原以为“灵魂三问”能够真正叩击每一个灵魂,毕竟涉及生命的起源和最终的归宿的重要课题,但是又真正叩醒了多少个灵魂,有多少人搞清了“我是谁,从哪来,到哪去?”
心惠老师说:“上班高峰,如果站在临街高楼的窗前,望着马路上行色匆匆奔往各条战线中的人们,有多少人知道他们在忙什么,又为了什么而忙?”
或许,他们忙得根本没有时间去思考这个问题,更没有想过还要思考这个问题,自己还能思考这个问题!自己又何尝不是这茫茫人海中的一个。
然而,一切都来得太快,也太突然,不但变了,而且让全国的人们都猝不及防。短短不到一个月,如果你再登高远眺,马路上又能看到多少行色匆匆的身影,车水马龙堵车的壮观场面也仿佛过眼云烟。
偶尔站在窗前向楼下眺望,有几人能进入你的视线,对面省政府机关公寓诺大的院子里,只看见一位老者在慢悠悠地转着圈、慢悠悠地甩着胳膊。
这个世界仿佛都安静下来了,人们的脚步仿佛都放缓了许多,行色匆匆的人们,此时大都窝在家里,过着在家在线化的生活。
其实,安静的只是窗外的世界,窗内的心却和着不同的节奏,踏着不同的鼓点在狭窄的空间里舞动。
职业白领女性肩上的任务更重了,在家化在线化,虽节省了上下班在途时间,减少了高峰期堵车的烦恼,却没法让自己的心专注于工作、学习,更没法安住在当下的生活。
在家在线,让工作和生活没有了界限,更没有了底线。无论大人还是孩子,好不容易养的习惯瞬间就被颠覆,老人们的生活看似还在继续,却又有些不同。
看似都蜗居在家,但家里的景象和温度却千差万别。
智慧的妈妈,非但能调整好自己的心态,安排好自己的工作生活,更能够开心自如与孩子保持互动,帮助孩子养成良好的生活和学习习惯。
然而,有些家庭一切却没了章法。该起床时不一定能起,该洗漱时不一定会洗,该做饭时不一定去做,该下班时不一定能下,该睡觉时也不一定能睡,连梦都被迫做成了“白日梦”。
复工后,电话微信需要随时关注随时回复,孩子的起居需要唤醒,饮食需要张罗,网课的节奏需要把控,孩子的情况需要与老师互动……
在家办公才几天刚刚,却已经让很多父母抓狂,竟然怀念起在单位被考核被训斥、同事间因工作而起的争执冲突,就连会前抱怨会中心不在焉犯困也成为一种留恋。
曾经抱怨工作与生活不能平衡,为没有时间陪伴孩子而后悔自责抱怨连连,当真正与孩子近距离相处时,非但失去了想象中的各种美好,反而平添了许多的相处的焦虑、无奈和烦恼,恨不得早点把他们再圈回曾抱怨这不好那不好的“鸟笼”学校。
父母和孩子过往的价值观、互动模式、教育理念投入和家教结果,在此时的成绩单上自见分晓,相信每一位心里都有一杆秤,一个天平,只是它是否能够保持平衡。
全国一盘棋的闭门反思时间已过大半,但究竟有多少人抓住并充分利用了这次集体反思的机会,享受着与父母、家人、孩子、患者、医护人员、志愿者在一起的日子,你们之间的关系是更亲密和谐还是更水火不容?是更享受还是更痛苦?是更感恩还是更挑剔?
其实,即便没有搞清楚“我是谁,从哪来,到哪去”这样高深莫测的问题,也需要静静的问问自己:“这段时间,我自己过得快乐吗?我给身边的人带来过快乐吗?”
如果你的生命,只剩下短短的几个月、几年、几十年,你要做些什么让自己快乐?又做些什么给身边的人带来快乐呢?
现在开始思考,一切都来得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