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你介绍你的爱情对象时,会用什么名词做修饰?爱人?内(外)子?宝贝?伴侣?……或者,是另一半?
说起爱情这个话题,我们总是忍不住要提柏拉图,他的“精神恋爱”似乎成了一种典范,让人一听到它就感到浪漫。“另一半”这个形容爱情对象的专有名词也正是从他那里产生的。
在《会饮篇》中,讲了四位学界大咖在一场宴席上对于爱情的探讨。其中一个比喻非常戳人:
从前人与现在人不一样,从前人类有三种人,不像现在只有两种。在男人和女人之外,还有一种不男不女亦男亦女的人。从前人的形体是一个圆团,腰和背都是圆的,每人有四只手、四只脚,头和颈也是圆的,头上有两副面孔,前后方向相反,耳朵有两个,生殖器有一对,其他器官的数目都依比例加倍。
这种人的体力和精力都非常强壮,因此自高自大,乃至于图谋向诸神造反。于是宙斯和众神商量对付办法,他们不能灭绝人类,否则就没有人类对身的崇拜和牺牲祭祀。但人类的蛮横无礼不能容忍。宙斯想出一个办法,一方面让人类活着;另一方面削弱他们的力量,使他们不敢再捣乱。办法是把每个人截成两半,这样他们的力量削弱了,而数目加倍了,于是人们终极一生都要寻找自己的“另一半”,希望能够让自己变得圆满。这是人们最早对爱情的表达,也是第一次承认恋爱的意义。
一方面,柏拉图告诉我们,爱情是公平的,无论男女、同性异性,我们都是被劈开的肉团中的一半,努力去寻找另一半的自己,无论我们喜欢上的是一个怎样的人,我们生来都没有什么不同。
相爱的双方也都是公平的,我们都占有肉团上的两只手、两只脚、一副面孔和一个生殖器,我们分开,各自为人,都可以很好地生活着,我们相拥,变成圆满的肉团,重新拥有力量。恋爱双方平等地各自独立,又平等地需要对方。
他告诉我们,恋爱一定是属于阅历相当,知识和道德均衡的两个人,不会是一方无尽地牺牲,也不会是一场虚假的交易。在爱情的历史开始之日起,我们就在平等地等待另一半,并且努力地滚到对方的身边,期待合而为一的那一天。
另一方面,柏拉图也在告诉我们,恋爱是为了让我们变得更加完满。古希腊时期是一个崇尚精神和理智的时期,他们相信两人间只有美德与知识的交流才最为崇高,而恋爱的目的相比较肉欲和繁衍这些动物性的意义,更重要的是生而为人的道德律,是精神上的共鸣,是自我的超越。
在柏拉图的眼中,缺少“另一半”的我们依旧可以独立生存,行走、跑跳、思考……但是我们只不过是凡人,是侍奉神和祭祀神的“奴仆”。但是当寻找到另一半之后,人恢复了最初的状态——由月亮生出,同时具备太阳和大地的性格,体力和精力都非常强壮,乃至于能够图谋向诸神造反。这种状态下的人其实是“超人”的,近似于英雄,乃至于神。
我们之所以需要爱情,也就是为了实现这层“超越”。恰如柏拉图所说:这一切就在人类本来的性格:我们本来是完整的,对于那种完整的希冀和追求就是所谓爱情。
当然,来自于古希腊的柏拉图对于爱情的论述,到底是不够适应时代的。
他的语言和思维都有强烈的神话色彩,而出于这种对于神话时代的崇敬,他忽略了人的独立力量,将单独的人比做了“被神诅咒的不完美”,事实证明,单个的人也可以产生超越神性的力量,去探索远古神话中无法探索的界限。
他也太高估了两个人结合的力量,他把道德和知识的获取过多地依赖了一对一的精神交谈,也许是因为他是从面对面的哲学学院里出身的关系。但他没有考虑到,有一天,每一个平民都可以在没有精神导师的情况下接受公共教育,甚至于隔着一条网线就可以受到云教育,我们都不是柏拉图的爱人,但我们也都可以在书中看到他的思想。
我相信,我们每个人作为独立的个体都可以活出一百分的精彩,都可以凭借自身的意志实现“超越”的人,甚至连作为“切口”的肚脐和皱纹都值得骄傲。
但我们依然在谈论柏拉图提出的“另一半”,因为这一半也许是另外二十分的附加分,在人生中遇到一个特别的对方,展开一段灵魂的沟通,也许我们会更加理解人生,更加理解道德,尝试双倍的人生,并更快地成长。于是,我们终极一生都要寻找自己的半身,不是为了让自己完整,只是为了让自己更完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