里卡多·比涅斯。这位钢琴大师在那个年代非常有名,曾首演过德彪西、拉威尔、萨蒂等作曲家的钢琴作品。老师对普朗克的才华赞赏有加,将他推荐给自己的好朋友作曲家埃里克·萨蒂。这让普朗克在音乐道路上有了很好的发展。1919年普朗克与奥里克,迪雷,奥涅格,米约,塔勒费尔成为法国非印象派的新古典主义“六人团”,声名鹊起。
这首三重奏作品是普朗克献给自己的好友兼老师——西班牙作曲家马努埃尔·德·法雅的。1926年写于加纳,同年在伦敦出版。是被一致公认的,普朗克最优美的室内乐作品。在曲子中有很多古典音乐的早期风格。我们能听到海顿,莫扎特,圣桑……的音乐语汇。非常难得的是管乐器吹奏出如梦如幻的美妙旋律,时而轻盈活泼,时而委婉动人。大管和双簧管交替的话中,隐含着淡淡的忧伤,钢琴伴奏则完美地烘托出唯美的意境,非常好地诠释了这位法国作曲家浪漫的个性色彩。
第二首卡尔·赖内克《为钢琴、单簧管和圆号而作的降B大调三重奏,作品274 》。这位德国作曲家的作品跟刚才那首听起来就是完全不同的感觉。以前对他的作品不是很熟悉,但能够在他的曲子中感受到那种德国人的严谨认真,追求完美。这首作品是他晚年最后几部室内乐作品之一,有门德尔松的明亮温暖,舒曼的柔美缠绵,李斯特的精巧华丽,管乐和钢琴之间的对答,生动,有趣,充满童话色彩。
卡尔·赖内克不仅是位作曲家,钢琴家,指挥家,还是音乐理论家和音乐教育家。在他长达35年的教学生涯中,培养了一批杰出的音乐家。退休之后,他还不停创作,留下了近三百首作品,著名的长笛奏鸣曲《水妖》深受乐迷喜爱。他还是第一个留下钢琴录音的钢琴家。
下半场是莫扎特的《降E大调钢琴、双簧管、单簧管、圆号和大管五重奏K.452》,这部1784年完成的作品,被莫扎特称为“自己最完美的作品”。虽然这四种管乐器经常在莫扎特的作品被运用,但在这首曲目中如此和谐地共处,并让每一种乐器完美演绎,实属难得。钢琴在整首曲目中充当了乐队的角色,在管乐器中穿针引线,让每个人都能够将自己最美的一面展现出来,如同一幅色彩斑斓的油画赏心悦目。
在今晚演出之前还发生了一个意外。韩国的双簧管演奏家咸正凖,不慎骨折。所以他是拄着拐棍上场的。但在整个演出过程中,他的表现非常投入和专业,让我们深受感动。必需为这种音乐家的敬业精神点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