和善中透漏锋芒

      人性的现实:你越是退让,他人越得寸进尺余华说:“别让你的心地善良,成了处世的缺陷。”一个人若总是退缩,把所有矛盾揽到自己身上,往往在纵容别人的得寸进尺。人性中,本就有试探与侵占的本能,你不立界限,就会被视为无底的退路。退让过多,并不会赢得尊重,只会换来轻慢。生活从不怜悯一味沉默的人,而会偏向敢于争取、敢于表达的人。   

    《蛤蟆先生去看心理医生》有这样一个故事:蛤蟆和朋友相处时,总习惯压抑自己的感受,一味卑微讨好。但他刚出狱时,心里满是委屈,想找朋友倾诉。偏偏走路不慎,噗通一下进了河中,刚好被被河鼠救起。这下,他心怀感激,见了河鼠就低声下气。可当他小心翼翼地想聊聊自己的经历时,河鼠却嫌他啰嗦,还讽刺他邋遢丢人蛤蟆心里难过,却不敢反驳,只因心想:“毕竟救过我,忍一忍吧。”后来,他又弄沉了河鼠的船,虽然立刻答应赔偿,但河鼠依旧大发雷霆,骂他不配做朋友。蛤蟆委屈极了,却还是咬牙认错,甚至低声哀求原谅。可他越退让,河鼠就越苛责。就这样,蛤蟆一次次把自尊放低,换来的不是理解,而是朋友的轻视。

      俗话说:“泥人也有三分火。”一个人若连最起码的尊严都不敢守护,那他注定会沦为人性的试探场。学会拒绝,并不是得罪人,而是告诉别人:我也有边界。因为人性最大的弱点,就是会欺负看似好说话的人。当你敢于表达立场,敢于守住分寸,更敢于亮剑,别人便会对你心生敬畏。带点锋芒,让善意更有力量。

      网上看过这样一个故事:一位家境优渥的富人,站在江边的石桥上摆着各式姿势拍照,没留神让手里的名贵包包滑进了江水中。江面上恰好有位船夫,见状立刻用竹篙慢慢把那只包挑出了水面。可富人不仅没说半句感谢,反倒对着船夫怒气冲冲地喊:“你可得轻点!别用你那破竹篙把我的包刮坏了,赶紧把船划到岸边给我送上来!”船夫愣了一下,手里的竹篙微微一抖。包又重新掉进了江里,顺着江水往下游漂去。于是,那富人顿时在桥上扯着嗓子大骂。船夫却只是两手一摊,嘴里哼着山歌,调转船头慢悠悠地划走了。最后,富人终究没留住自己的包,只能眼睁睁看着它渐渐消失在江水中。顾城在《玫瑰》这首诗中写道:    “玫瑰佩戴着锐刺,并没有因此变为荆棘,它只是保卫自己的春华,不被野兽们蹂躏。”我们身上生出棱角、长出尖刺,从来不是为了去伤害谁,而是为了更妥帖地守护好自己。让真心不被辜负,让底线不被践踏。没有铠甲的保护,很容易在复杂的日子里被磨得面目全非。唯有守得住心底的原则,留得住骨子里的善良,既有不伤人的教养,也有不被伤的底气。修炼真本事,给自己增值。

      孟子有言:“人必自侮,然后人侮之。”人往往先主动做出轻贱自身、损害尊严,便会招致他人的轻视与欺辱。一个真正的老实人,是有分寸、有担当的,而不是逆来顺受。懂得修炼自己的人,才不会被生活推来搡去。

      余华的小说《在细雨中呐喊》中讲到:主角孙光林自小被父亲嫌弃、兄弟排挤,常被视作不祥的存在。学校里,他也没能得到善待,被同伴羞辱、被人冤枉,孤立无援成了他生活的常态。直到高三那年,他遇见了一个叫鲁鲁的男孩。鲁鲁出身坎坷,母亲嫌弃他拖累,常以拳脚相向,外人更因母亲的身份而欺负他。孙光林在他身上,看见了自己童年的影子。他伸出援手,替鲁鲁挡下欺辱,护送他回家,渐渐成了他心里唯一的依靠。陪伴鲁鲁的过程中,孙光林明白了:命运的困境不能重复,他必须走出去,去寻找属于自己的光。他拼命读书,废寝忘食,只为给自己一条出路。终于,在收到大学录取通知书的那一刻,他泪流满面。原来,即便手里握着烂牌,也能靠着坚韧和不屈,打出一条新的人生。作家雨果说过:“砂砾任人践踏,没有多大价值,你如果把它搁在炉里,让它熔化,让它沸腾,它便会变成灿烂夺目的水晶。”

      你若无筹码,你的退让就是请人践踏的请柬;你若有实力,你的锋芒就是赢得敬畏的勋章。老实人若懂得修炼自己,便能在关键时刻稳稳站稳脚跟。毕竟,人生里最踏实的安全感,从不是他人的眷顾,而是自己的实力。唯有你刻进生命里的本事,结出的果实最长久甘甜。沉下心打磨自己,等你长成枝繁叶茂的模样,自然会有清风主动向你吹来。一位作家说过:“如果我们很强大,我们的价值会不言自明。”

    活着,是需要找到属于自己的价值。就像大树扎稳了根,便不用怕风雨摇晃;人练硬了本事,也就不用靠讨好换认可。修炼锋芒,坚守善良,学会取舍,你的生命才会开出最清甜的花。

      你有了属于自己的光,不用为了合群将就,反而会吸引同频的人真诚相待,福气也会为你而至。

最后编辑于
©著作权归作者所有,转载或内容合作请联系作者
平台声明:文章内容(如有图片或视频亦包括在内)由作者上传并发布,文章内容仅代表作者本人观点,简书系信息发布平台,仅提供信息存储服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