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简书上看到咪蒙这个名字,忽然想起我在深圳实习的时候好像遇到过一个叫这个名字的编辑。那是一个很清闲的部门,到下午的时候办公室里才会来些人。依稀听到过有人开玩笑地说:“我们咪蒙老师大作家啊。”语气酸酸的奉承,让我印象深刻。不知道当时遇到的那个平平常常的媒体从业者是不是就是今天的现象级公众号。于是就去加了公众号找《贱人》,《玻璃心》这两篇文章看。
看了以后觉得哪里怪怪的,仔细一想是,作者在文中塑造的那种弱者的形象,那么理所当然,盛气凌人,我从来没有在现实生活中见过。真的,人群中有百分之多少的人会在别人拒绝帮助自己后当面指责对方说:“你那么有权有势,凭什么不帮助我。”心里或许难免会这样想,口德不好的人甚至含沙射影几句,但像咪蒙的文里举出的例子那样直接指责对方不提供帮助的真的相当少见。同样的,在周围有人拎着我们拎不起的名牌包,开着我们开不起的豪车的时候,大多数人会把自己内心深处的嫉恨表现出来吗?
我想咪蒙之所以会遇到那么多奇葩的事,那是因为作为小有名气的媒体人,她每天所要接触的认识不认识的人比我们普通人多了几十上百倍。所谓林子大了什么鸟都有,她遇到了,听说了许多此类故事,多到影响心情,需要写几篇文章发泄一下也就不足为奇了。奇怪的是,这两篇文章为什么会激起读者那么大的共鸣,明明我们手头并没有握有太多值得索取,嫉恨的社会资源,上一次有乡下的穷亲戚找我们帮忙可能是一年前的事,而且人家对你卑躬屈膝,千恩万谢,至于哪个女同事蛮横要求你不要背你在香港一咬牙买下的LV更是只存在于你自己的幻想里的事。
恕我冒昧,我认为这次的传播时间可以概括为“污名化弱势者”。我们这个社会贫富差距太大,底层人民的生活过于困苦,缺少尊严。当他们带着这种困乏来到你面前的时候,你内心深处要求平等,怜悯弱小的那一部分会受到触动。但是你没有办法用行动来回应这种触动,你没有能力帮你的表弟找一个工作,你也不可能卖掉你的LV来给你表侄女买一套像样的羽绒服,所以你的内心失衡了。这是一种不舒服的感觉,所以你讨厌那些导致你内心失衡的弱者。但你不可能对自己说,这人真讨厌因为他过得那么惨,因为他向我求助。所以你在他们的话里话外听出了他们仇富,他们道德绑架。然后对于一篇充斥着“low 逼”这样明显的不雅词汇的文章,你毫不犹豫地点赞转发。
污名化弱势者从来就是一种麻痹自己的良心的有效策略。咪蒙只开出了指责他们“仇富”,“道德绑架”这两剂药方,还不能够包治百病。让我再来做些补充。下次你看到新闻报道说清华北大的招生中农家子弟越来越少,不妨这样想,“到现在还在种地的家伙脑子肯定聪明不到哪里去,而他们生下来的小孩自然比较笨。”;下次看到留守儿童自杀,“那些父母既然不好好抚养,干嘛要把他们生出来呢。”;为你美甲的安徽小姑娘,每天工作十二个小时,吃着营养可疑的外卖,“她们做个几年就就结婚生孩子啦,安徽人本质上是很懒的。”;小动物被虐待,“它们是上辈子做了坏事,这辈子本来就是来偿债的。”
怎么样,是不是很方便呢?你的观点背后不需要有证据的支撑,也不需要考虑它们对他人对社会对你自己会有什么样的后果。毕竟你只是一个普普通通的小白领,在这座竞争残酷的城市里你也是弱势群体。
另外又浏览了一下咪蒙其他文章的标题,发现既有表示婚姻一定要门当户对的,朋友必须是同一阶级的人的,也有表示跨不过阶级等等的障碍只是你们不够相爱的。于是默默取关了这位逻辑混乱的老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