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们常说啊“酒香不怕巷子深”,“是金子总会发光”,大家做好自己该做的事情就好,该来的一定会来的。
安心做自己,是大家都喜欢的方式,与世无争嘛。耕耘好自己的一亩三分地,弄的再风光花样,自己身上没货也是不行的。
不过我们最终的目的,不还是得到别人的认可,让自己的价值发挥更多作用。只是我们认为,做好内在,是比较长久的方式。
毕业工作以来,见过不少工作的内容,并不是把时间花在内在上。
比如做社交APP的,注册马甲,搬运很多别处的内容,给用户点赞和评论;
做微信运营的也类似,加工一些网上的内容输出出去。做广告的,自点广告,虚拟转化;
做销售的,注册一堆QQ号和微信号,批量加人,虚构成交额和收益。
似乎大部分精力,不是花在做好自己的产品价值上。
经常看到,一些分析文章上说到“流量”这个词。
字面上理解,就是人流量呗?一个车站一个商场有多少人流,一个网页有多少浏览量,一个关键词有多少点击,一个APP有多少下载量……
也就是说,两层意思:一个是连接数,有多少条路通向此地;一个是动态连接,这个数量是某个短时间内的数,会随时变动的。
为什么要说“流量”?它很重要吗?有什么关联?
因为,我们的产品要发生作用,首先要被大家知道才行啊。
线下开了门店,做个APP,卖个什么东西,有人才能有卖的对象吧。别人又不会自己找上门。
并不是说产品已经供大于求了,而是目标人群接收信息的渠道里,还看不见我们。
流量自然是越多越好,产品才会卖得出去。
有一个笑话,某店铺一年顾客千万,但是光顾,只看不买。那有什么用呢?
有流量,才有后来的可能。而且即使一千个人只有5个买了,有千万的流量,数据就不少了。
为什么不花功夫,提高产品价值,让更多人觉得好呢?提高转化率,不是更高效吗?
但提高流量,却是所有行业中,大部分精力花费所在。
因此流量入口,非常重要。
这就像水管口,谁有了,就有了流量源头。
为什么BAT大规模搞并购,抢着手机硬件,应用市场,直播,内容,这些都是流量入口,用户在那。
拿百度来说,搜索引擎就是重要流量入口,大家上网必经之地。
百度几乎垄断了PC端80%的流量,要想网站被人知道,就得给百度交钱,买品牌专区或者关键词。还要当心,竞品买你的名字当关键词。
一些知名平台品牌专区的价格,一个月就高达百万。在百度“竞价排名”的机制下,交更多的钱,才能比别人又更靠前的展示机会。
比如做互联网金融。用户可能会搜的关键词就那么几个,竞价排名,付费越多排名就越靠前啊。
然后就看到,那些互联网金融平台,在百度推广上上演“军备竞赛”,理财、网贷、P2P等词价格一路攀升。
“一个月投放100万?都别想砸出一点动静。投放一千万,那只是刚算入场”,秦元鑫称,各家平台的一年的线上推广费用,已开始以亿计算。
“到了后期,自己平台的关键词点击,都到了几十元,我们和员工要求,大家把我们的官网,放入收藏夹里,千万别点关键词搜索”,
这些渠道就那么几个,它们牢牢占据了用户的时间,不找它们能怎么办呢?
所以就有了搜索引擎优化,应用商店搜索优化以及各类优化。让机器认为我的网站有用户,有原创内容就行了。
这些渠道也不是一直地位稳固的,大家发现自媒体是个效益高的渠道。
“互联网金融养活了一大批金融自媒体号”,高川是一家广告公司主管,这两年接了大批互金平台的单子,投了一圈后发现,还是微信自媒体的投资回报率最高。
效果有多离谱?
高川记得有一次,随便挑了几个自媒体给一家平台做投放,“一个晚上涌进去的用户,挤到平台宕机,注册页面都打不开”。
投入的钱不多,效果这么好。大家都看到内容营销的好处了。于是纷纷找自媒体做广告,或者自己做起微信公众号。
天天原创内容也是件苦差事,哪有那么多废话讲。。于是各种优化又来了,各种标题党+硬广文章,批量产出。
占个流量入口,坐地收租,并不是互联网巨头才行,你也可以的。
群控、网赚、广告作弊、色粉变现、微商、刷量等各种灰产,在流量的管道中,也分了一个自己的管道出来。
比如,你不是推广做活动吗?注册送多少钱,我用机器或者人工给你注册个上万,小钱不就变大钱了。
你就是不送钱,你也得交广告费不是。我还是可以用机器和人工,达到你的广告指标,赚到广告费。
还有微商,你以为只是朋友圈打下广告,卖点东西?
有了群控系统,虚拟出来的那么多用户,可以帮我们做更多的事。帮别人刷榜啊,阅读量啊,卖点名不副实的便宜货啊,或者小小黄片。
程序化操作,自动上钩。不也跟坐地收租类似了。
具体的情况,有许多详细描述的文章,我引用的话也来自它们。整理了一下在这里:
以上,我们其实就像……像……
电影《楚门的世界》中那个楚门一样,
我们看到的,其实都是别人想让我们看到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