周日在王府井百货大楼的老北京陈列里,在哪个复原的北京旧日胡同场景中,看到了非常熟悉的烟囱。那在户外的烟囱。
在四十年前,冬天的北京,无论是四合院里,还是胡同、街上。家家户户的窗户上都会伸出一截烟囱,向外冒着热气或者是浓烟。有的烟囱上还会不时滴落下煤烟油,好心的人会像图片里一样,挂个接烟油的小罐或小桶。
那会,除了新建的房子,很少有有暖气的房子。即使是我当年上小学的第一实验小学,冬天的教室里也是用大煤炉取暖。每天早晨由学校的工友师傅早早来生火烧煤。
那时在家里已经用上蜂窝煤了。蜂窝煤是型煤,比散煤块干净。还不用自己用煤末子和煤。
那时冬天家里有个这样的煤炉。炉子上永远有一个冒着热气的水壶。炉子上还会烤着白薯、窝头片、馒头片。作为孩子的我们当做零食。
我最喜欢的是在炉子上烤着舅舅从老家寄来的山西酒枣。大大的酒枣,在炉子上烤到金黄,还飘出酒的香味。吃到嘴里热热的,酒的香、枣的香混在一起,温暖入味。
那会的四合院,家家窗外都摞满了一块块蜂窝煤。不时的往炉膛里续着大块的煤。
为了省煤,在家里没人或晚上睡觉时,都要把煤炉封好,让他缓慢燃烧。有时封不好,炉子里的火就会熄灭,这时通常就会从邻居的炉子里夹一块燃烧的蜂窝煤放到自家的炉子里,我们叫“借煤”,这样比直接点燃生煤要快。老北京四合院里的邻居们在这时都是很大方的让你去夹煤。尽管这样会让自家做饭时间受影响。
后来,开始为居民提供液化气了。在冬天以外的时间里,我们不再烧煤炉了。但是,冬天家里还是会放上煤炉,装好烟囱。依旧是暖暖的煤炉陪我们度过寒冷的冬天。
尽管现在早已住上集中供暖的楼房,但是,那个上面总是冒着热气、飘着烤红薯和烤馒头片香味的煤炉,永远留在记忆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