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日深圳医疗展参展感想:
中国人的产品竞争,80%处于无序竞争阶段,有品牌意识,但很多都缺乏品类意识。基本上一出手就是在产品属性层面恶意竞争。好一点的拼产品操作,拼空间;差一点的,就赤裸裸的拼价格,拼客户,渠道下层到底,没有渠道空间可言。
这就是中国现状。
那么造成这种现状的原因,有很多。
1、在生产层面,工厂核心技术工人的职业操守,还有工厂老板的整体薪酬体系,不足以让这些人严守秘密,高薪挖走,或者用钱收买,技术很容易就流走了;或者工厂的标准流程化程度低,工人的技术更大于工厂的系统程序。
目前板材的加工技术,核心技术就那么一点点,只要普通资本力量的工厂,就可以轻松达到。
技术的快速扩散传播,是一个主要原因。
2、销售层面,现在,品牌公司采用代理经销制,这种体制能够有生命力的前提是产品溢价必须要高。那么,也就造成产品市场价格虚高,必须要虚高,否则难以支撑这个系统的活力。
那么问题来了,大量同质化产品的呼啦进入,造成产品的属性层面竞争激烈,以前引以为傲的优势不再明显,取而代之的是大量属性同质化的产品涌入竞争,就会造成消费者心中的产品属性的正常化,普通化。那么,也就难以支撑高溢价的模式。那么原先的高溢价渠道就会有一部分慢慢转入低溢价、低价产品的竞争序列。
这个过程,谁最受益?
终端使用类型客户的拥有量多者,就会占有优势,量大。那么,这种量大的刺激,就会激发进一步的低价竞争。也就是这类产品还会继续降价。
3、经营者层面
核心经营者,大多不具备“营销策划的本事”,眼里看到的是产品竞争,心里想到的是价格竞争,公司推行的是黑猫白猫理论。
这是大部分经营者的理论现状。
4、团队层面
产品的高溢价竞争序列,很难培养出核心的、大的销售团队。原因很简单,因管理能力的欠缺,高溢价,需要“高资源”,无论是设计师指定层面,还是甲方指定层面,均无法实现“普通业务人员的销售推进” 需要老板自带“政府、行业资源”,且这些资源,老板又不敢也不能公开共享。
也就是,这种序列产品的牛逼业务,势必会形成离开后成为老板的强力竞争对手。
产品的低溢价竞争序列,更难培养出忠诚的、稳定的销售团队。就因为低价产品很好拿到货。
出路在哪里?
怎么走出这二种序列,形成“销售团队稳定、客户资源稳定”的产品营销系统?
请思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