品读水浒系列 — 第六章 宋江与柴进、武松 走出传说的大哥

 第一节 黑道、白道、无间道 全怕不上道

  宋江一出场,就玩了一场超级无间道。只是因为晁盖太草包了,所以这场超级无间道,没有达到预期的效果。

  但是,谁也不能否认,这场戏虽然没有达到预期的效果,却实在比预期的效果要好的多。关于这一点,前面写的太多了,这里就不重复叙述了。

  话说,晁盖在梁山站稳脚后。就让刘唐带着一百两金子,去找宋江。总而言之,感谢宋江、雷横、朱仝的救命之恩,送上一百两黄金。

  这段情节,从表面上看,非常不符合情理。

  因为,刘唐一出场,就曾让雷横等人抓住过;而且为了十两银子,刘唐又与雷横争执了半天,还打过一架。关键是,刘唐并不是一个适合作贼的人,因为他的相貌特征太明显了。

  在这种背景上,刘唐跑到郓城县,自然随时会被官差认出来。

  这段情景,表面上不符合情理。实际上,它是符合情理的。如果大家明白了,我前面说的无间道原理,自然会知道,这是符合情理的。

  因为,且不说刘唐会武功了,就算刘唐不会武功,也没有公差敢抓呀!因为,人家身后有近千号兄弟,官差把他抓住了,那不是没事找事吗?

  郓城县就在梁山脚下,如果郓城县的官差,敢把刘唐抓了(或是杀了),那梁山不要说倾巢出动了,就是派上二百号精干的弟兄,到郓城县要人(报仇)。郓城县恐怕也要面临灭顶之灾了。

  到时谁带头抓的刘唐(或杀的刘唐),恐怕全家的头都会让砍下去的。

  遇见这种瘟神,公差就是看见了,也肯定会假装看不见的。因为,这是标准的瘟神啊,一旦沾上了,弄不好就要死全家的。

刘唐见到宋江后。两个是这样对答的。

宋江道:“贤弟,你好大胆!早是没做公的看见!险些惹出事来!”刘唐道:“感承大恩,不惧一死,特地来酬谢。”

这两个人,为什么要说这种话呢?自然都是为了表现自己的义气。

宋江这样说,是为了证明,他并不懂的什么是无间道,而且还是一个守法的好公民。他上次冒死通风报信,那绝对是为了义气,所以什么也不顾了。

刘唐这样说,是为了证明,他也是为了义气,所以不怕生死了。

其实呢?他们都也知道,区区一个郓城县,就是刘唐跑到县衙坐一会儿,也未必会有事。因为,公差见到刘唐,肯定就像见了瘟神一样,躲也躲不迭!因为,还是前面的话,这种人一旦沾上了,随时都会死全家的。

当然了,如果刘唐这样做(我是说,没事真的去县衙坐一会儿),那就是刘唐不上道了。因为,你这样公然挑衅白道,白道不抓你,怎么向舆论交待,怎么向上司交待,怎么向老百姓交待?

刘唐如果敢这样做,和公差敢抓刘唐,是一个道理。这都是不上道的做法。

公心点说,宋江、刘唐的行为,肯定是有一些危险的。只是,这种危险远没有普通人想象中那样大。

因为,白道、黑道、无间道,全怕不上道。

许多事,大家都上道,那就是风平浪静。如果有人不上道,一旦弄巧了,那可就是平地起波涛。

比如,大家都给蔡太师面子,那济州黑白两道,就可以共享太平,可是遇到了不上道的人,于是济州黑白两道马上就大火并了,于是一两千白道中人,成了牺牲品;黑道中的损失,没有人确切统计,但是估计也不会是小数目。

再比如,刘唐孤身入郓城县,如果公差给他面子,那梁山与郓城县,就是井水不犯河水。如果遇到了不上道的人,那梁山就要对郓城县,进行报复性的攻击了。这种报复开始后,再弄的巧了(惊动了高层),济州黑白两道还得来一次大火并。

再比如,刘唐到郓城县,低调办事,自常不会有事的。如果刘唐非要挑衅,要到县衙坐一会。就有可能,让县政府为了应付舆论、上司、政府,不得不去抓他。到时,黑白两道的大火并,也可能会发生。

有时候,什么白道、黑道、无间道,遇到了不上道,那是都会头大起来。

宋江离开刘唐后,就到了阎婆惜那里。因为,阎婆惜给宋江戴了绿帽子,还给宋江耍脾气,所以宋江气的上气不接下气。最后,稀里糊涂的把这那封信,和那一条金子,留在了阎婆惜那里。

阎婆惜在宋江走后,发现了那封信,于是马上就被信中,提到的那一百条黄金,迷的找不到东南西北了。

总而言之,她觉的可以拿这封威胁宋江,让宋江乖乖的交出那一百条黄金。

这个女人,真是鬼迷心窍的,疯了!

这个女人,会这样鬼迷心窍,自然是因为一百两金子,迷了她的心智。更主要的,恐怕是因为,她从来也没有感觉出宋江有什么可怕的。

  因为,她天天给宋江脸色看,宋江一点反应也没有;因为,她给宋江戴了绿帽子,弄得满城风雨,宋江还是一点反应也没有;因为,她给宋江戴了绿帽子,还给宋江脸色看,宋江只是干生气,一点办法也没有。这样的宋江,有什么可怕的?横着看,不可怕;竖着看,同样不可怕。既然如此,一看抓住了宋江的把柄,自然是什么离奇想法也有了。

  一个人,只要还有一点点理智,看到宋江的那封信后,肯定会吓得浑身发抖,当时就会躺在那里装睡了;甚至一见宋江进门,都会忍不住说,我一直在睡觉,你的东西,我动也没有动过。为什么呀?吓傻了!

  因为,传说中有一个名词,那叫做杀人灭口!

  这封信是谁写的。是一个叫晁盖的人所写。晁盖是什么人?济州府首屈一指的黑道大哥。

  不久前,这个黑道大哥,率人打死了上千号官差、官兵。

  这个女人也不想一下,就算宋江无能,你能敲诈了宋江,这事传到晁盖耳朵里,晁盖会放过你?

  宋江救了梁山大哥,梁山大哥拿了点金子,答谢宋江,让你全部敲诈走了,梁山大哥的脸往哪搁呀?

  一个普通老百姓,想拿这种东西,敲诈出一大笔钱来。这不是疯了,又是干什么?不要说,你未必能敲诈到了。就算你能敲诈到,你有命挣,你也得有命花啊!

  但是,阎婆惜一心想着,拿到这一百两黄金,和自己的小白脸过好日子,顿时连一加一等于二也不知道了。

  前面是从黑道上讲。

  我们再从白道上说。这件事,关系着两个都头、一个押司私通贼寇,犯下滔天大罪。你到县衙告人家,能告下来?

  且不说,县官与这几个人的私人关系,非常好了。更主要的是,这件事,本身也关系着县官的前途、命运。因为郓城县两个都头、一个押司,私通贼寇,县官能不承担失职的责任?

  你拿这种事,跑到县衙报案,县官如果上道、也敢上道。肯定一见面,就先毁了证据(看完信,直接就烧了),再叫人拿板子打你,不打坏你,绝不罢手。总而言之,你这个小贱人、小淫妇。给宋押司戴绿帽子,还想空口白牙的,往死诬陷宋押司!宋押司通匪,宋押司是什么人?整个郓城县,谁不知道宋押司是个守法好公民,谁不知道宋押司是个大善人。你说他通匪,他就通匪了,证据在哪里?(证据当然让县官烧了)。给我好好打,不打的你改了口,绝不会罢手的。如果你再敢说县官烧了你的证据,那更惹上祸了,因为你连县官也敢诬陷。到时,改了口,也会判你好几年。因为,诬陷别人,这本身就是有罪!

  到了这种地步,你还敢没事,拿那封信乱说事?

  但是,当时的阎婆惜,已鬼迷心窍了。恐怕和疯子,也没有什么区别了。

  否则,宋江肯定会给她上一课,总而言之,妹子,想好前因后果,再办事!问题是,当时的阎婆惜,肯定已没有理智了。因为金子、金子,一百条金子,已让他连东南西北也找不到了。所以,宋江只能迁就她、哄顺她,却不能和他说理了。

  就好像,你面对一个正常人拿起菜刀和你比划,你肯定会劝他,兄弟,想好这样做的后果,想好了,千万别犯傻。

  如果,面对一个耍酒疯的人,你就只能顺着他来了,总而言之,他怎么高兴,你先怎么办;换而言之,先哄着他放下刀再说,因为你和他还能讲什么道理?

  也许有人会说,既然这件事,让你说的这样轻巧,宋江为什么还要为它杀人呢?

  因为白道、黑道、无间道,都怕不上道啊!按理说,阎婆惜发现这封信,应该害怕都来不及,但是,当时的阎婆惜,却是高兴的连北也找不到。你说这不是鬼催的吗?如果阎婆惜上道,这件事,肯定当时就跟没发生一样。

  这件事经公后,如果县官上道,自然也什么事没有。因为一个县官、两个都头、一个押司,联手压这样一个案子,自然有可能压住它;而且遇到这种案子,上道的人,都会配合他们往下压。因为,这种案子端上台面,随时会把梁山贼寇,大举引入郓城县。到时,死上几十号人,那都是小事;弄不好,死上几百号、上千号人,也不稀奇。

  问题是,如果县官一看这事干系太大了,根本不敢上这种道,直接就把它转入公事公办的程序。那可坏事了!

  更主要的是,县官愿意往下压。下面的人不上道,非要把这件事,引入进入公事公办的程序,同样要坏事。因为,这件事公事公办,只是失职,就算有危险,那也是大家一块背着。你私事私办,颠倒黑白的办案子,一旦捅大了,这种案子就够抄家灭门了。到时,敢上这种道的官吏,肯定不会很多。

  如果出现这种结果。白道、黑道,自然还是大火并一场。

  当然了,宋江、雷横、朱仝肯定死不了,因为郓城县就在梁山脚下,梁山派出二三百个精干的弟兄,就能把他们救出去。到时,领头害宋江的人,恐怕不死也得脱层皮。

  关于这一点,可以参考一下,江州劫法场的故事。郓城县哪能与江州相比呢?江州是个大地方,郓城县是个小地方;江州离梁山上千里路,郓城县离梁山恐怕都没有一百里路;江州主管官员,是蔡太师的儿子,郓城县的主管官员,能有多大的后台?江州官府因为不上道,都弄得江州血流成河;郓城县不上道,那还用多说吗?

  只是,宋江、雷横、朱仝,到时只能领着全家上梁山了。问题是,宋江当时还没有做好当强盗的心理准备。关键是,宋江那种天生当大哥的人,这样进入了黑道,恐怕只能从小弟干起了。因为,以他现在积累的黑道资本,实在不足以到梁山,当主要负责人的。

  所以,宋江一着急,把阎婆惜杀了。

 白道、黑道、无间道,全怕不上道。而宋江这种超级无间道,就更怕不上道了。因为,超级无间道,就是靠大家都上道混的,如果碰到不上道的人,宋江连个小混混也不如。

  我给大家举一个简单的例子。

  宋江上清风山时,如果遇到的强盗非常上道。那肯定是,一见宋江被押上来,山大王就会把小喽罗踢翻在地,为什么?因为,自己的小喽罗,把江湖超级大哥给绑了上来。这还了得?

  如果遇到的强盗上道,那肯定是,宋江轻声叹自己一声,“可惜我宋江死在这里”,就会让他们全跳起来。为什么?因为,宋江是江湖上的超级大哥啊!

  如果遇到的强盗,只是比较上道。那宋江这一声轻声叹息,肯定没有用。为什么?因为,天下同名同姓的太多了,宋江那种江湖超级大哥,绝不可能是你这种二傻子一样的人。所以,他们肯定不搭理宋江这声叹息。

  如果遇到的强盗,根本不上道。那就是坏了,不要说宋江这声轻声叹息,丝毫不管用。就是宋江把自己身份,全部抖出来,那也没用。因为,人家根本没有听过你这号人,你有什么办法?

  如果遇到的强盗,虽然不上道,却还能救药。那宋江一看用自己的名号,解决了问题。自然得说,我是柴进的好朋友,我是花荣的铁哥们,我还认识武二哥。总而言之,大哥们,给我点面子吧!

  如果遇到的强盗,纯粹一点也不上道。宋江恐怕就只有等死了。

  因为,你名满天下,可是人家没听说过;你说你认识一大堆道上的朋友,人家以为你在吹牛。事情到了这种地步,宋江还能干什么呢?恐怕宋江只能真心实意的高呼一声,可惜我宋江死在这里!

  江湖超级大哥,稀里糊涂的就死在,这种不上道的小毛贼手中,你说可惜不可惜?

  宋江是超级无间道,他是靠脑子吃饭的,根本不是靠体力吃饭的,问题是,遇到了真正的傻子,你再聪明有什么办法?你聪明,你有三十六计,傻子就一个老主意,你啥招都没有了!

  宋江遇到了阎婆惜,就属于这种情况。

  宋江杀了阎婆惜,以为事情结束了。因为,黑道、白道、无间道,人家宋江道道通。问题是,碰到了不上道,你道道通,也什么用没有。

  阎婆拴了一个套,轻而易举的就把宋江套住了。

  宋江之所以会被套住,绝不是因为宋江低估了阎婆,而是因为宋江高估了阎婆。宋江最初听阎婆说的话,那是句句都上道,所以就放松了警惕。直到阎婆高呼,有杀人犯在这里时,宋江才反应过来,这个老女人,也不是个上道的人。

  按理说,阎婆饱经世故,应该是上道的。但是,宋江那种迂腐、软弱、窝囊的面具,作的太巧妙了,所以这个世故的老女人,也彻底走眼了。

  阎婆被宋江的外表迷惑,并不奇怪。因为,宋江这副迂腐、软弱、窝囊的面具,实在做的太逼真了。

 我们大多数读者,看着宋江那种杀人如割草的恶行,都死死认定,宋江是一个迂腐、软弱、窝囊的人。阎婆丝毫不知道这种内幕,她死死认定,宋江只是一个迂腐、软弱、窝囊的富二代、小官吏,那有什么奇怪的?

  我们大多数读者,看着江湖好汉,一听宋江大名就是“纳头便拜”;我们大多数读者,看着宋江最后一统江湖的事实。都感觉横着看宋江,他是个窝囊废;竖着看宋江,还觉得他是个窝囊废。阎婆从来没有见过宋江这样威风过,他觉得宋江就是一个窝囊废,有什么奇怪的?

  阎婆不愿意与宋江私了,主要是因为她觉得,宋江太废物了,所以,他有信心打赢这场官司。

  宋江跑后,阎婆抓着唐牛不放,非要办唐牛一个私放杀人犯的罪名。一个主要原因就是,阎婆相信,宋江跑了和尚,他跑不了庙。现在狠狠收拾唐牛,只是为了让人们知道,她阎婆绝不好欺负的。谁敢帮着宋江跑路,也是要承担法律责任的。

  县官顺势狠狠收拾唐牛,只是为了表明自己非常用心办案子了。于是,唐牛就成了这个案子的牺牲品。

  但是,宋江呢?官差说死说活,就是抓不回来。阎婆终于一点办法也没有了。

  就是到此时,阎婆也无法相信,宋江就是一个黑白两道通吃的江湖大哥。因为,横着看宋江不像,竖着看宋江,也不像。

  但是,阎婆使尽浑身解数,也只是让宋江出去避避风头。更惊人的还在于,宋江出去避风头时,就跟外出访亲拜友、外出度假一样。因为,宋江走到哪里,也是被当作贵宾看待的。

  官司竟然打成了这个样子,这是阎婆始料不及的。

  阎婆不久后死了。书中没有具体交待怎么死的。我想,肯定是又气、又悔、又恨死了。

  整个郓城县的人,都希望宋江没事,就你希望宋江死。你在郓城县,还怎么过日呢?在这种背景下,不要说有人公开为难阎婆了,就是一人一口唾沫,一人一句闲言冷语,也会把她弄得难以活下去。

 第二节 宋江是如何征服柴进的

  如果说,宋江是一个传说。那宋江逃出郓城县开始,就已渐渐走出了传说。

  宋江去找柴进。柴进当时不在庄上。但柴进的手下,一听来人是宋江,马上领着宋江,走了四十里路,去另一个庄子找柴进。这种待遇,绝不是谁也能享受到的。

  林冲到柴进家,柴进当时也不在家。林冲问,到哪了,什么时候回来。柴进手下的人,只告诉他一句话。不知道!

  因为,大官人去哪,不用跟我汇报;大官人什么时候回来,也不用跟我汇报。所以,你问的这种问题本身,就非常奇怪。

  人家带着你,去找柴大官人?人家还嫌麻烦呢!虽然柴进离家并不远。

  但是,一听眼前的人是宋江,柴进的手下,马上就不嫌麻烦了。总而言之,带着宋江一口气,走了四十里路找柴进。

  柴进听说宋江来了,马上一路小跑的就来了,而且见面的第一个动作,竟然是“拜在地上”。

  我们看看原著。

  (宋江)便问庄客:“柴大官人在庄上也不?”庄客答道:“大官人在东庄上收租米,不在庄上。”宋江便问:“此间到东庄有多少路?”庄客道:“有四十余里。”宋江道:“从何处落路去?”庄客道:“不敢动问二位官人高姓?” 宋江道:“我是郓城县宋江的便是。”庄客道:“莫不是及时雨宋押司么?” 宋江道:“便是。”庄客道:“大官人是常说大名,只怨帐不能相会。 既是宋押司时,小人引去。”庄客慌忙便领了宋江,宋清迳投东庄来。没三个时辰,早来到东庄。

  那庄客入去不多时,只见那座中间庄门大开,柴大官人引着三五个伴当,慌忙跑将出来,亭子上与宋江相见。柴大官人见了宋江拜在地下,口称道:“端的想杀柴进!天幸今日甚风吹得到此,大慰平生渴想之念!多幸!多幸!”宋江也拜在地下,答道:“宋江疏顽小吏,今日特来相投。”柴进扶起宋江来,口里说道:“昨夜灯花,今日鹊噪, 不想却是贵兄降临。”满脸堆下笑来。宋江见柴进接得意重,心里甚喜。

  一个人,让柴进拜倒在地,也许并不难。因为,柴进喜欢装出一副礼贤下士的样子。但是,后面的内容,就有些难了。

 我们接着看原著中的内容。

  柴进再三劝宋江弟兄宽怀饮几杯。宋江称谢不已。酒至半酣,三人各诉胸中朝夕相爱之念。看看天色晚了,点起灯烛。宋江辞道:“酒止。”柴进那里肯放。直吃到初更左侧。

  当夜饮至三更。

  这一顿酒,从天亮,喝到天黑,客人说不喝了,主人还要一个劲的喝。于是从天黑,又一直喝到半夜。

  一个人,能让柴进这样招待,那可真太难了。

  许多事,看似容易,可是真要做到,那可难的没法想象了。

  你不妨看像一下,如果你有机会接近一个有身份的人(至少,比你的身份大多了),你和他坐在酒桌上,能喝出什么效果?真能喝到,人家不肯放你离席?一直从天亮,喝到半夜?

  这种事,表面上很容易,实际上太难了。有多难,你设身处地的想一下,就可以知道,它要多难有多难!一个人如果有这种本事,那他走到哪里,也是成功人士。

  不要以为,和有身份的人坐在一起,奉迎、吹捧、讨好他就可以了。这种东西,人家早就听腻了,你再会说,还能说出个啥花样来?

  更主要的是,你就会这两下,人家会轻视你的。因为,这本身意味着,你自己在轻贱自己;而且也意味着,你肚里没有什么干货。

 以宋江的身份,为什么能把柴进侃得,说什么也不愿意让宋江离席呢?我们必须得用符合现实的逻辑还原它。

  否则,反正吹牛不上税,就凭宋江那副瓷球瓦罐的样子,你施耐庵非要说,宋江能在酒桌上,能把柴进侃得神魂颠倒,我们也没有什么办法。

  柴进为什么和宋江喝酒,喝的不想让宋江离开呢?原因很简单,那就是,宋江的家庭背景,远远低于柴进;宋江的经济实力,也远远低于柴进。但是,宋江的江湖名声、地位,却一点也不逊色于柴进。这本身就证明,宋江的本事比柴进大多了。

  柴进见到宋江时,自然会想到一些问题。那就是,我柴进的钱,比宋江多多了;我柴进的势力比宋江大多了。但是,我的江湖名声、地位,却显然比宋江高不到哪里去。宋江是如何实现这一切的?宋江并没有过人的武功、也没有过人的风采,为什么会成为一个江湖传说呢?

  所以,柴进见到宋江,自然会觉得宋江非常神奇。而宋江呢?自然会通过一些操控人心的技巧,让柴进心中的这种感觉,无限放大。总而言之,柴进最后看着宋江,那是越看越神奇,却偏偏又看不出个所以然来。

当柴进的这种感觉越来越重时,宋江就可以给柴进讲各种废话了,而且讲了一段又一段。最后把柴侃得神魂颠倒,欲罢不能了。这种套路,在现实生活中,我们常常会看到。

比如,许多媒体就是用这种手段,吸引读者、听众、观众的。总而言之,先把某个人,吹得神乎其神。接下来呢?这个人就可以把一些似是而非的东西,信口胡侃了。

这种似是而非的东西,主要就是老声长谈的东西。从某种意义上说,老声长谈,那都是废话。因为谁也听过,谁也知道,否则就不叫老声长谈了。但是,从另一层意义上,老声长谈,那都非常有道理,否则就不可能成为老声长谈了。

现在,就看这些老声长谈,从谁的嘴里说出来了。如果让一个无名小卒去说,它自然是废话;如果让一个头上戴着各种光环的人去说,自然就是非常有道理的话了。

比如,我们有幸与巴菲特见面了。巴菲特就是给我们讲一些最基本的炒股常识, 我们也会觉得,人家说得太有道理了。因为,巴菲特的股坛地位在那放着。问题是,同样的话,让一个普通股民去讲,你就会觉得,那是废话了。因为,这些道理,谁也懂得。

因为,宋江的江湖地位在那摆着。所以,宋江就是给柴进讲一些老声长谈,柴进也会觉得,太有道理了。 

  我为什么会说,宋江给柴进讲的,肯定都是老声长谈呢?因为,宋江手里握的是一把魔刀,它不可能给柴进讲解魔刀是如何修炼的、如何应用的。所以,宋江给柴进讲的,自然都是那些能端上台面的大道理了。

  就好像成功人士,讲自己的成功的经历,人们总是乐意听的。问题是,他们讲自己的成功经历时,肯定会删除许多东西,因为,有的东西说出来,会降低他们的传奇色彩(因为,他们有着普通人绝没有的背景);因为,有的东西说出来,会降低他们的光辉形象(因为,他们的许多行为,都是端不上台面的)。

 如果你喜欢炒股,遇到一个股界风云人物时;如果你喜欢唱歌,遇到一个音乐界的大佬时;如果你想混社会,看到一个表面没有背景的江湖大哥时。你自然会非常想听听他们的成功经验。因为这种机会,并不是经常有的。

  柴进的成就,实际上非常一般。因为,以他的家庭背景,混到他那种成就,实际上都可以称得上失败了。比如,林冲拿着柴进的推荐信到梁山,王伦却是一个劲的刁难林冲,就是想把林冲赶走。以柴进的家庭背景,以柴进付出的辛苦,这也太失败了吧。

  宋江的成就,就有些不可思议了。因为宋江的家庭背景,与柴进比起来,那实在差的太远了。但是,宋江的江湖地位,却是混的一点也不比柴进差多少。柴进见到宋江,自然会与宋江喝得难舍难分。因为,他实在想知道,宋江是如何以实现这一切的。而宋江就是抓住他的这种心理,把他侃得云里雾里,却一头雾水。当然了,也正因为柴进越听越糊涂,所以才越听越想听,抓住宋江死活不肯让宋江离席。

  当然了,我相信,按宋江的出牌方式,当他把自己的才能,尽情的展示一次后,就会恢复那种极度低调的状态。

  总而言之,剑客的剑,是不轻易给人看的。

  宋江不会没完没了的展示自己的才能。但是,因为宋江的本事太大了,所以宋江无意一再展示自己的才能,但是他的才能,却是在不经意中再次流露出来。

  开始,柴进对宋江所说的那些大道理,肯定会充满了疑问。因为,宋江所说的话,似乎只有理论上有意义,在实际上,好像没有效果的。因为,这些道理,柴进都懂,而且也一直就是这样做的,为什么效果一直不理想呢?所以,他总希望宋江,能给他解释个清清楚楚,但是他越听越糊涂。

  柴进一直都想成为一个真正的江湖大哥,但是结果呢?他弄来弄去,总是像一个败家子。而宋江给他的讲的大道理,无非还是让他继续当败家子。

  总而言之,就是拿钱换名声罢了。但是,柴进最大的疑问,也许就是,如果这套理论真有用,那宋江家才有几个钱,他怎么能买出,和我不相上下的名声呢?

  再总而言之,就是对人一味的理解、尊重、关心。但是,柴时最大的疑问就是,我贵为王侯,见到谁也是一脸的谦恭、尊重,见到极为讨厌的人,我也是尽量容忍,为什么却换来别人蹬鼻子上脸呢?

 但是,随后而来的事。让柴进终于相信,宋江给他讲的那些大道理,是非常有用的。只是自己没有真正理解这些大道理,也无法真正应用这些大道理。

  宋江收服武松时,表现出来的大哥风范。肯定把柴进,惊得目瞪口呆了。因为,大哥就是大哥,大哥随便往那一站,就是大哥;大哥随便挥一挥衣袖,也是大哥的派头。你不服不行!

  你觉得大哥什么本事也没有,那只能证明你的欣赏水平太差;就好像普通人看大师的作品,常常会觉的平淡无奇,甚至是乱七八糟,那只是因为他的欣赏水平太低。

  你觉得,以德服人是扯淡。只是因为,你从来没有见过真正的高人。

 第二节 武松出场前后的惊人巨变

  我们看看,宋江在柴进庄上,初遇武松时的情景。

  那汉气将起来,把宋江匹胸揪住,大喝道:“你是甚么乌人,敢来消遣我!”宋江也吃一惊,正分说不得。

  那大汉听得是宋江,跪在地下,那里肯起。说道:“小人有眼不识泰山,一时冒渎兄长,望乞恕罪。”宋江扶起那汉,问道:“足下是谁?高姓大名?”柴进指着道:“这人是清河县人氏,姓武名松,排行第二。今在此间一年也。”

  我还是前面的话,宋江能让武松这样对自己,并没有什么神奇之处。因为,宋江的江湖地位、名声太大了。

  但是,我们再看,武松与宋江分别时的情景。

武松便道:“天色将晚;哥哥不弃武二时,就此受武二四拜,拜为义兄。”宋江大喜。武松纳头拜了四拜。 

三个出酒店前来作别。武松堕泪拜辞了自去。 

  武松寻思道:“江湖上只闻说及时雨宋公明,果然不虚!结识得这般弟兄,也不枉了!”

  我们可以看到,武松与宋江分别时,主动要拜宋江为大哥。而且分别时还是“堕泪”离去的。而且路上想起宋江,还是名不虚传,结识这般弟兄,也不枉了。

  我们知道,一个人与自己的偶像近距离接触后。通常会有两种感觉。第一、名不虚传;第二、距离产生美。

  换而言之,远远看到你,觉得你非常了不起,但是近距离与你接触时,就很难说了。如果你能拿出足够的干货,自然会让你的粉丝更敬佩你。如果你拿不出足够的干货,就只会让你的粉丝感到失望。

  施耐庵,虽然没有详细记叙,宋江收服武松的具体过程,但是,显然通过一处很明显的留白,给读者留了足够的想象空间。只是普通读者,显然都缺乏这种想象力。

 其实,对武松而言,宋江扮演的角色,就是一个人生导师。

  武松在遇到宋江的那一瞬间,整个人格就发生了惊人的变化。简单的说,那就是一个登不上台面的混混,变成了一个有为青年;一个人人讨厌的浑人,变成了大家尊敬的英雄。

  我最初看《水浒》时,看到关于武松这一段时,总觉得前言不搭后语。因为,施耐庵笔下的武松,出场前后,简直判若两人。而这种转变,也好像毫无来由。

  武松在出场前,怎么看也是一个登不上台面的混混。

  我们看看武大的回忆。“当初你在清河县里,要便吃酒醉了,和人相打,如常吃官司,教我要便随衙听候。不曾有一个月净办,常教我受苦。”

  我们看看武松在柴进庄上的表现。“次后在庄上,但吃醉了酒,性气刚,庄客有些顾管不到处,他便要下拳打他们。因此满庄里庄客,没一个道他好。”

  这样的武松,不是登不上台面的混混,又是什么人?

  但是,武松出场后。尤其是在阳谷县的表现,与出场前的表现,那简直就是判若两人。

  武松在阳谷县所作的每一件事,所说的每一句话,都符合读者的期待。换而言之,武松在阳谷县的所作所为,都符合人们心目中的英雄形象。

  问题是,一个人这样的人物,在柴进家,怎么会混的那样不如意呢?一个人这样的人,从前怎么会天天给自己亲大哥惹麻烦,以至“不曾有一个月净办,常教我受苦”呢?

  以前,我总以为,这是施耐庵塑造人物,前后脱节的表现。但是,后来再看,就发现,这是施耐庵想通过武松的这种巨大转变,衬托出宋江的过人交际才能。

  从某种意义上,宋江充当了武松的人生导师。武松在遇到宋江那一刻起,人生就发生了神奇的变化。

如果说,武松最初崇敬宋江,只是因为宋江是一个传说。见面后,却显然被宋江的大哥风范,彻底折服了。

有人喜欢说,宋江给武松花了二十两银子,还有天天陪武松,关心武松、尊重武松。所以,把武松感动了。

这说的也太简单了。

武二哥是什么人?人家打虎得了一千贯的奖金(按通常的算法,那是相当于一千两白银,就是按最低的算法,那也是几百两白银),眼都不眨的送给了众猎户。这种大手笔,就是柴大官人,好像也没有玩过。区区十两、二十两银子,想打动武松这种人,人们也想的太容易了。

至于尊重、理解武松,那不是教武松走邪路吗?因为,初出场的武松,就是一个登不上台面的小混混,你还尊重、理解他,你这不是教唆着武二哥走邪路吗?

在遇到宋江前,武松就是一个登不上台面的小混混。

因为,在别人家白吃白喝白住一年时间,不但不领情,还动不动就耍酒疯,更动不动就要出手打人。这种人,不是登不上台面的小混混,又是什么人?

那也真是因为,柴进怕砸了自己礼贤下士的名声。否则,柴进早就把武松赶走了。因为,我操你大爷的,我家欠了你多少钱?你天天在我家蹭饭、躲难,还这样大的谱啊!

因为,堂堂男子汉,早就成年了,不但不给亲人分担家庭重担,却是天天给亲人惹事生非,害得亲人天天跟你往县衙里跑。这种人,不是登不上台面的小混混,又是什么人?

那也真是因为,武大管不了这个弟弟,否则早就把这个弟弟,训的狗血喷头了。因为,你这么大了,天天拉屎,就让我给你擦屁股,你丢人不丢人?你有本事惹事,自己把它摆平啊,为什么天天让我跟你到县衙呢?你有本事,就把咱们家给罩住,你混了半天,就是一个劲的给家里惹事生非,你混了个什么劲?

面对这样一个武松,你尊重、你理解他,那跟普通大哥,教着小混混越学越没样,有什么分别?堂堂江湖超级大哥,怎么可能干这种事呢?

当然了,大哥该害人的时候,那也是从来不手软。只是这次,宋江真的没有害小弟。

 在宋江的教导下,武松马上懂得了积极向上,并且学得有模有样。

  我们再看看武松,见到宋江后,是一个什么人?“却得宋江每日带挈他一处,饮酒相陪,武松的前病都不发了。 ”

  看到没有,武松遇到宋江后,那种登不上台面的形象,再也看不到了。更惊人的事还在后面。武松打完老虎后。原著是这样写的。

  知县见他忠厚仁德,有心要抬举他,便道:“虽你原是清河县人氏,与我这阳谷县只在咫尺。我今日就参你在本县做个都头, 如何?”武松跪谢道:“若蒙恩相抬举,小人终身受赐。”

  宋江调教后的武松,不但能登上台面了。让人一看竟然是“忠厚仁德”。

  我敢说,如果武松待人接物,还是出场前那副德性,人们想破脑袋,也不会把“忠厚仁德”这个词,加在他的头上。

  当然了,如果武松在柴进庄上,能表现出阳谷县那种风度,也不会在柴进庄上,混的那样不如意了。如果武松在清河县,也能表现出阳谷县那种风度,也不会混的天天让武大,陪着他进县衙了。

  武松的人生,其实是在遇到宋江那一刻时,发生巨变的。因为,在宋江的细心调教下,武松变得越来越理性、越来越君子气。

  我们看看武松刚刚离开宋江后的表现。

  众上户把盏说道:“被这个畜生正不知害了多少人性命!连累猎户吃了几顿限棒。今日幸得壮士来到,除了这个大害。一乡中人民有福,第二客侣通行,实出壮士之赐。”武松谢道:“非小子之能,托赖众长上福荫。”

  你瞧,武松这话,说得多有水平?

  知县就厅上赐了几杯酒,将出上户辏的赏赐钱一千贯,赏赐与武松。武松禀道:“小人托赖相公的福荫,偶然侥幸,打死了这个大虫。非小人之能,如何敢受赏赐。、、、、、”

  你瞧,武松这话,说的多有水平?

  这种话,你别看简单;这种话的价值与意义,谁也明白。但是真遇到事,还真没有几个人能做到。

  因为,在现实社会中,人们都是有三两,通常就得吹个半斤;没准儿,有三两,就敢吹斤半。因为,这个社会,不上道的人太多。你低调,别人就以为你没有斤两。

  所以,低调的好处,谁也懂的。可是真在社会上走一段时间,人就会常常忘记应该低调。就好像,许多大道理,谁也懂的,可是真的在社会上走一段时间,人就都会忘记一样。

 因为,武松在打虎后,一再绘声绘色的描绘自己打虎时的情景。所以,有人认为,武松从正式登场后(当然在宋江调教后),就喜欢吹牛。但是,这可真是冤枉了武松,更贬低了宋江的调教之功。

  原著中,武松把打虎的过程,说了几遍。一遍比一遍更精彩。我们看一下原文。

  武松把那打大虫的本事,再说了一遍。两个猎户听了,又惊又喜!

  把那打虎的身分拳脚,细说了一遍。众上户道:“真乃英雄好汉!”

  武松就厅前将打虎的本事,说了一遍。厅上厅下众多人等,都惊的呆了。

  武松为什么能把打虎的过程说得这样精彩呢?原因非常简单,那是因为武松有一说一,有二说二,一点也不吹牛。

  总而言之,我最初逞能、怕没面子,就硬着头皮过景阳冈;什么我最初紧张的不知所措,所以连棍子都不知道往哪打,于是老虎没打着,棍子却打断了;什么我又急又怕,只是一味躲来躲去,不知如何下手;什么我后来不顾一切,死死摁住老虎,就知道乱打一气;什么打完老虎,我已浑身酥软;什么我害怕再出现一只老虎,所以挣扎着赶紧下山,又遇到两只假虎、、、、、、、。

  这样的打虎过程,自然非常精彩。如果越说越细,自然让人越听越想听。

  后来,武二哥开始吹牛了。他再说起打虎的过程,就一点也不精彩了。总而言之,区区一只老虎,在我武二哥眼中,那算个什么啊?我上去,三拳两脚就把它打死了!

  这种说法,自然比真实的过程,更显武二哥的神功。问题是,这种打虎过程,还有什么听头?

  表面上,武二哥把打虎过程说得天花乱坠,那是因为武二哥会编故事。其实呢?是因为这件事,本身就太精彩了。

 前面这些内容,如果一个人会装模作样,也有可能装出来。后面那种内容,那可是真本事了,绝不是可以装出来的。

  “小人闻知这众猎户,因这个大虫,受了相公责罚。何不就把这一千贯给散与众人去用?”

  一千贯钱,随手就给人了!

  不要说,像武松那种普通人了。就是柴大官人,那种有钱人。什么时候玩过这种大手笔呢?

  这种事,绝不是装模作样,能装出来的。话说回来了,一个人装模作样,能装到这种境界,那本身就是高人了。不要说看现实社会了,就是看《水浒》中,所谓仗义疏财的人很多,有谁曾玩过这种大手笔呢?

  一甩手,就把一千贯钱,扔给毫无利益相关的人。这在《水浒》全书中,恐怕也是空前绝后的。更主要的是,武松根本就不是有钱人;这就更让人瞠目结舌了。

  这一番表现,直接把阳谷县上上下下都惊呆了。

  因为,这就是传说中的“忠厚仁德”啊!因为,这就是传说中“仗义疏财”啊!再加上空手打大老虎的本事,这就是传说中完美的英雄啊!

  现在的武松,因为刚刚受到宋大哥的悉心教导。所以,那正步走的,要多正有多正,正的可以成为教科书中的模范人物。

  于是,知县直接就让武松当了县里的都头。为什么呢?因为,这种人事任命,肯定会得到整个阳谷县的一致认同;就是让阳谷县进行一次最公开的民意选举,也肯定会全票通过的。因为,武松表现的太完美了。

 第三节 宋江是如何把武松教育成材的

  也许有人会说了,你怎么知道武松的这种转变,是宋江的功劳?

  书中说的明明白白,“却得宋江每日带挈他一处,饮酒相陪,武松的前病都不发了。”这不是宋江的功劳,又是谁的功劳?

  现在,最令我们困惑的地方在于,宋江是如何做到这一切的?

如果宋江所作的这一切,用常理思考,是绝对不可能做到的。那施耐庵的这种描写,虽然可以表现出宋江过人的才能。但是,这种描写也是近于意淫的想象了。因为,反正吹牛不上税、吹牛不犯罪,你随便吹吧! 

  其实,宋江调教武松的过程,虽然神奇。却是完全可以想象的。对此,我不妨给大家试着还原一下,宋江调教武松的整个过程。

  当武松跟宋江,说起在柴进家的委屈时,宋江会对武松说什么呢?我想第一句话,肯定就是:“兄弟,让大哥说句公道话吧。这一切都是你的错!”

  这才是大哥的风范。如果大哥看到小弟做错了事,就知道理解、尊重小弟,小弟怎么能服你?就算小弟服你,外人怎么服你?

 我们看原著中是怎样写的。

  当夜饮至三更。酒罢,宋江就留武松在西轩下做一处安歇。

  宋江与武松在一个屋睡觉时,宋江对武松都干了些什么?

  自然是给武松讲一番人生的大道理。当然了,这一番大道理,对武松后来的改变,那是起着绝对重要的作用。

  我不妨给大家,试着模拟一下,宋江是如何给武松上课的。

  “兄弟,做人得讲道理,一个人如果不讲道理,那就无法在社会上立足了。你看,你有着一身惊人艺业,又有着很大的名气,为什么会处处不如意呢?原因很简单,那就是你做事的时候,一点道理也不讲。

  兄弟,不要怪大哥说话这样直白,因为我是真心为你好,所以才不怕得罪你,有啥说啥。如果大哥不负责,自然也会像别人,天天捡你喜欢的话说。可是,大哥这样做,那是害你啊!你尊敬大哥,大哥这样害你,那就是大哥不讲道理了。

  你在柴大官人家里,白吃白喝白住了一年。还对人家横挑鼻子竖挑眼,还没事耍酒疯,打人家庄上的人。你这样做,应该吗?

  你觉的大哥好,大哥不瞒你说,你到了大哥家,如果也是这个样子,大哥可能早就把你赶出去了。

  千万不要总说,别人如何不尊重你。你先问问你自己,你尊重过别人没有?你不尊重别人,却让别人尊重你,那怎么能行呢?做人要讲道理,千万不可恃强欺负人。你欺负别人,别人怎么可能尊重你呢?

  为人处世,你必须得明白一个道理,那就是以德服人,记住,以德服人!说得简单点,就是必须得学会理解别人、尊重别人、关心别人。

  如果你懂了这几句话,如果你照我这几句话去做了,人们自然会尊重你。如果他们还不尊重你,大哥替你去理论。问题是,你自己不讲道理在前,有什么资格说别人不尊重你呢?

  说到本事,大哥比你差多了。但是,人们为什么要尊敬大哥呢?主要是因为,大哥走到哪里,都尊重别人、理解别人、关心别人。你为什么尊敬大哥呢?也是因为大哥是讲道理的人,如果大哥走到哪里,也是蛮不讲理,就知道欺负别人,你会尊敬大哥吗?肯定也不会了。

  好了,大哥说的话,也许有点言重。但是,为了你好,大哥只能这样说了。希望你能理解大哥的一片苦心。你可千万不要因为这些话,恨大哥。大哥可完全是一片好心啊!”

 第二天起床,宋江肯定会再一次问武松,兄弟,记得大哥昨天和你说的话吗?

  武松自然会说:“记得,大哥说的话,我怎么会忘记呢?以德服人,尊重别人、理解别人、关心别人、、、。”

  既然记得,那我们看看他的功效吧!

  出门见到一个庄家,宋江自然会鼓励武松,“兄弟,你去按我教你道理,和他说几句话。”

  武松过去,自然躬身说道:“兄弟,前一段时间,一直是我武二不好,我这里给您赔罪了。如果你还生武二的气,就打上武二两下。”

  我们现在看看效果,那个庄客肯定一脸奇怪,但是也会一脸的喜悦,自然会说,哪里,哪里,武二哥说的言重了。那种小事,谁会真的计较呢?再说了,从前,我们也的确有招呼不周的地方,请你多包涵。

  然后,这个庄客会如何做呢?自然会对武松报以十二分的尊重、客气。效果明显吧。

  再找几个人试试,效果一样明显。

  再找柴大官人试试,效果依然明显。

  看到这种结果,宋江肯定会用鼓励的眼神看一下武松。总而言之,怎么样,大哥说的没错吧!而武松肯定也会用感激、敬佩的眼神看一下宋江。总而言之,大哥你真神了。

  以后几天时间里,大哥自然会天天给武松,讲这种做人的大道理。武松在大哥这样悉心教导下,自然“前病都不发了”。

  看到武松的这种转变,武松本人,自然是发自心底的佩服宋江。柴进、柴进庄上的人,肯定也都会发自心底的佩服宋江。

  因为,一转眼的功夫,就把一个分不清是非的浑人,教育成这个样子,这也太神了吧!就是把孔圣人放到这里,孔圣人也未必有这种本事。

  武松人生有了这种转变,自然会觉得,宋大哥真乃神人也!因为,有句老话说,听君一席话,胜读十年书,这也许就是形容宋大哥吧!

  甚至武松难免会想,如果我早点遇到宋大哥,人生的道路,哪会这样一步一个坎呢!面对这样的宋大哥,如果武松还不发自心底的崇拜,那可真是有鬼了。

  也许有人会说,你把这种故事,编的有鼻子有眼的。你是不是觉的,你也有宋江的本事啊?

  我哪敢有这种自信呢?

  这种道理,幼儿园的阿姨都懂,他们给小朋友上课时,都是这样说的。我上小学时,学的思想品德课,也全是这种东西。我讲出这种大道理,能叫什么有水平?当然了,宋江能讲出这种话,自然也没有什么稀奇的。

  问题是,我们现在必须得知道,宋江这种简单的话,为什么能起到如此巨大的效果呢?这才是宋江,真正过人的地方。

 第四节 宋江为什么能让武松发生巨大的转变

  大道理人人会讲,但是真能玩出实际效果,那就难之又难了。宋江的这番大道理,为什么会对武松影响巨大呢?原因无非有三个。

  第一、宋江的身份,在那摆着。换一个人,绝不可能有资格,给武二哥上这种大课。甚至一个当爹的人,给自己不上进的儿子,上这种大课,也会让儿子反感的。因为,这种大课,大家早就听得耳朵也快起茧子了。你天天就这两句话,烦不烦?

  我们可以想象,换个人给武二哥讲这种大道理,武二哥只会认为他在放屁。因为,武二哥穿开裆裤时,就有人(当然是武松的亲大哥了),天天给他讲这种大道理了。问题是,真的走上社会,这种大道理,有什么用?

  举一个最简单的例子,武二哥的亲大哥,就把这套理论,完全溶入了生命中,有什么效果呢?效果自然很明显,因为谁见了武松的亲哥哥,都忍不住想欺负他。

  甚至武松的亲哥哥,都觉的武二哥的处世之道,虽然总惹麻烦,但是至少没有人敢欺负啊!

  武大是这样说的:“我怨你时,当初你在清河县里,要便吃酒醉了,和人相打,时常吃官司,教我要便随衙听候,不曾有一个月净办,常教我受苦,这个便是怨你处。想你时,我近来取得一个老小,清河县人不怯气,都来相欺负,没人做主;你在家时,谁敢来放个屁;我如今在那里安不得身,只得搬来这里赁房居住,因此便是想你处。”

  所以,换个人给武松讲这种人生大道理,武松绝对听不进去的。因为,他的亲大哥,把这种处世之道,已溶入血液中了,而他大哥自己,都不敢说自己这种处世之道,比武二哥的处世之道好。

  但是,传说中的大哥,给他讲这种人生大道理时,就是另一种效果了。关键是,传说中的大哥,并不是简单的给他讲这种大道理,更用自己一言一行,时刻在潜移默化武松。因为,从表面上看,传说中的大哥,就是完全按这种大道理混社会的。

  第二、武松在应用这种全新的出牌策略时,宋江一直在后面押阵。所以武松练习这种为人处世之道时,自然得到的都是强化的刺激。换而言之,不论他怎样尝试这种处世之道,也都会得到外界认可的。因为,有传说中的大哥在旁边,别人见武松突然变得懂礼貌,自然都会马上表示积极的回应。

  如果没有宋江在后面押阵,武松最初的学习,肯定不会总是得到强化刺激(难免会受到冷嘲热讽,遇到不上道的人,没准儿还会顺着杆子骚扰武松)。而以武松多年养成的那种坏劲、浑劲,一旦得到弱化的回应(比如尊重别人,却没有结果,或是取得相反的效果),马上就又凶相毕露了,于是学习到此结束了。因为武松还会继续按从前的风格做事。

  武二哥从前的行事风格,那就是你狠,我比你还狠; 你恶,我比你还恶。遇事,今天舒服了,管它明天会发生什么?比如,张督监敢害武松,武松马上就是一顿乱剁乱砍,杀人就跟切菜一样。至于这样做的后果是什么,他才懒得多想呢?

  出场前的武松,虽然没有干过什么太恶的事。但是,与此相比,也是五十步与百步之别,总而言之,你敢言语上冒犯我,我就对你挥拳头;你敢和我挥拳头,我就敢打翻你。这样的人,让他亲哥哥,三天两头陪着到县衙;这样的人,在上柴进庄上混的没有人想搭理,自然没有什么奇怪的了。

  但是,遇到宋江后,宋江显然会明着告诉他,这种方法是错误的、幼稚的;但是,遇到宋江后,宋江会通过潜移默化的方式,让武松彻底认识到自己的错。于是,遇到宋江后,武松的前病都不发了,自然也不奇怪了。

  更主要的是,没有传说中的大哥在旁边一再鼓励,让武松用完全相反的策略为人处事,他肯定会无所适从的,更是手足无措的。而自己心目中的偶像、传说中的大哥,细心指导他、积极鼓励他,他自然可以慢慢走开前几步,而一旦习惯了,后来的学习自然就简单了。

  武松的性格形成,很大程度上,就是因为在现实社会中,有着弱肉强食的一面,所以武松暴戾的一面,得到了强化,所以坏劲、浑劲,变得越来越明显。在别人家白吃白喝白住,长达一年,还动不动就耍酒疯,动手打人,这叫什么事呢?有着惊人的艺业,却不能让自己亲大哥拥有真正的安全感,相反只是给自己亲大哥惹麻烦。这叫什么事呢?

  武松的亲哥哥,在社会上以这种大道理处世(以德服人、尊重别人、理解别人、关心别人),最后只能处处看人脸色过日子,还让人觉的好欺负。自然会让武松有意无意的认为,这种处世之道,绝对是不可取的。

  但是,当见到传说中的大哥时,一切就不同了。传说中的大哥,不但言传,更身教他。因为表面上,大哥就是这样处世的,而且非常成功。所以,武松自然会学得,越来越起劲。于是自从宋江出现,武松完全就变了一个人。

第三、武松的坏劲、浑劲,已非常足够了。更主要的是,武松自身的实力更够。所以武松用那种大道理处世,本身就是得心应手的。

  其实,这一点,比前面两点更重要。

  因为,我前面说过。一个人想学习谦恭的处世之道,必须得让人相信,你这样谦恭,只是因为你有着过人的风度、涵养;否则,你一味谦恭,人只会觉的你软弱无能。

  刘备可以尽情的表现谦恭,那是因为人家领着两个盖世无双的小弟。所以,人家再谦恭,也没有人敢轻视人家。因为,背后能领着两个那样的小弟,只能用深不可测来形容。

  大领导可以尽情表现谦恭,那是因为人家身份那摆着。所以,人家再谦恭,也没有人敢轻视人家的。

  江湖大哥可以尽情展示谦恭,通常是因为人家的狠劲、恶劲,根本没有人敢怀疑;所以,人家再谦恭,也没有人敢轻视人家的。

  如果武大那种人,按这种大道理处世,自然也不会错。问题是,它绝不会为武大赢来别人的尊敬,因为人们都认为,那是武大软弱无能的结果。甚至而言,武松最初的性格形成,就是因为他看到了自己大哥(或是与此类似的人),信奉这种处世之道,却被别人轻视、欺负,所以就培养出相反的性格。

  宋江随便一点拨,武松就可以脱胎换骨。那是因为,武松早已把低调的资本,积累足够了。

  面对武松这样的人。宋江自然会发现,只要简单的加工一下,就是一个可造之材。因为武松聪明、机警,而且够恶够狠,又有着惊人的艺业,还渴望成为英雄,而且底子也打的不错(因为有他的亲大哥,天天言传身教。换而言之,武松从小听到的,最多的教导,都是这种大道理)。

  宋江调教武松,表面上很简单。实际上,那是因为宋江有着过人的实力、功力。普通人就算明白这种道理,遇到武松这样的人,也绝对无法教育好武松的。

 当然了,宋大哥教育人,绝不是总这样积极向善的。因为,大哥本身就不是什么好人。

  大哥教人学坏时,就更简单了。总而言之,就跟不上道的爹惯儿子一样。说得具体点,就是你惹什么祸,我也负责给你摆平;你多坏、多恶,我也总是不变的疼爱、关心你。

  大哥如果报着这种念头培养小弟,大哥万辈也不会跟小弟,讲一丁点大道理。大哥报这种念头培养小弟,只会让小弟明白一个真理,那就是只要你忠于大哥,就可以永远八面威风。缺钱,大哥给你;缺人脉,大哥最不缺这种东西;怕有事,大哥啥事也能摆平。

  总而言之,你只要忠于大哥,你想干什么就干什么;除了大哥,谁的面子,你也不用给;除了大哥,你想惹谁,就惹谁,有了事,大哥负责给你摆平。

  大哥报着这种理念培养一个人,本来就缺心眼的小弟,后来就成了一堆行尸走肉。从某种意义上,这个小弟没有大哥罩着,已实在不知道该怎样活了。换而言之,这个小弟的灵魂已被大哥摄走了。

  因为,有大哥罩着,那是走到哪里,都是八面威风,走到哪里,也可以任着性子生活。如果没有大哥罩着,就凭他种不可救药的浑样,谁也知道,他肯定是一点前途也没有了。

  李逵就是宋大哥,这种教育理念下的牺牲品。

 我们看到李逵心甘心情愿的陪宋江自杀,总觉得很奇怪。问题是,没有宋江,李逵以后还有那样风光的活着吗?

我们看看原著中。 

  李逵见说,亦垂泪道:“罢,罢,罢!生时伏侍哥哥,死了也只是哥哥部下一个小鬼。”言讫,泪下。

  其实,李逵在遇到宋江不久后,就已成了宋江的影子。从某种意义上,宋江是把自己的霸气、邪气附到李逵身上。

  对宋江而言,他绝不缺霸气、邪气,他只是苦于这种霸气、邪气太浓,从而会让大家,都不敢接近他。所以,宋江开始总用不可思议的迂腐气、窝囊气削弱身上的霸气、邪气;后来有了李逵,宋江身上的霸气、邪气,就大部分附在了李逵身上,于是李逵就一下脱胎换骨了。

  在遇到宋江前,李逵好像没有干过什么太恶、太狠、太大的事。在遇到宋江前,李逵最恶、最狠的事,最大祸,也就是打死了个人,而且还跑路了。

  但是,被宋江一调教,那可坏事了,因为整个就是邪神附体了。总而言之,什么祸也敢闯,什么耸人听闻的事也敢干(手持两把斧子,砍人就跟切菜一样;什么老百姓、官兵,什么好人、坏人;都照砍不误);为什么呢?因为有大哥在后面罩着。关键是,大哥总能罩得住他。

  当然了,这是后话,我们这里只是简单说一下。

  大哥的本事就在于,大哥最会因材施教了。总而言之,大哥常常只是不经意中一点拨,就会让人发生不可思议的变化。

 第五节 世上没有完美的出牌策略

  武松遇到宋江后的转变,是好是坏。从积极的意义理解,自然是好事。因为,一个不明事理的浑人,变成了有为青年,这绝对是一件大好事啊!

  但是,社会坏就坏在,总有犯贱的人,总有不上道的人。

  武松在宋江的教导下,变得和林冲有些相像了。总而言之,遇事理性,愿意尊重别人、理解别人。按理说,这是天大的好事啊!

  问题是,这样一来,也坏事了。

  不久前,武松在柴进家白吃白喝白住一年,而且还是寄人篱下躲事,一个招待不周,都要出手打人;武松在清河县时,根本没有什么了不起的资本,喝点酒就是与人打架,以至让他亲哥哥三天两头陪到县衙听侯;更有甚者,还差点打出人命来。

  如果武松还是这种,二话不合就动手的性格。作为一个打虎英雄,还混成了县里的都头,那还了得?

  如果武松真是这个样子,那他在阳谷县呆上三五天,就会成人人皆知的武二爷。这种人,他不招惹别人,别人也得偷着乐了,谁敢招惹他,那不是没事找死吗?

  如果是这样,西门庆勾搭潘金莲时,王婆还敢主动去拉皮条吗?肯定不敢了。就是西门庆求她,她也不敢啊!

  因为傻子也知道,武大绝不是普通人,因为人家是武二爷的哥哥。

  王婆探着杆子给西门庆拉皮条,那是因为武松变得的点像林冲了。所以,王婆觉得,她能看清武松的出牌套路。

 王婆相对于西门庆,就如同富安相对于高衙内。

  高衙内面对林冲都有些害怕,富安却敢鼓动高衙内欺负林冲;而这样做,无非是想从高衙内那里落点好处罢了。

  西门庆面对藩金莲,都不知如何下手,王婆却是主动替西门庆布置好了一切机关。而这样做,无非也是想从西门庆那里骗几个钱罢了。

  富安敢替高衙内出主意,那是因为,林冲虽然是八十万禁军教头,但是高衙内的爹是高太尉。如果按牌理出牌,林冲一点赢的机会也没有。

  王婆敢探着杆子替西门庆拉皮条,那是因为。武松虽然是都头,但是西门庆和县官是好朋友,而且还是本地的大财主,如果真的打起官司,武松肯定不是西门庆的对手。换而言之,如果按牌理出牌,武松一点赢的机会也没有。

  问题是,武松不是林冲!虽然表面上,现在有点像林冲,但骨子里,那纯粹是两种人。

  不上道的人,也许会觉得,此时的武松很像林冲;但是上道的人,还能看出来,此时的武松其实很像鲁达。想当年,鲁达往郑屠的肉案子跟前一坐,吓得买肉的人都没有了。

  “整弄了一早晨,却得饭罢时候。那店小二那里敢过来。连那正要买肉的主顾,也不敢拢来。”

  武松如果保持着从前的处事风格,当了阳谷县的都头,在阳谷县恐怕比鲁达也要威风。

  武松虽然现在变得像林冲了,但是上道的人,依然可以看出来,武松绝不是林冲。

  你这样欺负林冲,也许没事;你这样欺负武松,肯定会惹出祸来。

  王婆最后输的一干二净了;西门庆最后也输了。

  社会复杂就复杂在这里了。因为,你不知道哪种出牌策略有效。至少,没有一种最佳的、最有效的策略。

  武松从前的那套策略好吗?一点也不好。因为武松也是有特长的人,却不能给武大分担责任,就知道天天给武大惹麻烦;而且走到哪里,都是让人讨厌的。更主要的是,如果在清河县打的那个人,真的死了,武松当时就只能一生亡命江湖了。

  武松后来的出牌策略好吗?自然很好,因为他让武松赢得社会的尊重与尊敬。问题是,王婆那种人,却开始探着杆子,帮人欺负武松了。

 第六节 虽然走出了传说 大哥依然还是一个传说

  宋江跑路的第一站,是柴进家。而且,我前面给分析过,宋江在柴进家露的那两手(与柴进一见面,就把柴进侃得神魂颠倒,绝不放宋江离开酒桌;于是一顿酒,从天亮喝到天黑,从天黑喝到半夜;与武二哥相处几天,就让武二哥脱胎换骨),肯定让见到的人,都惊得目瞪口呆,因为这太神奇了!

  宋江信奉剑客的剑,绝不轻易给人看。所以,宋江露完那两手后,在柴进庄上,肯定不会再继续表现了。总而言之,以后的宋江,肯定是低调、绝对的低调。

  宋江这样作,一方面是为了让自己身上,永远保持一种神秘感。

  我们可以想象,因为宋江平常低调到了不可思议的地步。所以,后来到柴进庄上的人,看到宋江时,肯定都会是一个感觉,那就是宋江太神了。因为,一个被大家说得神乎其神的人,你却翻过来掉过去的,看不到他有什么神奇的地方,这本身就是神奇之极的事。

  这些人再出去传说宋江,听到的人,就更觉得宋江太神了。因为人们都说宋江很神奇,但是都说不出个所以然来。你说宋江神不神?

宋江这样作,另一方面是为了让人更容易、更愿意接近他。因为,一个霸气、邪气、才能外露的人,会让看到他的人,不由自主的产生恐惧感、自卑感。换而言之,人们有意无意的会疏远他。

  从实际操作上,宋江这样作的另一个好处就是,绝不会出现画蛇添足的错误。换而言之,宋江一进柴进庄上,就露了非常漂亮的两手(把柴进侃得神魂颠倒,让武二哥脱胎换骨);自然会让人觉得宋江太有才了。问题是,宋江以后再表现自己,真能保证回回能干得这样漂亮吗?显然是不可能的。再换而言之,如果宋江以后一再显露自己的才能,万一干出一两件非常糟糕的事,就有可能把自己从前树立起的形象毁了。

  一个人在推销自己形象时,常常会犯这种错误。那就是开始表现的很好,大家也非常认可他的形象。于是,他一激动,就更卖力的表现自己了。最后,一来会让人有意无意的讨厌他,因为处处就显出个你来,就你本事大?二来,这样处处显摆自己,难免会干出几件砸锅的事来,于是人们就会觉得,原来你也就那两下啊?

所以,宋江让大家心服口服后,就不再表现自己了。

  然后,宋江会干什么呢?自然是想办法收买小人物。这是宋江的一贯套路。虽然施耐庵在柴进庄上,并没有写宋江玩这种套路。但是,在清风寨里,那是把宋江这种套路写得非常详细。

  我们看原著中,宋江在清风寨是怎样干事的。

  花荣手下有几个体己人,一日换一个, 拨些碎银子在他身边,每日教相陪宋江去清风镇街上观看市井喧哗;村落宫观寺院,闲走乐情。

  临起身时,那体己人取银两还酒钱。宋江那里肯要他还钱,却自取碎银还了。宋江归来又不对花荣说。那个同去的人欢喜,又落得银子,又得身闲。自此,每日拨一个相陪,和宋江去闲走。每日又只是宋江使钱。 自从到寨里,无一个不敬爱他的。

  宋江并不缺钱,因为走到哪里,都是别人给他花大钱,他给别人花小钱。大人物总是给宋江银子,三五两银子,那肯定是拿不出手的;宋江总是给小人物花钱,三五两银子,就有可能让他们激动万分。

  如果说宋江是一把魔刀,那这柄魔刀,是绝不会轻易出鞘的。

  所以,宋江平常的精力,都是想着如何收买小人物。相对而言,收买小人物比较容易;尤其当小人物相信你非常有身份、有地位时。

  因为,一个非常有身份的人,有地位的人,对小人物总是一副非常亲热、亲近的样子,还动不动给他们花点小银子,解决点实际困难。他们自然会万分感动。

  更主要的是,小人物对于和自己亲近的大人物,总会自然而然的,夸大他的道德、才能、地位。因为,这样说起来,他们自己面子也有光。

  我们可以想象。以后,无论谁在柴进庄上,见到宋江也会感到万分惊讶。因为,宋江是一个江湖上的传说。但是,无论谁看到宋江,也会横着看、竖着看,也看不出他到底有什么过人之处。

  但是,面对这个江湖上的传说,相信谁也不敢掉以轻心。总而言之,见面自然得是“纳头便拜”。如果宋江还想露两手,自然也能让他们心服口服的。问题是,宋江现在就是一手也不露了。人们面对宋江,自然是充满了疑问。

  如果仅此,还不足以让人们感到不可思议。

  问题是,面对这样一个瓷球瓦罐一样的宋江。柴进那是又敬、又爱,柴进庄里的下人,都是一说起宋江来,就是一副崇拜不已的样子。更让人们都觉得好像钻进了云里雾里,因为这太不可思议了

 我试着还原一下,柴进庄里的下人,会如何对外人,说宋江的。

  宋江做人,那是太低调了,从来也不显摆自己;更主要的是,人家处处为别人着想。我们柴大官人,见到宋江从来都是恭敬万分,和宋江一聊天,那是一天一宿也不觉得累、不觉的腻,而且总是点头称是。

  可是,宋江总是害怕打扰了柴大官人接待别的客人,所以总是有意无意的与柴大官人保持距离。哪像许多客人一到这里,就希望柴大官人天天陪着他,好像柴大官人,不天天陪着他,就是不给他面子;好像我们这里,就只有他一个客人。

  而宋江呢?我们柴大官人,就是想天天陪宋江,可宋江总是对柴大官人说,他一个到这里逃难的人,给柴大官人添的麻烦已够多了,如果再影响了柴大官人干正事,罪过就更大了。总是对柴大官人说,你的客人那样多,你好好招呼他们吧,对我就不要那样客气了。

  宋江做事,那才是真正的以德服人,对我们这种小人物,也总是客客气气,所以谁见了他,也总会不由自主的、发自心底的尊敬他。再霸道的人,见到宋江,也会被宋江感化的。

  我以前,总觉得所谓以德服人,那就是哄小孩子的话。一见宋江,我才发现,一个人的道德境界,如果真的太高了,真是可以做到以德服人。

  武松在我们这里呆了一年多时间,白吃白喝白住,还动不动就耍酒疯,而且做人,要多霸道有多霸道,你一个应付不周到,就要抡拳头打你。但是,与宋江相处没有两天,就变成了一个谦恭的君子。这说起来,你肯定不相信,要不是我亲眼看到,我也不会相信的。

  我相信,谁听到柴进庄里的下人,这样评论宋江;尤其是听到武松脱胎换骨的故事。第一个念头肯定是,这是宋江花钱买来的托!因为,现在的托,都是这样推销人、推销东西的。总而言之,哄死人不偿命;你就信口开河吹吧。而且开口闭口就是,如果不是我亲眼看到、亲身体验,我们也不会相信它这样神奇。

  问题是,柴进庄里的下人,都这样说。你就不敢再怀疑了,因为,花钱买一两个托,让他们替你作广告,这可以想象。把柴进庄里的下人都收买了,让他们一块给你作广告,这本身就是不可以想象的。而且看他们的神情,也不像在说假话。更主要的是,你去委婉的问一下柴进,柴进也说这是真的。你还敢怀疑吗?

  如果说,宋江把柴进庄里的人(包括柴进)都收买了,让他们一块给自己当托。这恐怕比宋江感化武松,也不可思议了。如果你明天跟人说,宋江把柴进庄里的人都收买了,所以柴进庄里的人,都是不着边际的胡吹宋江。人们肯定更会觉得,你这才是叫胡吹。因为,这可能吗?如果可能,我给你出钱,你给我策划一下这件事!

第七节 人们为什崇拜宋江 难道大哥真的只是一个传说

宋江在投奔花荣时,被清风山的强盗捉住了。

强盗把宋江抓起来以后,宋江是什么反应,一直都是闭目等死的样子。足足在柱子上,被绑了好几个时辰。直到强盗要对他开膛破肚时,宋江才轻声叹道:“可惜宋江死在这里!”

这一声叹息不要紧,顿时把燕顺惊得坐了起来。“宋江?!”“你认识宋江?”

宋江说:“我就是宋江。”

直到此时,燕顺也不敢相,这就是传说中的宋江。于是又走到宋江跟前又问:“你是哪里的宋江?”

宋江说了:“我是济州城郓城县作押司的宋江?”

什么?这就是传说中的宋江?燕顺依然不敢不相信眼前这一切。于是又紧接着问:“你莫不是山东及时雨宋公明,杀了阎婆惜,逃出在江湖上的宋江吗?”

宋江说了:“你怎么知道,我正是宋三郎。”

直到此时,清风山上的三个大王,才相信眼前这个人,就是传说中的宋江。于是燕顺赶紧把宋江身上的绳索割断了,把自己身上的大衣给宋江披上,扶他坐在中间的交椅上。并且喊过王英、郑天寿,一块儿对宋江“纳头便拜”!

而此时的宋江,作得更绝了。他竟然马上滚下座位答礼:“三位壮士何故不杀小人,反行重礼?此意如何?”并且马上也给这三个大王,拜倒在了地上。

原著中是这样写的。

小喽罗答道:“这厮口里说道:‘可惜宋江死在这里!’”燕顺便起身来问道:“兀那汉子,你认得宋江?”

宋江道:“只我便是宋江。”燕顺走近根前,又问道:“你是那里的宋江?”

宋江答道:“我是济州郓城县做押司的宋江。”燕顺道:“你莫不是山东及时雨宋公明,杀了阎婆惜,逃出在江湖上的宋江么?”

宋江道:“你怎得知?我正是宋三郎。”

燕顺听罢,吃了一惊,便夺过小喽罗手内尖刀,把麻索都割断了,便把自身上披的棘红紵丝衲袄脱下来,裹在宋江身上,抱在中间虎皮交椅上,唤起王矮虎、郑天寿快下来,三人纳头便拜。宋江滚下来答礼,问道:“三位壮士,何故不杀小人,反行重礼?此意如何?”亦拜在地。那三个好汉,一齐跪下。

  燕顺听到眼前的人就是宋江,第一个感觉肯定是,宋江怎么是一个瓷球瓦罐?

  因为,随便拉出一个人,在当时背景下,也早就报出了自己的大名,更会把自己的江湖关系,摆了又摆。总而言之,谁拥有宋江的江湖资本,也不可能在那几个时辰里,一直闭着眼睛等死啊?

  甚至而言,一个普通人,在那几个时辰里,也肯定是说了又说,求了又求。因为面对死亡,谁能一直做到沉默不语呢?

  江湖朋友一说起宋江来,都是“平公不识宋公明,就是英雄也枉然”的样子。真实的宋江,怎么可能是一个瓷球瓦罐的样子?

  清风山与清风寨,就在同一块地盘上。清风寨的花知寨,那是宋江的铁杆粉丝。花荣一见宋江,比见了他亲大爷都亲;花荣一说起宋江来,永远都是一脸的崇拜(关于这一点,我前面说的太多了,这里就不多说了)。

  花荣既然把宋江崇拜到了这个份上,肯定见了谁,也是一再称颂宋江。从这层意义上,宋江是花荣的偶像,在黑白两道上,绝不是什么秘密。所以,燕顺他们,自然没有理由不知道这件事。

  现在燕顺等人,差点把花荣的偶像给开膛破肚。总得有点表示吧!

  更主要的是,花荣见了宋江叫大哥;燕顺现在也拜宋江为大哥。你说,花荣与燕顺他们,以后是什么关系?自然是兄弟关系呀!如果燕顺能做到这一步,以后在青州,自然可以混得更如鱼得水了。

 也许有人会说,燕顺从来没有说过花荣,是如何的崇拜宋江呀!燕顺他们没有说,并不意味着燕顺不知道这件事。

  如果燕顺对宋江说,花荣非常崇拜你。那燕顺对宋江这样好,岂不是把人情,都做在了花荣头上?换而言之,燕顺等人,只是看在花荣的面子,才对宋江这样好。如果是这样,宋江最后就是领情,也主要领花荣的情啊。

  更主要的是, 燕顺与花荣是官兵与强盗的关系。花荣崇拜宋江,燕顺就跟着讨好宋江,这不是明着说,他们怕了花荣,才讨好宋江的吗?在道上混的人,哪能白凭无故的跟敌人,示这种弱呢?

  所以,燕顺他们绝不会主动提花荣这两个字的。只有如此,才能最大限度的让宋江感激他们。而与花荣的偶像,建立了亲密的关系,还怕与花荣拉不上关系?

  更主要的是,燕顺对宋江“纳头便拜”时,想到的人,肯定不只是一个花荣。因为,宋江本身就是一个传说。江湖上崇拜宋江的人,绝不是只一个花荣。但是宋江到底有什么神奇之处,却是谁也不出个所以然来。

  宋江在柴进庄上,一直都是贵宾。柴进庄上,是江湖人往来最频繁的地方,宋江在柴进庄上呆了半年,而且总是那种神龙见首不见尾的高人风范。换而言之,燕顺肯定见过许多江湖人,说起宋江时,都是一副敬佩之情,如滔滔江水绵绵不绝的样子。

  燕顺等人一见宋江,第一感觉肯定是,宋江怎么就这副德性啊?

  如果换作一个普通的江湖大哥,和燕顺玩这种把戏,燕顺肯定马上就知道,这是怎么回事了。

  就好像一个标准的高、富、帅,在一个普通女孩面前,装出一副可怜无助、没有人喜欢他的样子,那个普通女孩再傻,也会知道他这是在演戏。因为,这种把戏,太普通了、太常见了,一个人靠这种把戏,骗取女孩子的感情,也太老土了。

  但是, 因为,宋江的那种低调,已溶入了自己的血液中。所以,《水浒》的读者,看着宋江杀人如割草、害人没深没浅;也看着宋江成了江湖的超级大哥;都认为宋江太傻了、太笨了、太迂腐了。当时的燕顺轻易相信,宋江就是一个瓷球瓦罐,自然没有什么奇怪的。

 宋江作词说自己:“自幼曾攻经史,长成亦有权谋、、、、”。黄文柄对此说了,这小子够自负的。但是,宋江显然有自负的资格。

  如果你是宋江,走到半路,突然被强盗抓起来,你会如何作呢?

  你肯定会大大咧咧的对小喽罗们说:“我是宋江,我要和你们的大哥直接对话。”因为,当时的宋江有这种资格。如果说宋江没有这种资格,当时的江湖上,恐怕没有人有这种资格了。

  且不说,宋江的大名,本身就是江湖上最好使的通行证。就算宋江的大名不好使,宋江摆摆自己的江湖关系,总而言之,我也是江湖人,某某是我的朋友,某某是我的生死之交,某某是我的兄弟、、、,总有一款适合那些强盗吧!

  就算你非常没有自信,肯定会对那几个大王求饶说:“我是宋江,落难到此,希望你们给点面子。”如果不行,再摆摆自己的江湖关系,总而言之,我认识某某,某某是我的朋友,某某是我的兄弟、、、。没准哪一款,会适合那些强盗吧!

  我想, 谁也不可能在几个时辰里,一直闭目等死的。

  你我这种普通人,都能想到的方法。一个自称“长成亦有权谋”的江湖大哥,会想不到?

  宋江放着这种方法不用,绝不是因为他想不到。而是因为,普通人遇事这样做,宋江遇事也这样做。你说,宋江混来混去,最后能混成什么人?

 宋江被清风山强盗绑了几个时辰,直到快要开膛破肚时,才突然委婉的透露出自己的大名。宋江来什么会这样做呢?显然是为了操控燕顺等人的心理。

  如果你得罪了一个偶像级别的人物。不管这个偶像级别的人物,有没有才能(即使你觉得他就是一个草包);有没有权力(即使他一点权力也没有)。但是,只要你是在圈子里混的,你当时就会慌得无可抑制。而且,你就会本能的、肉麻的吹捧他、讨好他、巴结他。

  因为,你得罪他,也许没有什么。问题是,那么多人(许多还是非常有身份的人)都尊敬、崇拜、吹捧这个人,你把这个人得罪死了。这意味着,你会得罪多少人啊?

  更主要的是,你肉麻的吹捧他、讨好他、巴结这种偶像级别的人物。你也不觉得丢人。比如,宋江最响亮的名声,就是扶危济困、仗义疏财、遵循礼法。甚至而言,宋江就是这种高尚东西的代名词。所以,一个江湖好汉吹捧、讨好、巴结宋江时,并不丢人。因为,这样对待宋江,只是证明自己也尊敬许多高尚的东西。从这层意义上,你对宋江低三下四,不但不丢人,还是非常荣耀的事。

  其实,我相信,燕顺他们最初看到宋江时。从内心深处,他们都未必会尊敬宋江,因为一个瓷球瓦罐般的宋江,根本不值得他们发自心底的尊敬。

  问题是,宋江虽然长得像瓷球瓦罐,但是,众多有头有脸的人,都愿意把人家当偶像看,那是真的;但是人家是许多高尚东西的代名词,那也是真的。你公然得罪人家,你能扛得住?

  其实,我相信,燕顺他们最初看到宋江时。从内心深处,他们都未必会尊敬宋江,因为一个瓷球瓦罐般的宋江,根本不值得他们发自心底的尊敬。

  问题是,宋江虽然长得像瓷球瓦罐,但是,众多有头有脸的人,都愿意把人家当偶像看,那是真的;但是人家是许多高尚东西的代名词,那也是真的。你公然得罪人家,你能扛得住?

  宋江用那种特殊的方法,与燕顺他们相识。主要是为了操控燕顺他们的心理。

  在这种背景下,燕顺发现眼前的人是宋江后。内心肯定就像打翻了百味瓶,一时不知道是什么滋味了。

  第一种心理,是自然而然的。那就是,一心要赎罪的感觉。因为,无数人崇拜的江湖像,就让你在柱子上绑了好几个小时,而且差点就被你开膛破肚了。你这不是把人家得罪死了吗?所以,燕顺他们自然对宋江一时尊敬、恭敬的要死要活。

  因为,燕顺他们一心要赎罪,所以对宋江的尊敬、恭敬,就真的可以用要死要活来形容。如果燕顺他们没有这种心理,那他们对宋江的尊敬、恭敬,就只能是简单的礼节、客套来形容了。

  其实,宋江要收服的绝不只是这三个大王。如果这三个大王,对宋江的尊敬、恭敬,只是普通的江湖礼节、客套,清风山的几百号强盗,就不会觉得宋江有多么神奇。但是,几个大王面对宋江,那是一副尊敬、恭敬的要死要活的样子,清风山上的几百号强盗,也会觉得宋江太神奇了。

  这一点,看似无足轻重。但实际上,意义非常重大。因为,这关系着,宋江最初在清风山上发号施令时,能不能一呼百诺。如果宋江在清风山发号施令,需要经过燕顺等人转达才能变成现实,那宋江在清风山就只是一个贵客,如果宋江在清风山发号施令时,可以直接对大家下达,而且大家愿意本能的接受,那宋江就是清风山的实际主人了。

第二种心理,那就是燕顺他们有了一种穿越的感觉。

  因为,传说中的宋江,动则受宠若惊、动则就感恩戴德的样子。让他们一时觉得,自己穿越了。

  因为,他们竟然成了宋江的救命恩人,宋江竟然对我们感恩戴德。更主要的是,宋江竟然时刻需要他们帮助、呵护。他们只要把握好这个机会,以后的路自然会越走越宽啊。

  而无论哪种心理,都会让他们,自然而然的对宋江,表现出要死要活的尊敬、崇拜。

  更主要的是, 宋江下山后,如果有小喽罗问起燕顺,宋江到底是一个什么样的人?燕顺会如何说呢?燕顺肯定不能说,宋江就是一个瓷球瓦罐,因为,面对一个瓷球瓦罐,你燕顺就一副低三下四的样子,那你燕顺是什么东西?

  燕顺自然也不敢把自己的真实心理说出来,因为燕顺当时赎罪的心理、穿越的心理,都是端不上台面的。更主要的是,说出这种真实的心理,本身就会得罪许多人。因为, 人们都说宋江是一个江湖传说,你却说宋江是个瓷球瓦罐。你这不是明着说,大家都在说假话吗?你这不是明着说,人们崇拜宋江,都是源于一种端不上台面的心理。你这不是以小人之心,度君子之腹吗?

所以,我相信,宋江下山后。如果有小喽罗问起燕顺。宋江到底是一个什么样的人?燕顺自然也说不出个所以然。于是,只能用一些套话敷衍小喽罗。总而言之,宋大哥仗义疏财、扶危济困、是传说中的呼保义、及时雨、孝义黑三郎。凡是江湖好汉说起来,谁人不敬、谁人不服?

小喽罗一听这话,自然是半信半疑,因为,燕顺不是吃素的人,燕顺是拿人心肝当醒酒汤的人,燕顺会因为这种原因崇拜宋江,说给鬼听,鬼也不会相信啊!

但是,不用这个答案去解释。还能用什么答案去解释。宋江是什么样的人,大家都看到了,就是一个瓷球瓦罐的人。但是,燕顺等人一见宋江,就是像见到了自己心中的偶像,一副崇拜的要死要活的样子。

如果不是几天后,宋江给大家展示了一下魔刀的威力。那些小喽罗在若干年后,也会相信,一个人的道德高到一定境界,那就是有达到以德服人的境界。而且能让各种毫无道德的人,都会发自心底的佩服他。如果你不信,你看看宋江,什么本事也没有。但是,我们大王一见,就是发自心底的崇拜他。

当然了,最后难免还会说一句,非常像骗子的口头语。总而言之,这事说起来,谁也不相信。如果我不是亲眼看见,我也打死不会相信的。人们都这样传说大哥,大哥不成为传说,那是有鬼了。

 也许有人会说,宋江这样作,风险也未免太大了。因为,假如燕顺等人,没有听到宋江那一声叹息。宋江岂非当时就死了。

  说这种话的人,肯定会觉的,活人能让尿给憋死了。因为,燕顺等人,没有听到宋江那一声轻叹。宋江难道不能随后再大喊一句,我宋江为什么会死在这里?!甚至不能在最后关头,再向燕顺求饶?总而言之,我是宋江,你们听说过吗?我认识某某、还认识某某、也认识某某,总有一款适合燕顺他们吧!

  也许有人会说,如果燕顺他们觉得,反正是得罪了宋江,不如一便杀了他吧!这是典型的剪指甲,用切菜刀的想法。一个在道上能混成大哥的人,怎么可能这样想问题呢?

  你只是得罪了宋江,宋江一块肉也没有少。你就吓得要死要活,杀人灭口的心也有了。凭你这种表现,给你把刀,你真敢杀宋江?就算你一时昏了头,敢想出这种下策,你身边的人,也敢支持你这种下策?

  从这层意义上。你如果觉得宋江并不可怕,你自然没有必要杀宋江灭口。如果你觉得宋江非常可怕,给你把刀,你也未必敢杀宋江,就算你敢杀,你身边的人,也会死死拦住你。

 更主要的是,危险?什么叫危险?

  古龙小说中,一再说过一句话了。一个人拿刀切菜,还没准把手指切了。俗话也说了,危险?过马路,还有可能被车撞了。

  当时拉出一个,混了一辈子,最后还是小喽罗的江湖人。给他一把刀,没准也敢上山斗猛虎,更没准敢在闹市中砍人头。比如,在陈桥驿站,一刀砍翻厢官的梁山好汉,叫什么名字?谁也不知道!因为,他在梁山时,小名叫喽罗;他归顺朝廷后,小名叫军校。大名叫什么?小说中都懒得提他的名字。

  人家那种人,把头撇在裤腰带上,一个人能打好几个。不要说别的了,就是往那一站,也比宋江有英雄气。但是,人家混到死,也没有成为传说中的大哥,甚至连个名字、绰号都没有留下来。

  宋江,出去单挑,恐怕连两个小喽罗也打不了;如果他再一副,永远想躲进保险柜里的样子,他靠什么成为江湖上的超级大哥呢?你以为,江湖好汉都是傻子,就他宋江一个人长了个脑袋,所以他随便一忽悠,就可以实现传说中的一统江湖。

  如果宋江怕危险,他混到死,恐怕也就是一个村里的富二代,哪有可能成为江湖闻名的大哥呢?更哪有机会一统江湖呢? 

©著作权归作者所有,转载或内容合作请联系作者
  • 序言:七十年代末,一起剥皮案震惊了整个滨河市,随后出现的几起案子,更是在滨河造成了极大的恐慌,老刑警刘岩,带你破解...
    沈念sama阅读 194,319评论 5 459
  • 序言:滨河连续发生了三起死亡事件,死亡现场离奇诡异,居然都是意外死亡,警方通过查阅死者的电脑和手机,发现死者居然都...
    沈念sama阅读 81,801评论 2 371
  • 文/潘晓璐 我一进店门,熙熙楼的掌柜王于贵愁眉苦脸地迎上来,“玉大人,你说我怎么就摊上这事。” “怎么了?”我有些...
    开封第一讲书人阅读 141,567评论 0 319
  • 文/不坏的土叔 我叫张陵,是天一观的道长。 经常有香客问我,道长,这世上最难降的妖魔是什么? 我笑而不...
    开封第一讲书人阅读 52,156评论 1 263
  • 正文 为了忘掉前任,我火速办了婚礼,结果婚礼上,老公的妹妹穿的比我还像新娘。我一直安慰自己,他们只是感情好,可当我...
    茶点故事阅读 61,019评论 4 355
  • 文/花漫 我一把揭开白布。 她就那样静静地躺着,像睡着了一般。 火红的嫁衣衬着肌肤如雪。 梳的纹丝不乱的头发上,一...
    开封第一讲书人阅读 46,090评论 1 272
  • 那天,我揣着相机与录音,去河边找鬼。 笑死,一个胖子当着我的面吹牛,可吹牛的内容都是我干的。 我是一名探鬼主播,决...
    沈念sama阅读 36,500评论 3 381
  • 文/苍兰香墨 我猛地睁开眼,长吁一口气:“原来是场噩梦啊……” “哼!你这毒妇竟也来了?” 一声冷哼从身侧响起,我...
    开封第一讲书人阅读 35,192评论 0 253
  • 序言:老挝万荣一对情侣失踪,失踪者是张志新(化名)和其女友刘颖,没想到半个月后,有当地人在树林里发现了一具尸体,经...
    沈念sama阅读 39,474评论 1 290
  • 正文 独居荒郊野岭守林人离奇死亡,尸身上长有42处带血的脓包…… 初始之章·张勋 以下内容为张勋视角 年9月15日...
    茶点故事阅读 34,566评论 2 309
  • 正文 我和宋清朗相恋三年,在试婚纱的时候发现自己被绿了。 大学时的朋友给我发了我未婚夫和他白月光在一起吃饭的照片。...
    茶点故事阅读 36,338评论 1 326
  • 序言:一个原本活蹦乱跳的男人离奇死亡,死状恐怖,灵堂内的尸体忽然破棺而出,到底是诈尸还是另有隐情,我是刑警宁泽,带...
    沈念sama阅读 32,212评论 3 312
  • 正文 年R本政府宣布,位于F岛的核电站,受9级特大地震影响,放射性物质发生泄漏。R本人自食恶果不足惜,却给世界环境...
    茶点故事阅读 37,572评论 3 298
  • 文/蒙蒙 一、第九天 我趴在偏房一处隐蔽的房顶上张望。 院中可真热闹,春花似锦、人声如沸。这庄子的主人今日做“春日...
    开封第一讲书人阅读 28,890评论 0 17
  • 文/苍兰香墨 我抬头看了看天上的太阳。三九已至,却和暖如春,着一层夹袄步出监牢的瞬间,已是汗流浃背。 一阵脚步声响...
    开封第一讲书人阅读 30,169评论 1 250
  • 我被黑心中介骗来泰国打工, 没想到刚下飞机就差点儿被人妖公主榨干…… 1. 我叫王不留,地道东北人。 一个月前我还...
    沈念sama阅读 41,478评论 2 341
  • 正文 我出身青楼,却偏偏与公主长得像,于是被迫代替她去往敌国和亲。 传闻我的和亲对象是个残疾皇子,可洞房花烛夜当晚...
    茶点故事阅读 40,661评论 2 335

推荐阅读更多精彩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