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丨誉安 Day40@365日更营
正经的歪楼
后知后觉型的我,总是慢那么好几拍。日更营进入到第40天,慢悠悠才开始点击日更达人的标签。没有什么顿足捶胸的后悔,也没有什么壮怀激烈的憧憬,内心平静,日更继续进行。
青年后
在想着今天的日更内容时,本来想写的是“中年”。自己的年纪也确实过了35+,可是按照搜索下来的界定标准,至少40+开始才中年。可是按照约定俗成的人从众心理设定,连将将奔着30还不到的90后都开始感叹“中年危机”时,我这“青年”的概念也确实有些摇摆。
倒不如就新造个词,为了表达想要抓住“青春”的尾巴,就稍微再靠近再靠近一些呗。因为平时总是跟高校的老师和同学打交道,身边也众多博士学历的同事。参照学术研究的“职位”,博士以后再进行科研活动,可以去各科研机构或者高校的“博士后”流动站。随之而来就是这个“博士后”的概念。那么索性青年不青年的,就生搬硬造个“青年后”吧。
先加后减
步入了“青年后”甚至是中年的行列,其实很多身边的朋友已经主动进入了所谓的“佛系”模式。从心态上就主动进入到了一种与世无争或者像是一种顺流而下的情境当中。而我总结下来,往往是因为众多社会身份的叠加所形成的外力,将我们逐步拱进了所谓“人到中年”的一种“群体”中。
这种外力往往是基于结婚生子,而为人父母之后,成为了上有老小有小的状态之后。加之往往在职场上也成为了“老同事”。所以内外因的综合加持之下,难免会有一种手忙脚乱的感觉。
但是内心的那团炽热,有些仍在熊熊燃烧,有些虽然已经火势渐小可也尚未熄灭。所以所谓的“知识焦虑”成为了我们这些人中很大一部分主动贴在身上的标签。其实不过是众多“焦虑”当中的一个而已。更是因为搭载上了时下正如火如荼的“互联网知识付费”热潮,所以才显得格外与众不同罢了。
所以我们买纸质书,参加讲座,购买网上课程,成为付费会员。然后在老大布满错号的卷子前,耳边还充斥着老小哭闹的声响,那边老婆喊着赶快帮忙晾衣服的催促下,看着手机群里面热血满溢的小朋友们互相加油鼓励,想着还有哪些囤积的课没听,专业方面的最新趋势是啥。
夜深人静的时候,貌似才属于自己。想要将内心的烦杂稍微进行一下梳理,才发现一团乱麻。没想过成为哪个群体的代言,如果能够成为某类才是幸运的事情吧。至少还能进行对标。可人性是复杂的,这也就是现代社会开始逐渐强调“个人品牌”的基调所在。
人生已经进入到这个阶段,与单身的年轻人寻求专注于某个自身的天赋领域有所区别。青年后的方式可能更重要的是要进行主动的取舍。也就是更能够接近“中庸”的实质,平衡。并且这种平衡是一种需要适时调整的动态值。所谓贪多嚼不烂,对于青年后阶段的我们来说,实际意义和效果就显得更为重要。减,让自己的像阳光下放大镜的凸透镜一样,能够让越来越有限的时间聚焦到更小的点上。
个人,成长,独行。
晚安,昨天的我。
你好,明天的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