写作的“武功秘籍”
每个人心目中都有一个武侠梦,希望自己能成为绝世高手。这种心情,不管是在任何场景都是存在的。就像写作,当我们提起笔的那一刻,我们希望自己所写的文章能够受人赏识,能够被人喜欢。然而生活中我们总是疲于奔波,而忽略了自己内心真正的感受。随着时间的流逝,我们忘记了小时候老师教的写作方法,也忘记了如何正确的表达自己的内心。有时想写点东西,却不知道怎么表达,只能对着白纸发呆。
当我看到《一本小小的红色写作书》的作者布兰登·罗伊尔,出生于加拿大,就读于哈佛大学。他的作品曾先后五次荣获“国际图书奖”、五次荣获“总统图书奖”金奖,并且曾在2011年荣获“年度教育图书奖”。看着作者布兰登·罗伊尔的简介,我的内心一下子就产生了好奇,这究竟是一本怎样的书,能够获得这么多的奖项?
在《一本小小的红色写作书》的前言中布兰登·罗伊尔就简单的介绍了写作的四大支柱:结构、风格、可读性和语法,它们如同保持椅子稳固的四条腿。本书主要从结构,风格,可读性等三个方面展开了叙述,语法的部分,将在布兰登·罗伊尔的其他作品中叙述。《一本小小的红色写作书》是一本非常实用的工具书。
一、结构
书的结构,就像造房子一样,不管它是摩天大楼还是小茅草屋,它都得先打好地基,地基不打好,楼盖的再高也是不稳的。也像练武功都讲究要先练好基本功,基本功不扎实,那就都是花拳绣腿。基础打好之后,接着就是搭框架,哪个部分需要浇筑钢筋,哪个部分需要灌水泥,这都是有讲究的。
写作的过程中,平常积累的好词好句就是文章的地基。一些帮助文章起承转合的就是文章的钢筋,文章中需要展开描写的部分就是灌水泥。哪个地方弄得厚点(有些情节描写的详细点),哪个地方弄得薄点(有些情节一笔带过即可),这都考验着执笔人的功底。
二、风格
因为每个作者的性格和人生经历不一样,所以每个作者写作的语气和常用的词语都会有不同的差别。不同的人写的文章,读起来总会有一些不一样的感觉,有的人的文章文风偏欢快,有的人的文章中总带点淡淡的忧愁。文字的奇妙之处在于不同思想的碰撞,所产生的化学反应。如果市面上都是千篇一律的文章,反而散失了写作原本的味道。
我们经常羡慕别人写的文章,为什么总是那么的真情实感,词句用得那么的准确又高大上,时不时的就冒出几段好词好句或人生哲语来。这也从侧面反映了我们平常知识储备的浅薄,告诉我们写作是需要持续不断地输入和输出的道理。并且在这个过程中我们应思考别人的文章是哪里写的出彩,是用词简准,还是情节设计巧妙,他们的文章风格是怎么变换的。
有时我们写着写着总会觉得差点什么,感觉自己写的东西废话连篇,觉得自己写出来的东西还不能够很好的表达自己的内心。在这个时候我们应该精简内容,斟酌用词,思考一下用哪个词语能够更好地表达自己的意思,更好地为文章的主旨服务。写作的风格可以通过词语或句式的变化来实现。
三、可读性
文章写出来一般有两种,一种是给自己看的,一种是给别人看的。给自己看的,自己想写什么就写什么,也不用担心自己有什么不懂。但是给别人看的就要想到看自己文章的人是什么群体?用哪种语气更好?而且在提高文章可读性的过程中,作者的写作水平也能提高,读者也能享受到更好地文学作品。如果纯粹是自娱自乐式的写作,进步是比较慢的。成功最快的途径是学习前人的经验,并且不断地练习和总结。
为了使读者拥有更好地阅读体验,文章的排版上除了作者的个人习惯,还要考虑大多数人的阅读方式。要考虑到自己文章的读者是在手机上看的多,还是在电脑上看的多,不同的阅读场景,排版方式是有些区别的。在文章的排版上尽量看着简洁明快,让人阅读轻松,可以多借鉴别人好的排版方式。
在我们的生活过程中,我们总会有用到写作的时候。不管是职场上,还是工作或者生活中,拥有一手好的文笔,总是能给人带来惊喜。《一本小小的红色写作书》不管是对高中生,还是在校的大学生或者是工作人士,都可以作为补充性学习的工具书。在这充满未知的人生道路上,我们时常会迷失自己的初心,这时候就需要写作。我手写我心,写作就是一个不断重新认识自我,并修正自我的过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