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时候,你是我的依赖
长大后,我是你的靠山
你养我长大,我陪你变老
如果说谁能一直关心我们,那一定是亲人
要说亲人中最关心我们的,那一定是父母
我有一个朋友,他爸爸在50多岁的时候,得上了帕金森病。有一次我陪他回老家,他爸爸看到他的时候,脸上自然流露出了那种发自内心的笑容。喝下午茶的时候,我发现他爸爸的右手,没拿茶杯的时候,不自主的一直抖动,拿茶杯的时候,就不抖了。每次他爸爸伸手去拿茶杯,我朋友都会看着点,怕他爸爸拿不稳烫到了。
晚上,慢慢陪他家里人吃完饭之后,他爸爸想出去散步了,朋友二话不说,就搀扶着他爸爸在家后面的小路慢慢走。有多慢呢,感觉就像是刚学会走路的小孩子那样,步子小,还颤颤巍巍的。看着他们有说有笑的远去,我也想起了在家的爸爸,我都很久没回家了,也不知道他们二老怎么样了。
在回租房的路上,我对我朋友说:“你对你爸爸真有耐心啊,真孝顺。”
朋友跟我说:“你别看我现在能说会道的,其实我小时候5岁才会开口说话,是我爸爸,不厌其烦地教我识字,说话,不断地鼓励我开口说话。而且吧,我打小就做事情慢,比如穿衣服,别的小朋友,咻的一下就穿好了,而我往往要花上几分钟的时间。我爸从不会催我,他会不断的给我加油打气,后面我对穿衣服慢慢熟练之后,速度也就跟着上来了。你说,现在长大了,轮到他变慢了,我哪能催他啊,鼓励他都来不及呢。”
前段时间,我在网上看过这样一篇文章:一个中年大叔,他老爸也是得了帕金森病,行动缓慢,这个中年大叔跟我朋友的做法完全不一样。站在他爸爸前面,经常很不耐烦的催他爸爸:“我说你这老头,能不能走快点啊,慢吞吞的,你是乌龟吗你是。”有时候甚至上手拽他,推他爸爸。后来采访后得知,原来在他小时候,他父亲的性子也是很急,经常催他做事请快点,有时候甚至还上手。看完这篇文章后,真是令人唏嘘。
我们的一举一动孩子都会模仿,通过自己的行动影响孩子,让孩子在潜移默化中变得更优秀,父母做好了,孩子自然而然也就变得优秀了。
那么,就有父母这样问子瑾导师:“那么,应该怎么当好孩子的好榜呢?”
子瑾导师给我们支招:注意这三点,你也能给孩子当好榜样。
一 父母做不到的事情,不要要求孩子去做
小时候,大家常常会有这样的疑问:“为什么大人不用学习,却要我们去学习呢。”这句话虽然大人会觉得小孩幼稚不讲道理,但其实正是问题所在。一个只会嘴上告诉孩子读书很重要,而自己整天却沉迷于玩手机游戏、刷抖音、追剧的家长是不能让孩子真正信服的。很多父母会苦口婆心地告诉孩子要常阅读,可自己却从不看书,孩子一松懈就批评他。这些行为孩子通常都会看在眼中,这对孩子的教育是完全没有帮助的。
二 父母要求孩子之前,必须先做好自己
教育孩子是一个润物细无声的过程,我们成为父母,更要言传身教,要不断完善自身,在让自己变得优秀的路上,孩子会自主的通过对比,不断反思自己的一言一行,从而向父母靠近,这是一种无形的力量,比跟孩子讲大道理有用得多。父母以身作则的同时,更能让孩子感同身受。只是一种良好的亲子相处模式。
三 从生活中点滴给孩子树立榜样
保持良好品格:父母要宽容大度、诚实守信,不在背后评论他人,控制好自己的情绪,只有自身做好了,才会影响孩子成为拥有良好品质的人。
遵守社会秩序:要遵守社会公德,例如不逃票,走斑马线等绿灯,公众场所不大声说话,时刻注意自己的言行会不会对别人造成影响,只要能做到这些,孩子自己也会形成潜意识规则,懂得约束自己一言一行,做一个有责任感的人。
孩子的成长过程是不可逆的,作为孩子的引导者,父母应该重视自己是孩子的榜样,应该对自己严格要求,要懂得学习和时刻反思自己,改掉自己的不良习惯。
家庭教育是一门艺术、一门学问,极其深奥又通俗易懂。其核心是:父母要言传身教的去影响孩子。
如果觉得我这篇文章有帮助到你,请关注订阅加评论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