无论是上学时,还是上班时,总是习惯性的站在自己的角度思考。
做学生时,会想这节课会不会点名?会想作业最迟可以什么时候交?会想这节课怎么依然这么无聊?会想期末画重点的时候可不可以再准确一点?
上班时,会想领导怎么这么多的要求?会想为什么受指责的总是我?会想那些热衷于加班的应该都是变态吧?会想刚随完份子钱,怎么又有人结婚?
可是,换个角度呢。
做老师的可能会想,不在课堂上睡觉会死啊,晚上都在干什么?作业可不可以自己写?期末不画重点,是不是全班都会挂?
做领导的可能会想,我花钱雇你,会允许你来混日子的吗?可不可以再努力一点,多干一点?你干的好是应该的,干的不好我说你,有错吗?
站在自己的角度去想,只会产生抱怨。找身边的同伴排解,抱怨的情绪只会更重。可是站在对方的角度去想,可能顿时就释怀了。尽管矛盾还在那,但是情绪中加上了理解,矛盾也就在一定程度上缓和了。
同样,作为社会中的一员,当你迷茫时,想想这社会中需要的是什么样的人,是不是就有了方向呢。
首先,互联网时代,需要的是互联网人才,这毋庸置疑。高考和考研的热门专业榜单上高居不下的专业,以及近年来围绕互联网产生的诸多名字相近的诸多专业,说明了一切。
而其他专业就像是被打进了冷宫,无人问津。从就业形势上看,这种趋势会愈发的明显,就像大城市病会愈发的严重一样。所有人沉默着看着它癌变,似乎没有什么好的解决办法,只能尽量延缓病情。
互联网时代山呼海啸般的发展,让人始料未及。不知不觉,我们每个人都深深地卷入了这浪潮之中,不能自拔。
也许,60年前,人们会扇着扇子守着收音机,听这个世界。30年前,全家人会围坐在一起,欣赏着这个世界。今天,人们无一例外的抱着一方斑斓的屏幕,沉浸其中。
年轻人会说,这里有精彩的世界,有好听的音乐,有搞笑的视频,有好玩的游戏,好吃的还会送上门,有我想要的一切,我不看它看什么?
中年人会说,这是上帝的馈赠,是这个时代最好的产物,我要紧跟时代的步伐,不然真的跟孩子们没有共同语言了。
老年人会说,这是什么啊?家人难得济济一堂,却都对我视而不见。尽管在远方的孩子,确实可以通过手机可以跟我视频,但是除此之外呢?孩子们每天抱着手机,真的就可以成长吗?又会成长为什么样子呢?每天对着屏幕傻笑,真的可以学知识吗?
老年人担心孙辈的未来,中年人则恐慌自己的现在。积攒了半辈子的技能,可能早晚会被机器人取代,这种担心听上去杞人忧天,但是止步不前的工资,又说明了什么?有多少公司,不愿招收35岁以上的员工?再丰富的履历,抵不过一张崭新的高校毕业证。
孙辈呢,仰望天空时,确实不知道未来的方向,算了,还是低头看完这个视频再说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