谈论温尼科特,一定要把温尼科特的理论术语给各位交代一下,否则我们会进入一个术语对术语的迷宫,把各位搞得一头雾水。温尼科特留给精神分析及儿童心理学的遗产太多,要我们慢慢来继承,例如他的创新理念、反教条的精神和好奇的劲头。温尼科特儿童精神分析观的最显著特点是把母婴关系放在了最重要的位置,始终关注儿童生命最初阶段的心理发生和发展,以及母婴关系的质量,他认为这是儿童能否成长为一个身心健康个体的核心。
温尼科特的儿童精神分析观,可以从儿童人格发展、儿童心理发展、儿童心理动力几个方面来了解。
温尼科特作为英国精神分析学三剑客之一(另外两位是克莱因、安娜),虽然地位显赫、影响巨大、追随者众多,但却从未建立学派。同时,温尼科特与克莱因、安娜这两位英国精神分析代表人物的不同在于,温尼科特接受过系统的医学临床训练,始终在儿童医院从事儿科和儿童精神分析临床工作,这使温尼科特有机会在实践中检验自己理论与现实的贴近性,并以此作为儿童精神分析理论的基础。
儿童人格的发展;温尼科特用虚假自我与真实自我来表述他对儿童人格发展的理解。在温尼科特看来,虚假自我是母亲没有适应婴儿的心理发生和自我发展,不回应婴儿的情绪,不积极满足婴儿的需要,不给婴儿提供促进性环境,反而让婴儿顺从母亲,按照母亲的要求活动而发展出的一个隐藏婴儿真实意愿的自我。虚假自我最大的特点是,通过使真实自我隐藏起来而保护它,被迫以顺从的自我来求得生存。温尼科特认为,虚假自我是儿童人格中必须的,它是自我的防御机制,是我们必须的心里装备,但是如果虚假自我太强大走向极端就不健康了,例如一味的顺从、让步,会导致儿童严重的失败感,出现人格障碍。温尼科特认为,虚假自我的形成与母亲的镜像作用有关;所谓镜像作用即镜子不但有正向的映照作用,也有错误的误导功能;温尼科特把母亲的脸比喻为一面镜子,儿童在镜子中看到的东西,取决于他对母亲脸的感受;母亲脸部的反应对婴儿来说就是一面或认可或拒绝的镜子,在这种映照中婴儿形成真实或虚假的自我。
儿童心理的发展;温尼科特对客体理论关系最突出的贡献就是提出了“过度客体”的概念。过度客体是指内部现实与外部现实之间所体验到的中间领域。温尼科特在与母婴30年的工作中发现,儿童通过对他的第一个“非我”对象(过渡性客体)的利用才能达到一个相对独立的阶段;温尼科特认为,过度客体是儿童的第一个“非我”所有物,儿童在自己的主观全能感中创造了欲望的客体,如乳房,并相信自己能够完全控制它,满足自己的某些需要;但是,当母亲的乳房不在时怎么办?温尼科特认为,有些物质可以作为一般的过渡性客体起到替代过渡性客体的作用,例如一块柔软的毛毯、一块旧的衣服、一个毛茸茸的玩具、一块尿布或熟悉的声音等,都能让儿童保留母亲的气味或有着同母亲的慰藉相联系的特征。这些过渡性客体对儿童来说很重要,父母要知道它们的价值,尽管它们很脏、很破,但是它们能够让儿童保持体验母亲慰藉的连续性,毁坏它们对儿童来说是毁灭性的打击,会给儿童带来不安全、焦虑和抑郁等情绪,影响儿童与外界的联系。同时,过渡性客体在儿童心里的发展中还起到促进儿童区分自我与非我的作用,帮助儿童发展出现实检验的能力,促进儿童的幻觉从错误幻觉向现实换觉得发展。
儿童心理动力的发展;攻击性,一直是精神分析学说中一个不能回避的概念或理论主张,弗洛伊德提到它,克莱因看重它,温尼科特在意它,但是他们对儿童攻击性的理解和应用却各自不同。对温尼科特而言,攻击性等同于活力与动力。他认为攻击性最早来自于婴儿先天的吸允和咀嚼,随着婴儿的成长,攻击性的性质在改变,这一变化完全与环境的好坏有关;在好的环境中,婴儿的攻击性逐渐得以整合,不再具有杀伤力;在不好的环境中,攻击性则以破坏的、反社会的方式表现出来;温尼科特指出,攻击性是一个重要的发展性力量,婴儿攻击性是否能够健康发展,取决于母亲对婴儿攻击性的接纳和引导,如果母亲不能应对婴儿对她的攻击,尤其是母亲对婴儿报复时,攻击性就会发展为破坏性的,成为婴儿人格的一个特征。温尼科特忠告各位母亲,要允许婴儿或幼儿发展和表现攻击性,母亲要能接纳婴儿的攻击性,引导婴儿发展出建设性的攻击性,温尼科特曾经用一个比喻来形象的说明攻击性的意义:“谁能说出火在本质上是建设性的,还是破坏性的?”
儿童情绪的发展;精神分析学派对儿童情绪发展的研究和临床实践主要集中在焦虑、抑郁和担忧上面,这也是经典精神分析被人们称颂最多的方面;对温尼科特来说,他特别关注抑郁和担忧。温尼科特认为,抑郁是一种成就的标志以及情绪发展的正常部分,不能把它仅仅认为是一种疾病状态,他特别反对克莱因的“抑郁样心态”,认为它隐含着疾病。在温尼科特的儿童精神分析观中,抑郁有以下的意义,一是抑郁是一种能力,是儿童心理发展成熟的表现;二是抑郁是一种情感障碍,是由于早期环境失败导致的情绪发展受阻;三是抑郁是为了避免抑郁的伤痛而动员起来的防御;温尼科特告诫精神分析师,健康的抑郁根本不需要治疗,而是要容忍和等待。担忧,是温尼科特对儿童情绪发展的又一个思考重点。担忧,这种情绪能力是弗洛伊德发现,克莱因格外强调的一点,温尼科特对此也非常看重;他认为,婴儿的情绪要发展出“担忧”的能力,这种情绪既有积极的意义,也有消极的作用,从积极方面来看,担忧是婴儿愧疚心理不可或缺的功能,担忧能力,不仅是婴儿愧疚心理的表现,也是与婴儿责任感的培养相关。
无论是儿童人格的发展、儿童心理的发展、儿童心理动力的发展、还是儿童情绪的发展,都是为了这个儿童朝向正常的孩子、健康的孩子这个方向发展,使这个儿童成为一个身心灵健康、能力全面发展、心智成熟的个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