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的一个朋友是个有着近30年教龄的小学教师,有一次我们聊天说到人的天赋差异时,她说:在我的教过的所有的学生中,我观察到一个现象,在每一个班级里,脑子特别聪明的学生没几个,脑子特别不好使的也不多,大部分孩子的智力都差不多;每个班里也就只有3-4个孩子属于天资聪明又很用功的,还有几个是不聪明又不用功的,绝大多数要么是聪明不怎么用功,要么是不怎么聪明但很努力的学生。
这让我想起网上有个词叫“灰色地带”,别称“临界地带”,它指事善与恶、好与坏的中间地带。为中性词。
我来试着扩展一下:
灰色地带也可以指这个世界上存在的最多人群不是最富有的,也不是最贫穷的,而是中间地带--“比上不足比下有余”。
还可指大多数人都处于一种既不是很努力,也不是很懒惰的现象。大多数人在努力改变自我的过程中,也都存在这种不上不下的状态。
还可以是世界上的人特别优秀的是少数,很差劲的人也是少数,最多的还是既不很优秀也不很差劲的人。
人的情绪状态,统计一下,在一天当中或者一个阶段中,特别开心的时间也只占少数,心态极low的情况也不多,大部分时间是很平静、有时有点开心、有时不太开心的状态。
小时候,看事世界是非黑即白,看人“不是好人就是坏人”。大了,知道这世界还有许许多多,与其说“不好不坏人”、或者说“有时好有时坏”,不如说是普通人,一般人。
我们的父母,我们的配偶,我们的孩子,我们自己,不管是智力、长相、能力还是其他方面,几乎也都是大多数人中的普通人吧。
……
一个人的成熟就是不断地看到父母不是完美的,配偶不是完美的,孩子不是完美,自己不是完美的,人不是完美的,世界不是完美的。
理解“灰色地带”对我们有什么意义?
首先,理解和接受大多数人都属于中间地带,不是特别厉害也不特别差劲!那就不用非此即彼的评判理念去要求别人,苛求自己。
其次,我们既然都是普通人,在做事的过程中有起有落很正常,遇事心态要平和。
第三,看到人性和事物的发展态势、能量的流动,顺势而为,享受生活。
(提醒:这里讨论的只是日常生活,不适用法律等领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