这段时间,在教学上,有一些感触。
第一个感触是,原本钢琴课上节拍非常不稳定的,节奏容易错乱的孩子,在素养课上玩节奏却可以很好。这让我有些惊讶,同时也让我反思,为什么钢琴课上,呕心沥血,反复强调,困扰许久的节拍问题,素养课堂上,20分钟,全部搞定了?
我找到了一些答案:
1、我们钢琴课教什么?教弹琴,教曲子,教怎么弹,其他方面只能泛泛带过,毕竟时间有限。
2、钢琴课上,教学空间受限制,教学手段单一,大部分都是老师讲,学生听,这种学习模式也属于被动学习的模式。大部分孩子也都没有主动探索和研究音乐的心思,因为他们并没有发掘音乐里好玩的东西。
3、老师需要不断的成长和进步,不要用一种方法对待所有孩子,而是可以用100种方法对待一个孩子。想做一个好老师,需要学习和成长的太多太多了,终身学习,终身成长!
第二个感触是,教英皇5级乐理课的时候,有孩子跟我说,感觉好烧脑,好像数学题呀!我马上引出来说,其实音乐和数学是通的呢,数学家还真是都喜欢音乐的!
爱因斯坦是莫扎特的粉丝
钱学森是贝多芬的粉丝
霍金一生钟爱的是勃拉姆斯小提琴协奏曲
钱学森也热爱古典音乐,他的夫人蒋英就是著名的女高音歌唱家,他们都喜欢贝多芬的作品,音乐使他们生活得富有情趣。
袁农平喜欢拉小提琴
诺贝尔获得者屠呦呦酷爱钢琴
…………
音乐的旋律和数学方程一样,总会有变与不变的规律性。
可惜,我们却把音乐学成了应试教育,学习钢琴和素养的目的,仅仅只是想要考级的那一纸证书!我觉得有些可惜了!不过大环境就是这样,学习都是应试化的,不过我相信,中国强大了,教育也一定会迎来春天!
我想坚持我自己的初心,给孩子们的音乐教育带来一片春天。10年后、20年、30年后,孩子们是否还在与音乐为友?或许已经成为了音乐家?科学家?政治家?企业家?又或许成为了平凡,幸福,热爱音乐,快乐的人?我在等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