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概是悲观主义者吧,每次面临一种关系的诞生,窃喜之余,总会有何时何因会终止的念头一闪而过。究其原因,可能是心中“天下没有不散的筵席”的念头过于根深蒂固。
人的各种关系大都如抛物线般。不管何种开头,经历过高潮,慢慢便归于平淡,最后或好聚好散、或无疾而终、或讪讪离场。能够终其一生保有的,要么是至亲好友,要么是兴趣爱好。
因此,参加日更任务不久,虽然笔端艰涩,却也努力耕耘,因为很怕简书之行也会无疾而终。
写文阅文,成为了日常。
对着千日百日更,望洋兴叹的同时,也当作目标来追。
对着行云流水般的文章,自叹不及的同时,也有意识地增加自己的知识储备。
对着惊才艳艳的创作者,自知拍马难追,只能眨着星星眼,拾掇失落的心。
羡慕归羡慕,引起自卑就不好了。于是就调整自己的心态:收获不论,只管前行。
不管怎样,我想我的日更如投币进扑满一样,每日一动手,日积月累,总能使两位数变成三位、四位数的。
这种恍若回归学生交作业的岁月——写前焦灼不安写时踌躇满志写完轻松惬意,这种没有功劳也有苦劳的事情,却希望能够成为一日三餐一样的日常。
也曾想过改日更为两三日更或周更,只是唾弃自己的之后坚持了“日更”。因为太了解自己:凡尘琐事,安逸心理,一旦松手,往前奔驰的马儿就只会寻觅低嗅眼前的花草,再不去想“诗与远方”,更别提那仿若梦境的星辰大海。
“计划永远赶不上变化”。
当自身能力不够时,外界一个小小的变化,自己内部就人仰马翻了。
因此,日更任务触礁工作时间时,这种悲哀就明晃晃地体现出来了。对于一二十分钟创作一篇洋洋洒洒、汪洋恣意的文章的人来说,这根本就不是事。
可是,我不是其中之一。
如果继续日更任务,那就要熬夜。偶尔一两次的熬夜也无不可,但长期就不能够如此了。毕竟身体是本钱,我不能本末倒置。
思来想去,“日更”就戛然而止了,只能“偶感”了。
“偶感”是“最是那一低头的温柔”,感受那“水莲花”的“不胜娇羞”;“偶感”是对繁杂琐事的深入浅出地思考,“才下眉头,却上心头。”;“偶感”是对天地万物细致入微的感知,触类旁通地体悟。
总之,“偶感”是对日常生活的记述、思索和领悟。
也像存钱进银行,没有能力一掷千金”,惊艳全场,只能“零存整取”,不辜负自己的承诺。
从日更到偶感,是“鱼与熊掌不可兼得”的无奈,是梦想对现实的妥协,是笔耕不辍的决心。
砥砺前行,只为初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