传习录下
【原典300】
【先生曰:“诸公在此,务要立个必为圣人之心。时时刻刻须是‘一棒一条痕,一掴一拳血’,方能听吾说话,句句得力。若茫茫荡荡度日,譬如一块死肉,打也不知得痛痒,恐终不济事,回家只寻得旧时伎俩而已。岂不惜哉?”】
先生说:“你们在这儿一定要有一个立志做圣人的心,时时刻刻都要如朱熹说的:‘一棒一条痕,一掴一掌血’的觉悟。只有这样,听我的话,才句句得力。如果茫茫荡荡、浑浑噩噩的过日子,就好比一块死肉,被打也不知痛痒,这样恐怕最终也无济于事。回去后旧态复萌,自己原来怎样,现在还是怎样,这不可惜吗?”
【原典301】
【问:“近来妄念也觉少,亦觉不曾着想定要如何用功,不知此是功夫否?”
先生曰:“汝且去着实用功,便多这些着想也不妨。久久自会妥贴。若才下得些功,便说效验,何足为恃?”】
问:“我近来觉得自己妄念少了,也不去想一定要怎样用功,这是不是就是功夫呀?我的功夫是不是进步了?”
先生说:“你只要切实去用功,即便有这些想法也没关系,时间长了自然就会妥帖。才刚开始用功,就想看到效果,,这怎么靠得住呢?”
【原典302】
【一友自叹:“私意萌时,分明自心知得,只是不能使他即去。”
先生曰:“你萌时,这一知便是你的命根,当下即去消磨,便是立命功夫。”】
一位同学感叹道:“私意萌发的时候,分明自己心里也晓得,但就是不能马上把它格去。”
先生说:“你能觉察知道到自己的私欲萌动,这一知,就是你的命根,当下就去消磨掉这私欲,就是你立命之本。”
【原典303】
【“夫子说‘性相近’,即孟子说‘性善’,不可专在气质上说。若说气质,如刚与柔对,如何相近得?惟性善则同耳。人生初时,善原是同的。但刚的习于善则为刚善,习于恶则为刚恶。柔的习于善则为柔善,习于恶则为柔恶,便日相远了。”】
“孔子说‘性相近,习相远’,就是孟子说的‘性善’。不能仅仅在气质方面说性。如果说气质,比如有人气质刚强,有人气质柔和,这怎么相近呢?唯有在性善上相同相近而已。人在初生的时候,善都是相同的,但刚强的性格气质,习染于善则为刚善,习染于恶则为刚恶。柔和的性格,习染于善则为柔善,习染于恶则为柔恶,这样才愈行愈远了。”
【原典304】
【先生尝语学者曰:“心体上着不得一念留滞,就如眼着不得些子尘沙。些子能得几多?满眼便昏天黑地了。”又曰:“这一念不但是私念,便好的念头亦着不得些子。如眼中放些金玉屑,眼亦开不得了。”】
先生曾经对同学们说:“心体上不能存留一丝念头,就好像眼里不能有尘沙,一点尘沙能有多少,但是进到眼睛里,就满眼昏天黑地。”又说:“这一念不仅是私念,善念也不能留。比如你眼里放的不是尘沙,是金屑、玉屑,你眼睛也还是睁不开。”
【原典305】
【问:“人心与物同体。如吾身原是血气流通的,所以谓之同体。若于人便异体了,禽兽草木益远矣。而何谓之同体?”
先生曰:“你只在感应之几上看,岂但禽兽草木,虽天地也与我同体的,鬼神也与我同体的。”
请问。
先生曰:“你看这个天地中间,甚么是天地的心?”
对曰:“尝闻人是天地的心。”
曰:“人又甚么叫做心?”
对曰:“只是一个灵明。”
“可知充天塞地中间,只有这个灵明。人只为形体自间隔了。我的灵明,便是天地鬼神的主宰。天没有我的灵明,谁去仰他高?地没有我的灵明,谁去他深?鬼神没有我的灵明,谁去辨他吉凶灾祥?天地鬼神万物,离却我的灵明,便没有天地鬼神万物了。我的灵明,离却天地鬼神万物,亦没有我的灵明。如此,便是一气流通的,如何与他间隔得?”
又问:“天地鬼神万物,千古见在,何没了我的灵明,便俱无了?”
曰:“今看死的人,他这些精灵游散了,他的天地鬼神万物尚在何处?”】
问:“人心与万物同体,比如我的身体,原本是血气流通的,因而可以说是同体。但是跟其他人呢,就是异体了。禽兽草木,就相差更远了,为什么说我跟它们是同体呢?”
先生说:“你只要在感应之微妙处看,岂但禽兽草木,天地也是与我同体的。”
请问。
先生说:“你看这天地间,什么是天地之心?”
“听老师讲过,人是天地的心。”
“人的心又是什么呢?”
“只是一个灵明。”
“由此可知,充塞天地之间的,只是这一个灵明。人与人之间,人与天地万物之间,只是被各自的形体隔开罢了。我的灵明,就是天地鬼神的主宰。天没有我的灵明,谁去仰它的高?地没有我的灵明,谁去探它的深?鬼神没有我的灵明,谁去辩它的吉凶灾祥?天地鬼神万物,离了我的灵明,就没有天地鬼神万物了。我的灵明,离了天地鬼神万物,也没有我的灵明。如此,便是一气流通的,怎么能间隔得开呢?”
又问:“天地鬼神万物,千古以来都在,为什么没了我的灵明,就都没有了呢?”
先生说:“你看那死去的人,他的精灵游散了,他的天地鬼神万物在哪里呢?”
参考资料:《传习录集评·梁启超点校》(九州出版社)、《传习录》(中国画报出版社)《传习录(明隆庆六年刻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