农村老百姓的钱大多用在哪
我今年四十五,现在在苏州打工,自己一直感到很是不错。不错的感觉是比较出来的,他和去年的自己比,和前年的自己比,感到自己一直在进步,精神认知在提高,物质生活也在提高。以前出门上街一碗面条还看看价格,选择青菜面,现在上街一碗面条外,还加一笼包子。物质的提高离不开金钱,我记事起就知道钱是个好东西。
我家是苏北农村,8岁的时候,我爸爸和爷爷分家,一家四口人住三间草屋,下雨时家里也下雨。我家隔壁是上海下放户有钱,四间瓦房,平时吃饭隔三差五的有鱼有肉,小我家是早晚玉米稀饭,中午玉米饭就着咸菜汤。我还算懂事,知道家里没有钱,吃不了鱼肉,这个时候爸爸妈妈经济来源是家中几亩地,棉花,玉米,小麦。八几年的时候,农民种地是要交上交给国家,交粮食,一年四季的收成是交了上交后所剩粮食和养了一年的两头猪。那个时候爸爸妈妈除了吃饭就在地里干活,有时候我和妹妹的学费钱多挺紧张的。父母亲分家后的第四年,把家里的草房屋顶翻新,换上新的草,这一年家里下雨天不漏了,父母几年的积蓄也没有了。九零年的时候,父亲到海里捕鳗鱼苗,给人家打工,按照老板收入的百分之十拿薪水。当然老板是我舅舅和姨兄,父亲打工3年,母亲一人在家种田,父母亲艰苦了几年后,在我初三这年,狠心翻建了房屋,四间瓦房,九一年,这一年我家欠了不少钱,过年时有人上家里要钱,父母说了很多客气话,人家才走。我二十四的时候,九八年结婚,这个时候父母亲开始种蔬菜了。结婚那个时候要彩礼钱,三万,有二万多是借的我们村做铁屑生意老板的,说好钱只不过是帮忙走个面子。结婚后,家里的钱听母亲说所剩无几了。
这个时候,我们农村外出打工的,地里大棚种蔬菜,辛辛苦苦一年下来,手里多少不同余钱了。每年逢年过节,家里面伙食也好了许多,鱼肉想吃就吃了。在2012年,父母亲又把房子拆掉,重新建了新房,花了老两个人的全部积蓄。这个时候父亲母亲一个年纪60岁一个61岁,我在苏州打工十几年,打工的钱在苏州一个角落买了房。我自己的经历,家里的经历,邻居的经历来看。我们普普通通的老百姓的钱,第一花在房子上,第二是子女教育和结婚上。假如一个百姓家里有人生个大病,这家人会出现钱荒的。
寻常百姓家,钱多花房屋;养儿养老一辈子,忙忙碌碌不顾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