诗人故事NO.40
三言两语了解 正始时代
时间:公元232-265年
代表人物:阮籍、嵇康
诗歌特征:你可以理解为,白色恐怖下的玄言玄语和疯言疯语。
1
公元263年10月。
司马昭被封晋公,位相国,加九锡,开始了司马家族篡权之路。按照惯例,接下来要上演的就是:曹魏傀儡皇帝曹奂下诏加封晋爵,司马氏谦让一番,然后再由公卿大臣"劝进"的完善戏码。
在这一出改朝换代的大戏里,一份由大臣代表奉上的“劝进书”至关重要。
非常不幸的是,阮籍被委以此“重任”。
或许司马家一直好酒好官地养着阮大名士,就是为了这一天。
无奈之下,阮籍用酒精麻醉自己,在半醉半醒的状态下完成了这份《劝进表》。同年冬月,阮籍去世。一代名士烟消云散,也宣告着一个时代的终结。
2
正始为齐王曹芳的年号。
这个阶段曹爽与司马懿明争暗斗,是魏、晋易代之前政治环境最为险恶的时期。历史上的正始只有十年时间(240-249),但常规意义上,文学史家们将上溯至232太和六年下延至265年甘露元年约30年的时期,统称为正始时期。
由于社会政治环境的原因,这个时期的作家并不多,常被提及的不过阮籍、嵇康、何晏、王弼等数人。之所以要把它当做一个独立的文学时代,就是因为它一变建安之体,表现出一种独特的文学精神与风格,而自成一派。
所以在文学史上,建安、正始相提并论。
3
正始文学独特面貌的形成,有两大重要原因。
一是险恶政治环境的影响,曹魏祖孙几代好文重才,身边聚集了几乎全部的知名文士。因此,当时文人士子与曹魏集团的联系就较为紧密。这也是当时司马氏急于要摧毁的社会力量。何晏、夏侯玄、嵇康这些人都是当时的名士,有的直接出来捍卫曹氏,有的因与曹氏有关系不肯趋附司马氏,就都被剪除。
《晋书阮籍传》就说“魏晋之际,天下多故,名士少有全者”。这种情形对文人形成了极大的压力,所以在文学中表现出了空前的苦闷和恐惧。
另一方面,玄学思潮兴起。
玄学源自于汉末的清议,真正形成一种广泛的社会风气,却是在正始时期,所以有“正始玄风”的说法。正始时期,玄学之所以有长足的发展,盖因当时的政治环境黑暗,当时的士大夫们苦闷彷徨,开始寻求哲学上的出路。此外,王钢解纽导致儒学的式微,名士们更多的将目光转向了老庄之学,试图寻求一条心灵的解脱之道。
这一方面有两个出名的“大师”,叫何晏、王弼,他们细细研读老庄哲学的三本经典:《庄子》、《老子》、《周易》,合称为“三玄”。他们为这三本书加上自己的注解,同时也融入了自己的哲学观点,一时成为玄学大家。
4
文学从来都是社会的产物。
魏晋之交的政治局势动荡不定,曹魏政权旁落,各路权臣交替登台。先有宗室曹爽大权独揽排除异己,权臣司马懿蛰伏数年之后,终于249年以高平陵之变打了一次漂亮的翻身仗,从此为司马氏长达百余年的统治奠定基础。
在这政治漩涡中心的士大夫们饱受了身体和心灵的双重折磨。尤其是紧紧团结在曹魏当权人身边的文人集团后裔,可以说是经历了一次又一次的心灵暴击。以往固信不已的家国之道在一次次的价值沦陷后,信仰瞬间崩塌。
于是道家思想开始兴起,他们在痛苦中寻求心灵的归宿和出路。
对人的精神境界的探索是魏晋玄学的主要特征。
从正始玄学的王弼之圣人精神境界的探索,到竹林玄学的阮籍、嵇康对士族知识分子的精神境界的探索,再到西晋玄学的郭象将两者合二为一,标志着魏晋玄学对精神境界的探索的最后完成。长达百余年的哲学裂变,数代知识分子终于以他们的血泪经历,完成了中国哲学史上一次伟大的探索。
5
关于有和无,从来都是中国人的正反两面。
我们对于魏晋的玄学和清谈,向来有太多的误解。
千百年来,后世的学者文人们义正言辞的批判清谈误国。历史这面单向镜,只能照出扁平的人生,而魏晋之交正是社会变革最集中的时期,这其中蕴含的人性的复杂岂是只言片语所能道破。
正始文学就是在这丰厚、复杂的土壤环境中孕育而生,它的厚重并不能以体量来衡量,也正是因为它的稀薄,反而让它在中国的文学瀚海中,显示出了一种四两拨千斤的力量。
正始文学是属于竹林七贤的。
在险恶的政治环境和玄学风气的影响之下,正始诗歌与建安时期相比发生了重大变化,这可概括为三个方面:一是由进取的豪迈、乐观变为退避的苦闷、恐惧;二是由执着于现实的慷慨多情变为向往自然的玄远超逸;三是由对时代苦难的悲悯和同情变为表现个人的愤懑与反叛。
也有评论家称之为“竹林文学”。
6
竹林文学以阮籍、嵇康为代表。
嵇康将玄学从王弼的政治哲学层面转化到人生哲学层面。他的主要成就在于他的文,在诗歌方面虽然不乏精品之作,但毕竟数量较少难以达到系统解读的程度。
嵇康最终成为政治斗争的牺牲品。关于他被处死的原因,其实有些狗血和无语,但不可否认的是,他的死亡最终成就了他的高洁人格,从而让他在中国士大夫心目中的名士神坛里屹立千年不倒。
阮籍是竹林七贤中另一位举足轻重的人物,这个偏执的家伙一生写的诗名字都叫《咏怀》,他用数字给他们排队,从一到八十二。
这八十多首《咏怀》诗向来被评为旨意幽远,蕴含深刻的哲思与理性,具有浓厚的玄学色彩。
7
作为建安七子之一阮瑀的儿子,在父亲的荣光下,阮籍一直苦苦挣扎在出世和入世之间,他用深沉的诗作实现了对人生困境的理性思索,以及对人格自由的追求。他的文章也同样精彩,《大人先生传》最为精彩,其中深含的齐物论思想,可以说是他对困苦人生最终的安慰。
短短的一生,他从政治格局最终走向人生格局,用文字包罗出终极宇宙的宏大命题。他疯癫而无奈的度过了一生,可以说是正始玄学的最佳代盐人。
正始玄学的特点是崇尚自然,强调适情和适性,它一方面激发了人们超逸的情怀,另一方面,激发人们的锐感和沉思。换句话说,魏晋玄学对老庄哲学的衍生和壮大,丰富了中国人关于“无”的内涵和外延。
这是阮籍他们最了不起的地方,也是正始文学至于中国哲学史的意义所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