成功的日本实业家、哲学家稻盛和夫在本书《心》的导读里,阐述了自己为何要写这本书的根本目的。他认为随着社会的飞速发展,人们物质条件得到了不断的提高。但高速发展的背后,也存在着严重的社会问题,就是每个人都变得唯利是图。在赚取利益时,不择手段,只追求事情的结果和个人胜利的果实。把东方几百年上千年哲学先人的话忘记了,所谓的道德、同理“心”完全丢失了。他想以个人多年的经营、人生经验告知现代社会的人们,想要成功或者想要社会发展的好,还得“归心”,回归本质。
作为一个八零后,我经历过老北京城人们的生活,见过老北京人的样貌。谦卑、热情、爱帮助人。记得小时候如果在胡同被其他小朋友欺负,总有大爷大妈站出来替我“维权”,记得有时候家长上班,邻居有多热情招待我去家中吃饭,记得我幼儿园的老师,分文不拿的送我上了一年幼儿园。而后,随着社会发展,我感觉到了物质生活的提高,再也不用三个人挤在一间几平米的小房里,再也不会天天吃青菜。但是搬进楼房里,也感觉到了人与人之间的距离感越来越大,甚至老街坊,都很难再真心的去打声招呼,互相帮个忙。人们的利己之心,攀比之心越来越大。社会发展把每个人变得独立思考,独立处理事情是好的,可是独立不代表自私,如今大多数人并不独立,而是自私占了上风。研读稻盛和夫的《心》,这是一本出版《活法》后的延伸版,在工作、人生的每个需要用“心”的地方,作者又做了细致的论述。读下来让人受益良多。人活着的法则,就好比一个人的人生,一定是一个闭环,人从出生时满脸皱纹,到慢慢长大,终究老年之后,依然满脸皱纹,离开人世。所以一个人再有能量,也不可能超越宇宙的法则,人类生存之道。人若想活的好,还要回归对一切事物的初心。人类是群居动物,在互联网行业飞速发展的今天,更是需要团队才能完成一个个成功的,颠覆世人的项目。所以,利他之心更为重要,只有大家好,才是真的好。
提到稻盛和夫,我已经不是第一次读他的书了,之前有看过他写的《活法》、《心法》,读的时候也经常会让我联想到一本明末以来流行甚广、影响较大的书《了凡四训》。很多读者都认为这类书籍有很浓重的东方佛学色彩,也有一些“迷信”成分在里面。没什么读的必要。但我个人并非这样认为,以上这三本书中,确实涵盖了一些佛学的理念,但佛学作为东方非常深远、影响力强的学术,它经历了千年的锤炼,是经得起风吹雨打的。第二,我不认为这些书有“迷信“色彩,不管是稻盛和夫还是袁了凡,他们都是结合了自身的经历以及自己拥有的价值观、人生观,来梳理做人的正确准则的。无论是正直、感恩、勤奋、坚强、利他之心等,这些都是积极、符合宇宙法则的。也是经得起世人推敲的。
比如他在《活法》这本书里讲的——心想事成的“秘密“。他说”心相就是现实本身,你心中描画怎样的蓝图,决定了你将度过怎样的人生。“”只有自己内心渴望的事物,才能将它呼唤到实现的射程。“这些理论,好似西方哲学里的”吸引力法则“如果你拜读了那么多西方哲学,并相信的五体投地,那为什么不来看看稻盛和夫撰写的,更加符合东方人的哲学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