淡泊一生,阅尽人间沧桑百事。清风两袖,研遍古今圣贤万书。
今年是太爷寿辰一百二十周年,总想在这个值得纪念的年份里为老人写点东西,只是我对老人的生平知之甚少,也怪自己写文章从来不是强项(尤其是写人叙事这方面)。但,写总比不写强,否则我会后悔,会遗憾。文的上方附上自己为老人写的挽联,以表告慰!
正值一个初秋的午后,蓝天白云,空气清澈。小院里的香椿树在微风下沙沙作响,一位年近九旬的老人在院子里缓缓散步,他弯腰驼背,骨骼精瘦,一边散步一边用右手习惯性的慢慢捶背。我用稚气的小嗓子大声呼喊“太爷!太爷!”太爷和气地回复“哎!哎!”,声音充满了慈爱。
这是在我记忆中对太爷唯一的影像,这些记忆存在于八十年代,正是改革开放十年的时侯。那时候几乎家家都住平房,太爷住在保定市中心的一个小院子里,是好几户人合住的那种院子,家里摆放着各种明清式的家具,略带有一点近代风格。房间里堆满了书,几乎都是医学方面的,我当时年幼,不识字。
多年后,我逐渐从父辈们那里得知了一些老人的身世。早先太爷年轻时曾患过重病,后通过中医治愈了,他发现中医的奇效后,便决定要潜心钻研这门古老的学问。往后随着学习的深入,医术也随之越精湛,上至高官子弟,下至平民百姓都来找他看病,成为了当时本市的著名医生。听说母亲怀着我的时候父亲曾带她来太爷这来号脉,太爷把脉一掐,平声地说:怀里大概是个男孩,后果真应验。老人性格沉默寡言,为人随和,平日里只喜好沉溺于读书学习,终日勤勤恳恳。在一个信息不发达的年代里,一位治学一生的老人曾经取得过的成就总容易被时间淡化。我不懂医,没能整理并发表他的医学笔记,实为遗憾。
太爷于一九九零年仙逝,无疾而终,他是离开我的第一位亲人。他离世多年以来,鲜有人提,好像他离开我们太久,逐渐被大家遗忘了似的。直至去年我因身体不适忽地想到了他,我想假如他还在世,一定会治愈许许多多像我这样的人。而以前的那些回忆,一旦被提起来,就会时时在心里萦绕。
或许是老天冥冥中的安排,作为重孙的我,自幼喜爱中国另一门古老的国粹——书法。虽说书法和中医属于两种不同的学科,但谁也不可否认,他们都是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一部分,也都需要用一生的勤勉去苦读经营。自学之余,时常责怪自己才疏学浅,学习不精进。但我也相信,在自己一如既往地坚持下,将来一定会取得优异的成绩,为这个家族增光添彩。
大概世间有许多遗憾,自你出生的那一天起就注定会发生。老人没能见到我懂事的年纪,我只希望自己能够以老人为榜样,用一生的勤奋捍卫自己的目标,做一名中华文化的践行者。假若太爷有在天之灵,当他得知我的刻苦,必定会心生几分安详、几分宽慰!
愿老人在上天永远幸福安康!重孙敬上!
二零二零年十一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