写在前面:
无论是历史课本到金陵十三钗电影;还是在哈尔滨时常路过的731遗址、去南京了解当年的生灵涂炭,身为中国人都能切身愤慨于日军变态的暴行。而在新加坡留学一年结交的几位日本好友,一起工作时是非常靠谱的同事,一起玩耍时是相处愉快的朋友,又让我感慨于他们的勤勉有礼。想看《菊与刀》很久了,虽然并没有达到期望,前半段还稍有些拖沓,然而还是有收获。
正文:
日本武士和军队的暴烈和残忍毋庸讳言,他们甚至不仅对敌人如此,对自己也是毫不含糊。
除了世人皆知的武士剖腹自杀的惨烈传统,还有很多他人难以理解的行为。书中举例“在一次军事训练中,当连续行军五六十英里之后,因为太过口渴和劳累,有二十多名日本士兵累倒了,其中五名士兵不幸死亡。训练之前军官的命令是,在训练过程中谁也不能喝水壶中的水。当人们打开死亡士兵的水壶时,人们发现水壶中的水没有丝毫减少。” 这只是一次训练,只是一个士官的口头指令,水壶还一直在手边触手可得,日本人这样极端的精神和信仰令人难以置信。
不过武士有一些信念即便放在当前也令人肃然起敬。从武士角度来说,“如果一个人的威望通过财富来体现,那么这只能让他们难堪,武士提倡的最高美德就是俭朴。”这对于拜金盛行的世界来说不能不说是一股清流。
他们还认为,当人生的义务和个人的快乐出现冲突的时候,沉溺于自己欲望的人是一个十足的弱者, 只有能够体会苦中作乐才能让自己成就更高。这也使他们和崇尚自由的西方人很是不同,西方人认为,敢于为了自己的幸福而去破除旧规陋习是一个强者的标志,可是日本人眼中的强者,则是那些抛弃个人幸福而忠诚地履行自己义务的人。因为“坚强并不是表现为在你的反抗上,而是表现在你的牺牲上”。日本人相信生活的磨难能够把自己“身上的锈”渐渐磨掉,只有这样才能够成为一把锐利的宝刀。这点和我们从小被时常激励的宝剑锋自磨砺出,梅花香自苦寒来基本一样。不过他们的信念更加深入骨髓,而我们好像更多是被强加或者偶尔给自己打打鸡血。
然而,还有一些日本人,似乎另一番景象,显得十分恬淡,或者是忧伤。
他们似乎喜欢陶醉于自然的乐趣,赏月、赏菊、远眺新雪;或者插花、品茶、修饰庭院。很多日本家庭会像哆啦A梦和樱桃小丸子那样,每年到樱花树下野餐、在枫叶飞舞中郊游;去北海道滑雪、富士山泡汤。而且他们待人更是彬彬有礼,甚至不辞辛苦的施予帮助。所有这些让人无法将他们与好战侵略等字眼联系在一起。
日本人还喜欢在自己的文学作品中描写厌倦和忧伤,就算感动也是很克制的温情。他们更理解命运使主角最终走向悲剧的结局,或者是为了隐忍的感情而触动。
想到当前评分高得离谱的寻梦环游记,貌似得到全国人民一致好评,然而我却对此类一如预料的误会冰释前嫌好人最终好报结局欢乐大团圆的匠气老梗和刻意编剧已经审美疲劳到难起波澜。就像如果在真实的生活国足如果杀进世界杯我将鸡冻不已,然而假设一部电影或者小说中即便是国足夺得世界杯的结局不仅不会使我有一点感动而且可能还觉得好笑一样。我认为文艺作品中展示的幸福更像自欺欺人的编造杜撰,而描绘的苦难则往往来源于真实生活。也许在这个方面我更理解日本人的审美一些。
日本人这些天壤之别的表现,令人想起英国诗人西格里夫·萨松的诗句: 我心有猛虎/在细嗅蔷薇 (In me the tiger sniffs the rose)。对于日本人来说,可能是难以出现这样的画面,看起来他们更加倾向极端。在细嗅蔷薇时,是温良恭俭的日本人;而一旦当心中的猛虎被唤醒,眼中就只剩残暴和执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