他是一个很特别的老师,的的确确是个“充满热情而又富于个性的教育”老师,他就是被孩子们亲切称为“爸爸老师”的赵新远老师。
赵新远是我的学生,这点我很自豪。那年,当我看到他被评为“平桥区第八届十大杰出青年”的报道后,才知道他已经成为了我的同行,而且他在教育领地已经做出了卓越的成绩。后来,我们联系上了,他的平凡而不简单教育事迹深深感动了我。
毕业后通过招教考试,他就顺利地成为一名人民教师。当他来到学校报道后,狭小的校园,陈旧的校舍,稀少的学生,他这才理解了什么是偏远的山区小学。刚刚进职的喜悦一下子被冲走,他很失望,他也曾跟很多老师想法一样,把这里当做跳板,三年后就调往其他学校。但随着与孩子们的一起生活,随着孩子们情不自禁把他这个单身汉叫做“爸爸老师”,他逐渐产生了改变这里教育的想法。
首先,他勤奋学习,不断提升自己。在偏远的小山村,在寂静的夜晚,在孤独的日子里,他总是会听网课,写教案,写活动策划,写教育随笔等。他曾仗剑走天涯,参加各类活动,比如第三届未来教育家研讨会,马云乡村教师邀请函,甚至到香港、新加坡及马来西亚等地游学……就这样,通过理论学习与实践活动相结合,他不断提升自己认识,丰富自己眼界,站在国际的高度上来重新审视我们的乡村教育。
理想信念的支撑,让他开始给乡村孩子带来福利。这里的孩子,大多数是留守儿童,不仅个人行为习惯不好,而且思想的教育更是缺失。他就从一点一滴做起,教孩子讲卫生,有礼貌。大大小小的活动已经记不清楚了,唯记的他都亲自带着孩子们慰问附近的孤寡老人,把文明的种子一点一点种在孩子的心中的那些场景。
为了这些乡村孩子能与城市孩子享受一样的教育资源,他可谓用心之至。缺少英语老师,他就在网上发起“大手拉小手”活动,招募自愿者活动;缺少图书馆,他四处游走,筹措资金,建立起“蒲公英图书馆”;缺少教育资源,他跟国内某知名学校建立友谊学校,实现同步课堂……
他就是这样一个人,默默地为乡村教育做出自己微薄的贡献。当中央电视台来采访他时,当地的教育部门才知道这件事,让这些领导措手不及。难怪有人说,他过于“迂”,竟然不把领导放在眼里。可是,他真的迂吗?
一个对乡村教育投入了全部热情的老师,一个被孩子称为“爸爸老师”的小伙子老师,他曾经点燃了乡村教育之光。愿我们每一位教师心里有爱,做一个自带光芒的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