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约一个月前的某一天晚上,我抱着让一位闺蜜更全面了解我的初衷向她讲述了自己最“黑暗”的历史,讲完以后,闺蜜很诧异地看着我,然后说:“你怎么这么脆弱啊!”听到这话,我的心顿时凉了半截儿,就像是被针刺了一下,身体僵硬在那里,完全不知道该如何反应。我感受到了自己不被理解反而被任意评判而带来的失望、愤怒,在僵持了一分钟以后,我就找借口匆匆离开了。
整整那一天,我的内心一直被这事搅的心情低落。我失望,在于闺蜜没有理解我的初衷,尽管我已经提前告诉过她并让她做好心理准备;我愤怒,在于她非但不理解,反而用“脆弱”来评判我。“脆弱”这个词,触到了我的敏感地带,所以我在意这样的评价。
在这之后的几天时间里,我的大脑几乎完全被“脆弱”这个词绑架了。我想,我需要一个对“脆弱”的解释。
于是,我上网搜索关于“脆弱”的各种解释、视频甚至是知乎的回答。直到我看到美国布琳·布朗(Brené Brown)的Ted演讲——脆弱的力量,才终于与“脆弱”和解。而我之前与它较劲,恰恰是因为我难以接受自己脆弱的事实;闺蜜那样问我,也暴露了她不愿意接受自己脆弱的事实。原来,我们对“脆弱”如此地避之唯恐不及。可这又是为什么呢?
在我们的文化中,总被教育要坚强。遇到再大的事,也要坚强,尤其是不能在外人面前展露你的脆弱,让别人觉得你软弱、不堪一击,以至于被人看扁,可以任意欺凌……额,说不下去了。
可是,我们如此排斥脆弱,真的是因为它让我们自己变得软弱吗?真的,是因为它不好吗?
首先,我们来看看脆弱是什么。汉语对脆弱的释义是——东西易碎易折经受不起挫折,对事物敏感、患得患失;不坚强:感情脆弱、神经脆弱。英文对vulnerable的释义是——Someone who is vulnerable isweak and without protection, with the result that they are easily hurt physically or emotionally(翻译为汉语是:脆弱的人是软弱和不受保护的,结果是容易在身心上被伤害)。
无论是汉语,还是英文,看起来“脆弱”的意思都不大让人舒服。
实际上,脆弱是人类共享的天性。也就是说,每个人都可有感到脆弱的时候。那为什么我们要排斥这种正常的心理感受呢?这是因为,脆弱带来的感觉太痛苦了,让人难以接受。话说回来,谁愿意体会“无力、无助、心碎”等类似的感觉啊,谁不愿意整天乐乐呵呵的。
但是,人类是社会性动物,需要与别人建立连接。而只要我们想要与人连接,建立关系,对“脆弱”的体验就在所难免。除非,你关掉了自己的心门。
但在关掉心门的同时,你就不仅失去了体会脆弱的能力,也失去了体会其他感觉如“喜悦、爱”的能力。而这样的人,也无异于行尸走肉了。
脆弱,让我们如此痛苦,很多人,都在为此苦苦挣扎着。有的人失恋了,有的人伴侣出轨了,今天被父母骂了,明天被老师羞辱了……我们身处一个脆弱无处不在的世界。
既然这样,难道我们就要甘愿受脆弱驱使,无法超越它而过上幸福的生活吗?
当然不是!
其实仔细观察我们周围,不难发现,总有一些人,爱的时候可以全身心投入,不计个人付出;失恋的时候大哭一场,甚至萎靡不振一段时间,然后满血复活,重新迎接下一段感情。
那么,这些人有什么不同呢?
在《脆弱的力量》中,布琳•布朗给出了答案:他们不认为脆弱是寻求舒适,也不认为脆弱是钻心的疼痛,他们只是简单地认为脆弱是必须的。
脆弱,是恐惧和耻辱的根源,是我们为自我价值而挣扎的根源,但它同时又是欢乐、创造性、归属感、爱的源泉。
这是多么地二元对立又统一啊!
是的,脆弱是你身体的一部分,脆弱的“开关”同时也是其他情感的“开关”,你不可能选择你喜欢的感觉而拒绝其他感觉。如果要,那就都要;如果不要,那就都要不了。
既然这样,既然我们大多数人还是向往幸福的生活,向往着爱人与被爱,那么,我们毫无选择,我们必须学会与脆弱相处。
如何相处呢?首先,你得承认它,接纳它。这就意味着,在你自己感到脆弱或者别人表现出脆弱时,不要自责,也不要责备他人。不管是你自己,还是别人,当我们感到脆弱时,我们内心最渴求的,其实不是如何摆脱这种感受,而是被理解。
你可以试想一下,当你失恋的时候向朋友倾诉,朋友如果说:“别哭了,那种渣男……坚强点,别这么没出息!”,你听到这样的“安慰”真的会觉得舒服吗?但如果朋友只是说:“我恐怕难以理解你当下的感受,但是我在你身边,你就尽管哭吧,我会陪着你……”听到这样的安慰,我相信你一定会瞬间倍感温暖,感到自己被接纳了,感到自己不是一个人,一下子充满了力量。
如此看来,我们多数人,自小到大,不知道承受了多少被别人指责、不被接纳的痛啊!是啊,本来就是脆弱需要接纳的时候,而我们的得到的却是不理解甚至指责,这与受了伤再挨一刀又有何异?
最后,我想引用布琳•布朗的话结束:
卸下我们的面具,让我们被看见,深入地被看见,即便是脆弱的一面。全心全意地去爱,尽管没有任何担保。最后,还有很重要的一点,那就是相信我们已经做得够好了。这样,我们会停止抱怨,开始倾听,我们会对周围的人更友善,更温和,也对自己更友善更温和。
下面附上布朗·布琳的 Ted演讲——《脆弱的力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