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观《血沃春华—济南“四五”烈士祭》有感
近日,观看了红色纪录电影《血沃春华—济南“四五”烈士祭》,我思绪万千。在那个战火纷飞的年代,一场场腥风血雨,一个个共产党人不屈不挠的身影,不断在眼前浮现。
影片以邓恩铭等“四五”烈士群体为创作主题,通过专家解读、烈士后人的采访、情景再现和珍贵史料特效制作等多种技术手段,为我们呈现了从1927年国共合作破裂、大革命失败之后,直到1931年4月5日,邓恩铭、刘谦初、郭隆真、吴丽实等22位“四五”烈士在山东济南的斗争历史。他们用自己的满腔热血和奋斗的青春,为民族独立与解放,谱写出了坚守信仰,不屈不挠的壮丽诗篇。
红色影片,讲述红色故事,赓续红色血脉。在那段惨烈的时间里,被杀害的党员和革命群众达31万人,其中共产党员就有2.6万人。在白色恐怖下,党的事业面临着自诞生以来最为严峻,最为错综复杂的斗争形势。由于叛徒王复元的出卖,山东省委也遭到了极大的破坏,邓恩铭、刘谦初等人为恢复重建山东省委,艰苦卓绝前赴后继,让革命的火种燃遍广袤的齐鲁大地。
济南这座有着光荣革命历史传统的英雄之城、红色之城,是全国六个建立共产党早期组织的城市之一,也是山东党组织的发端之地。党组织指导工人运动,组织发动农民暴动,在全国革命处于低潮之时,济南地区出现了一段革命的小高潮,这与冒着危险活跃在济南的这些革命志士密切相关。无数革命志士从这里出发,怀揣革命理想和共产主义信念,披荆斩棘浴火前行。“四五”革命烈士群体,面对白色恐怖,他们毫不畏惧,义无反顾,开辟了一条可歌可泣的对敌斗争之路。
他们的一幕幕斗争历程,向我们展现了一个个共产党人为人民谋幸福,为中华民族谋复兴的初心使命。用实际行动诠释了“我是谁?”“为了谁?”邓恩铭在面对老家有难来信求援的时候,不动用手中的权力为家人牟利;面对王复元的贪污罪行是零容忍,坚决将其开除出党。他面对恶魔铁骨铮铮、从不屈服。邓恩铭牺牲前奋笔写下的诀别诗“卅一年华转瞬间,壮志未酬奈何天。不惜唯我身先死,后继频频慰九泉。”表现了革命壮志未酬的遗憾和慷慨就义的大无畏精神,用自己的鲜血唤醒国人,奋起抗争这黑暗的旧世界。与张文秋同时被捕的刘晓浦山东蒙阴燕冀堂这个大地主家庭,属于典型的富二代。他有着一个非常完美的家庭,本可锦衣玉食,当好他的富家阔少,但他视富贵如浮云,眼前的舒适富足的家庭生活,毅然踏上革命的道路,去追求革命的真理;追求为了劳苦大众的得解放,他义无反顾。面对敌人的威逼利诱,发表个脱党声明就可放他出去。刘晓浦坚决不写那样的声明,因为他有坚如磐石的信念,为了共产主义信仰和革命事业,不惜慷慨赴死。他的精神感召刘家人,先后多人参加革命,有5位家人为革命献身。他们不屈的革命精神,在我们的心中,树立起了一座伟大的丰碑。
一方绣着一朵怒放红梅的白手帕,在狱中浸染了鲜血,它是刘谦初、张文秋这一对革命伴侣革命旅程的见证。在狱中,当张文秋将洗净的红梅手帕再次递到丈夫手中的时候,早已泣不成声。他们嘱咐自己的孩子,永远记住济南这个地方。我们看到此情此景,无不为他们的精神深深打动,忍不住双眼噙满了泪水。
在白色恐怖中,组建临时省委的吴丽实,在生命的最后时刻,舍生忘死考虑的仍然是保护党的利益和革命同志,延续革命的火种。他凭着顽强的意志,挺过了遭又一遭的严刑拷打,直到牺牲的那一刻,敌人仍然不知道他的真实身份。郭隆真同志拥有极大的勇气和反抗精神,“揭开花轿的门帘”,把封建旧礼教抛开。她三次入京请愿,六次被捕入狱,她宁死不屈。
李敬铨(历城遥墙鸭旺口人),在山东党组织被破坏严重的危难时刻,他来到济南组织成立中共济南特委(亦称特支),任特委书记,济南党组织很快得以恢复,并组织领导了多次工人斗争。1931年1月李敬铨被捕入狱。在狱中,他面对敌人的酷刑,始终保持了共产党人不屈不挠的本色。面对敌人的诱惑,他表现十分坚定。28岁的他拒绝了反动当局以每月80元大洋俸禄的收买和王用章之流的劝降以及物质引诱,表现了一个共产党人的威武不屈、富贵不淫的高贵品质。
1931年4月5日,一个风雨如晦的日子,国民党反动派对邓恩铭、刘谦初、郭隆真、吴丽实等22名共产党人,进行了疯狂屠杀。他们直到生命最后时刻,仍然牵挂党和战友,再一次把党称作“母亲”。他们面对敌人的屠刀,不曾低下革命者高高扬起的头,英勇就义。他们中年龄最大的41岁,最小的仅仅20岁。
共产党人的一腔热血正气,唤醒了一个沉睡的世界,为他们深深爱着的大地,迎来了黎明的曙光。清明追逝者,鲜花奠英烈。《血沃春华》震撼人心,理想之光不灭,信念之光不灭。我们永志不忘他们为之流血奋斗的伟大理想。在教育教学工作中,不忘初心,牢记使命,砥砺前行,立足岗位锐意进取、埋头苦干。
漫步泉城街头,如今的繁华盛世,是无数革命志士抛头颅洒热血换来的,我们更应加倍珍惜来之不易的幸福生活。回望百年征程,感悟一段段红色记忆中凝聚的精神力量,我们不断汲取前行的力量。每年清明节,各界代表都要到烈士墓前,进行祭扫,缅怀革命先烈的丰功伟绩,传承革命精神。记得上小学的时候,在老家遥墙我作为一名学生代表还参加了祭扫李敬铨烈士活动,至今对当时的庄严肃穆的场景记忆犹新。1987年“七一”前夕,济南市委在鸭旺口村为李敬铨烈士重新竖立了花岗岩的墓碑,让人们学习他们的革命斗争事迹,缅怀永远的英烈。
在新的时代,我们面临新的挑战,更应该弘扬“四五”烈士的优良革命传统,他们的革命精神将永远是我们心中耀眼的丰碑。
让我们永远铭记这22位革命先烈,他们是:邓恩铭、刘谦初、郭隆真、吴丽实、雷晋笙、刘晓浦、党维蓉、宋占一、刘一梦、朱霄、李敬铨、孙守诚、车锡贵、陈德金、王锡三、纪子瑞、孔庆嘉、任守昀、李华亭、王凤岐、赵洪功、于清书。
“四五”烈士他们的英名将永垂青史,令人敬仰 !
2021年9月17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