有些事,不做真的不知道。
记得当时说可以报名行动营,是挺纠结的。对我来说,300押金并不算什么。才300,和朋友外面吃两顿也就没有了。但是我不是一个喜欢直接送钱出去的人。我默默计算了一下大概这15天横跨的时间段,中间有一场雅集,碰到了双十一,已经有部分东西是决定要买的,所以必须上淘宝,还有就是末尾的时间,要和爸妈出去两天,而且我是全程司机,这个意味着中间时间我没有办法休息看书。但是我想着,反正也是这么几天,于是也报名了。十五天,给我的冲击,有点大。
1、读书
我是一个读书习惯慢悠悠的人。买书如山倒,看书如抽丝。之前每到京东当当打折,就会整箱整箱把书往家里扛,把书好好地放在架子上,后来继续放在柜子里,床底。但是我看书的速度不快,以前曾经参加过一些共读活动,每周一本书,我是经常都赶不上进度。我很羡慕那些能够每周一本书的人。后来进了小灶群,看见了好多人可以开始践行三天一本书,每周三本书,我就真心觉得不可思议。怎么可能办得到啊?但是进了行动营,整个人就有点凌乱了。15天,15本书。突然就觉得这个是一个不能完成的任务。一天一本,我是决定做不到的。一开营就打退堂鼓,确实不是一个好兆头。这时候奕晴说,其实10个清单,不是说一定要看完一本书。可能看几页,就有一个感悟了。开营仪式上猫叔也说,目的不是为了看完书,而是看书有所感悟。我突然就觉得灵光一闪。
第一天,我读的那本书,是《季羡林谈人生》。这是一本先生的随笔文集。季先生一生经历了大风大浪,留过洋,对很多事物的看法在那个时代的人来说是很独特的。初翻翻,发现确实是想到哪里写到哪里。但是我要去找最想要的十点感悟,我不可能有时间看完整本的,于是我终于学会了看目录。我以前是最不喜欢看目录的人,我连读大学啃课本,都不会读目录和序,对我来说目录就是一个我考试划重点的地方。而这次读书,我终于从目录得到了启发。我先把目录读一遍,随笔的话,篇幅相对简短,于是目录就会很长。先从里面将主题分类一下,然后大概知道哪几个章节可能是讲同一个内容,于是就去专门看那几个章节。完了后做个标记。合上书慢慢思考一下这几个章节最令人深刻的地方。然后我的感悟清单就很快出来了。这本书已经是季先生对过往的一些回首感悟,而我再看,就是站在巨人的肩膀上看问题。于是我就从第一本相对好入手的书开始,完成了第一次打卡。
这么密集的十五天轰炸,很多人都说自己的阅读速度都提高了。是的,这个对于我来说也是,对于一些我明白字眼的语句,我现在开始可以大段快读,这样子就能增加阅读量。但是我目前觉得,不能适用文学比较高的,这样子我就欣赏不到文字的美感。还有就是对于讲解方法论的内容,可以用这种方式先大块了解是什么内容,是自己需要学习的内容,再细细去重新去读,可以节省很多时间,防止浪费。最重要的是,我发现了很多好书。很多树买了不知道好,但是这次逼着我看了,会有相逢恨晚的感觉。
2、练开口发音
很多人都会练习口语。练英语的大有人在。我有下载流利说APP,买了懂你课程。但是我们都很专注英语发音的情况,可能我们没有人想过,我们还要练中文。都讲了那么多年了,话一直这么说,为什么还要练。等到为了打卡录音之后,才发现,原来自己的声音在录音后这样出来是这样的。很意外。于是就会想着,怎么听着会更加的柔和,怎么会更加的简练。我不是很会唱歌的人,以前一个朋友教我练气息,是叫我,把嘴巴放在水里进行吹水活动。把水谁开。或者就是闭气。因为这个方式,我的气息变得绵长。然后就是多跑步。看着好像跟声音没有关系,其实气息对说话真的很有影响。因为这样,我的说话在打卡里,变得好很多。有个朋友夸我声音好听,但是就是不会用气息,现在说我进步很大了。我毕竟不是播音专业的人,但是我希望听我说话的人能够舒服。
3、时间安排
前面说了,这次事件真的很紧。我有几天都是拖到deadline打卡。但是最后一天读书我是大爆发。因为我第二天要当司机去了。刚好是双十一。我得帮家里买家电和一点日用品。还有一些是付尾款的,我确实也有贪图便宜的意思,于是我在这段时间里,我就开始了最后一天的读书。我是没有想到,经过那么多天的训练,我就那么迅速的把书读完了,而且我是真的有把内容记住。实在意外。然后迅速完成录音,做到了当天首打。当打卡弹出“无敌最寂寞”字样的时候,我整个人愣住了,然后很开心地笑出来了。还有就是雅集。对的,那段时间,我还要挤出时间来练琴。因为要表演给大家听,所以希望能弹出悦耳的曲子。而我在这个时间里,竟然练习效果惊人,之前磕磕碰碰的地方,都全部练出来了。
这个是我这十六天的学习收货。而我在这段时间里,还收获了一堆朋友。太意外了,以前在小灶群那么久都没有怎么说上话,而这短短的时间,我们反而链接更紧。我感激这次行动营,也谢谢我自己愿意努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