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很久没写简书,好几个朋友都问到最近怎么不写了,看来还是有人在看的,是好事,我得继续。
出去澳洲旅游的时候脑子里就有两个小人的声音,一个说让自己彻底放松,不用写游记,另外一个说,每到一个地方还是应该写一篇作为记录,最后我被后者说服了,还安慰自己,旅游玩回去再根据朋友圈回忆,一起记录整理也是一样的。结果,回国了,证实患有懒癌症和拖延症晚期的自己,的确还是没有写游记了,总觉得朋友圈已经差不多涵盖很多内容了,但是仔细想想,并非如此,而随着时间的推移,很多曾经让自己心动的小细节或许都已经慢慢淡忘了。所以,我觉得应该自我批评,深刻检讨,我告诉别人最难的事情就是开始和坚持,比如我写简书,一旦中断就得需要花更长的时间与自己内心的恶魔作斗争,继续开始花了我差不多一个半月的时间,这还只是件生活中的小事。好习惯的养成并非易事,而对它的舍弃却可以是那么容易,想想都不划算。
2
在自我斗争要捡起简书的过程中,其实我在放弃游记的记录之后也有偶尔想想素材,前段时间感觉有个很不错的点,但是隔了一段时间似乎可以拿出来沉淀的东西又忘记了。我想写"名字的重要性",起源是学校马上要有翻转课堂的试点班,我是小组成员,教学主任在qq上让我加群的时候,写对了我的名字,多小的事情,但是当时却在心里说,终于没写错了。之前有几次领导通知什么信息的时候,都会把我的"园"字写成"圆",或许因为我的脸型给大家留下了太深刻的印象,抑或是他们大都是高圆圆的粉丝,我还在学校群里面纠正过一次,但是偶尔还是会有错,于是我发现名字还是挺重要的。
很多孩子,还没出生,父母就已经绞尽脑汁想尽办法帮孩子取一个好名字了,各种含义包含其中。有的是希望孩子能够拥有某种品质,有的是希望孩子以后能够拥有某种生活,有的是希望孩子的命中能够五行之中什么都不缺。我的名字比较随意,最初因为爸妈有了两个儿子之后,希望有个女儿,恰好我来到他们身边,他们觉得算是圆满了,所以取名应该是圆圆,中间想过女孩子是不是应该取"媛",但是最后居然是因为觉得小时候比划少点好写,所以改成"园",听起来貌似我爸妈对我的智商不是很肯定。无论最初的那个原因是什么,它毕竟是那个一直伴随着我们的东西。名字,可以让你认识一个人,可以让你与一个人的关系变得比不知道的时候亲密,可以让你觉得一个人与众不同。旅游的时候,路上会遇见很多人,但是大多都是不知道名字的过客,我记得我们遇见Joey的那个无助的晚上,我和卉子跟他解释我们的处境,他居然主动提出带我们去他家等朋友回复的住宿消息,表示感谢后,卉子转身去开车,我走了一步之后,回头跟他说By the way, what's ur name?他回答Joey并且伸出手来,我跟他握手告诉他我的名字,再回到我们自己车上,告诉小伙伴们,他叫Joey,friends里面那个名字。得知了他的名字,好像我已经交到了一个朋友,突然变得亲切和温暖起来,真的是莫名的小小心理变化,却又是真实存在的,即刻就发生的变化。在Domino点披萨的时候,服务员会问what's your name?然后拿餐的时候,他们会喊名字而不是号码,这个小举动我觉得很赞,会让我觉得与店员距离拉近一些。还记得刚带完的毕业班,因为临时接收,所以需要尽快记住学生们的名字,有个男生经常可以在我上完课回去办公室途中遇到,开始他都是仰头走过去,应该是觉得我不认识他,所以没必要打招呼吧,后来有一次我停下来问他,FYX你干嘛总是去那边?他有点惊讶地笑着说,我上厕所啊。我不解地问,这边不是有厕所么?他说因为那边人更少。这次之后,他跟我说过,原来老师你知道我名字啊,我说当然啦,我都知道呀。然后他每次见到我都笑得很开心,有时晚修课间还跑上讲台来找我玩一下。前几天看到一本书上,某知名教师说,班级也是需要有个名字的,这样会让你这个班与其他班不同,不只是简单的数字班级,我觉得很有道理。名字不仅仅对人来说很重要,对于事物来说也是不容小觑。旅游的时候,我负责语言部分,所以没太关注具体游玩地点,只有大方向,事后我发现其实这样并不好,做了攻略的人对于自己去过的地方可以脱口而出那些地名,我现在觉得那也是一件值得称赞和学习的事情,跟别人描述的时候,他们是更愿意听到"我去过一个海滩,那个地方很美……"还是"我去过一个叫阿波罗湾的地方,她在墨尔本的大洋路上,那里很美……"?所以类比到人身上,不少地名或许景点的名字也都是花费了心血在里面的,我们过去游玩,它们给我们带来快乐和享受,我们是不是应该知道它们的名字以示我们去过,并且我们尊重和喜爱它们呢?
3
最近的我在阅读一本书,她的名字是the seven habits of highly effective people,我要知道自己在看什么,所以我需要知道名字,我觉得好习惯的养成真的很重要,所以我选择看这本书。希望我能有具体的收获,比如某些具体的我可以说出名字的术语以及它们可以带给我什么,而我又去实践了什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