古典老师(新精英创始人)在谈到写作时说(大意):我们大脑信息的容量是有限的,当你把大脑里的想法写下来,大脑会自然涌现新的想法,所以不用担心不知道写什么,坐下来,写就是了。
我自己书写的经历,大概可以从小时候的日记算起~工作以后,书写更成为亲密的陪伴。
拿起笔写下内心最强烈的感受,最想记录的东西,最想说的话。不用顾忌他人的看法,不用顾忌语句是否通顺,自由,畅快。那是最原始的念头,甚至有些表达是跳脱的,冲击的;有时是一件事,有时是几件相关的事,笔尖不停,内心不停,翻滚涌动,直到平静下来,纸上的文字也明快起来,好似剥洋葱,一层一层,直至碰触到核心本质,混乱的思绪也变得清爽。
通过书写更加了解自己,更加了解周围的世界;通过书写明心见性,成为更好的自己。
后来读到娜塔莎《用写作来调心》如遇知己。原来这种书写方式被称为:心流写作。原来这种写作方式早已被认可实践。
沉浸于内心的书写是容易的,但想要发表一篇文章时,突然就被卡住了。脑袋里的各种逻辑、腔调、挑剔、恐惧作祟,想法很多却又一片空白,无法下笔。
读《卡片笔记写作法》,了解到:“漂浮注意力”。他强调要区分写作过程中的不同任务:
「比如,“校对”是写作过程的一部分,但所需要的心态与字斟句酌截然不同。在校对稿件时,需要扮演的是一个批评家的角色,以读者的眼光冷静看待文本;而写作阶段,我们必须把注意力集中在自己的思想上。如果每遇到一句话不完美就过早地反复修正,就永远写不出任何东西。我们需要先把想法写在纸上,然后在真实可见的纸上进行修改。尤其是复杂的想法,单单在脑子里很难变成流畅的文字。如果我们过早地试图取悦挑剔的读者,写作就会陷入停滞。校对需要的是更专注的注意力,而写作过程中要更多的“漂浮注意力”。」
这段话直至要害,突然解除了写作的魔咒,再见吧,批评家!漂浮注意力,也就是将注意力集中在自己的思想,最想表达的内容上,放下挑剔,写就是了。写下你对某个主题/事件所有的看法、感受、思考。
作者说没有人从0开始写作。文章的素材来源于日常随时的记录,来自于你的生活、体验和学习,不断记下所思所想所感。写作不应是自上而下的命题作文,日常记录的丰富笔记,这些内容相互链接、碰撞,激发,产生了想要表达的观点,自然就有了文章的主题。这样的文章是自然生长出来的,更加充满生命力。
所以,开心书写吧,实践1000天,每天的书写是每日的精华思考记录,只管写就是了!
灵感来源《卡片笔记写作法》
【自律给你自由】D0002|2021110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