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文转自知乎,原文链接:请问各位大牛语义网和知识图谱是什么关系? - 梅老公的回答 - 知乎
https://www.zhihu.com/question/59804196/answer/331972186
语义网1999年左右由TBL(Tim Berners-Lee)提出,他老人家是万维网之父,一直贼心不死的想把万维网更进一步。万维网好到不行,但是最主要的问题:人是主要的消费者。也就是说,人要来读网上的信息,这样又慢又累,还没法发挥万维网的所有潜质。要是机器能直接理解和消费万维网该有多好!于是,他老人家就向这个方向先走了一步,并学着马丁路德金同志的演说,也宣称自己有个梦想。原文如下:
Berners-Lee originally expressed his vision of the Semantic Web as follows:
I have a dream for the Web [in which computers] become capable of analyzing all the data on the Web – the content, links, and transactions between people and computers. A "Semantic Web", which makes this possible, has yet to emerge, but when it does, the day-to-day mechanisms of trade, bureaucracy and our daily lives will be handled by machines talking to machines. The "intelligent agents" people have touted for ages will finally materialize.[6]
看!他说,我有一个梦......
然后为了能让机器(或者说你写的应用)理解网上的内容,他和W3C的一帮家伙一起,制定了一堆标准,这些标准说:你可以用这样的格式和方法把结构化的数据加到现有的网页里,这些结构化的数据,还有一个更牛的名字,叫语义。这样,现有的万维网就成了语义网。
然后大家就和他一起练,风起云涌了一阵子。但是有个大问题:谁来把结构化的数据(就是RDF语句们)一点一点地加到现有的网页里(这个动作叫做semantic mark-up)?拥有网页的人说,我没有动力这么做,谁也不给我什么好处!
这下子语义网的革命运动进入了低潮,并且在低潮很长时间,就像国足差不多。到了2006左右,突然有了linked data(其实就是语义网技术的一个实现),大家又乐了一把,的确有些不错的应用,连Pinterest,Twitter等都用了一把,但是没有让人眼前一亮的感觉。
革命就又进入了低潮。终于到了2012,大牛谷歌,天天练PageRank, MapReduce,练得有点烦了,于是想起了语义网。正好,谷歌已经推广了http://schema.org,再加上DBpedia等等,看起来时机成熟,于是就在饭前便后的空余时间里,推出了知识图(knowledge graph)。
知识图依赖于几个关键的技术组件, 其中语义网的主要技术构件成为了知识图的技术核心。于是语义网的同志们十分高兴,觉得语义网终于找到了组织。
现在,知识图基本上成了语义网的同义词,而且牛的不行。慢慢看看吧,希望好日子不远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