母亲十二年前离我们而去。那一刻,我瘫倒在地,无力起身。从此,便是无父无母之人,如同浮萍,飘悠不定。父母在,人生尚有来处;父母不在,人生只剩归途。时隔这么久,当日情景仍恍如昨日,不敢回忆。
那时,女儿只有两岁。屡次进房间呼唤外婆,遍寻不着。她哪里知道,那个最爱她的时常带她去看海的外婆已经不会再回来了。
许是办丧事那几天太劳累,接下来两三天竟能沾床就睡,一觉至天亮。心里犹疑:原来日子也没那么难过,心也没那么悲伤。这样也好,母亲在天上一定不希望我们过于悲伤。
原来,不是这样的。那种深入骨髓的痛是慢慢渗出来的,偶尔会给你致命的袭击。
首先要挨的是除夕。第一个没有母亲的除夕,怎么样都不对劲。各种农村的习俗让我们手足无措,更难的是年夜饭。没有母亲炒的润饼菜,没有母亲的忙碌的身影,更可怕的是,从今以后,就是这样了。心被狠狠一锤,痛得无法呼吸。要怎样,才能回到过去,你还在我们身旁?
每逢佳节倍思亲,真是这样。家家户户粽子飘香时,又要想起往年。母亲总是早早买来粽叶,浸泡在水中,连缠粽子的绳子也是自己分叉浸泡。炒得发亮流油的五花肉和糯米,香菇、各种海鲜、各种豆,母亲只翻转几下,在我们还眼花缭乱之际,粽子已挂起来了。我们总是问:什么时候熟?母亲没有停下包粽子的手,微微一笑:去玩一圈来就熟了。
没有学会母亲包粽子的技艺,成为一生的遗憾。之后,每逢端阳,总会有人送来粽子。想着这辈子再也尝不到妈妈的味道了,心酸不已,悲从中来,久久难以平息。
母亲识字,平时也看书看报,是她们那一辈村里少有的文化人。大家上寺庙抽的签,不理解其意思,总要来问母亲。我看过母亲一本厚厚的解签书,当时看起来有点深奥,便越发佩服母亲。
她和我一样,也追剧。记得她最爱《烟雨蒙蒙》和《橘子红了》,重拍了《情深深雨蒙蒙》后,她仍反复看。现在,这部剧每逢假期重播,我总要想起母亲。那时,劳作艰辛,儿女众多,家务繁重,如若没有向往美好的细腻的心思,是无法如此的。
只是,那段家人共同观看电视的日子再也不会有了。那时,电视很小,颜色也很不协调,偶尔还会出现令人讨厌的雪花,必须派个人去调整天线方向。现在想来,多么温馨。因为,不管看的是什么剧,你知道,母亲一直在身边。多年后,买了房子,家很敞亮,电视非常大,画质音质超好。可是母亲看不到了。于是,心痛不已,泪水决堤。
与友人带着孩子们常到家乡的大海边游玩。总要记起儿时,退潮了,母亲去挖海蛎、花蛤,抓螃蟹,我们在家里等着鲜活的海鲜下锅。母亲全身被海水浸湿,裤腿上还有泥沙,却一脸欣慰地望着津津有味吃东西的我们。每每吃到鲜甜的小海鲜,忆起母亲讨海回来的样子,总要湿了眼眶。
梦见母亲,还是多年前的样子,穿那套熟悉的衣裳。午夜醒转,哭湿了枕头。仿佛归来的候鸟,无处栖身。
这许多年来,还一直有种幻觉。或许这是一场梦,醒来就好了。不敢写一个字,一下笔便抑制不住悲痛,写长文更是心神俱伤。
人间四月,桃李芳菲。但,于我,人生只剩归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