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年高考成绩发布后,钟芳蓉决定就读北京大学考古文博学院。消息一出,围绕钟芳蓉“676分的高分”“留守女孩报考北大考古系”等话题引发的巨大关注和讨论一直没有间断。
当谈及经历,钟芳蓉的留守儿童身份是无法回避的,面对较差的家庭条件,那么钟芳蓉是如何逆风翻盘的呢?除了个人的努力,更重要的是家庭教育。
家庭教育的基础是认可教育。
尽管不在钟芳蓉身边,钟元位和刘小义夫妇十分注重孩子的教育问题,因为没什么文化,在外的这些年吃了很多亏,夫妻二人希望孩子能通过知识改变命运。
钟元位和刘小义夫妇省吃俭用过日子,也要把钟芳蓉送去上学,村里人不理解钟元位,“女孩子送去读书,还送去贵的学校!”钟元位反驳:“都是一样的呀,没有分男女。”
在中国还有很多家长抱着类似的想法,读书无用,女孩读书更无用。
一些家长认为不管学历高低,将来都要外出打工,混一口饭吃的问题,何必操那么多心。对于女孩子,他们则认为女孩子迟早都要嫁人的,何必在她们身上糟蹋钱,最后便宜了别人家。
因为这种狭隘的思想,他们对孩子的学习置若罔闻,任由孩子的学习“自生自灭”,只要混到初中毕业就可出去打工,只要成年就可以找个人嫁了。
家长对教育的漠视,是一大批留守儿童的悲哀,让一大批孩子从开始就处于了不平等的地位,未来的发展被一句“读书有什么用”扼杀在了摇篮。
钟芳蓉母亲刘小义说:“女儿终于有了出息,可以改变自己的命运。网上说她是留守儿童,她的孩子以后不会成为留守儿童,他们可以一家人开开心心地在一起。”
正是这种远见,为钟芳蓉今日的成功打下了基础,击垮留守儿童的,不是父母不在身边,而是父母没有远见。
好的家庭教育是相互理解
几年前,“狼式教育”大火,一众家长纷纷效仿,关于对孩子的教育,上手就是“严”“准”“狠”,在打骂中教育孩子;后来“放养式教育”盛行,家长对孩子最大限度地容忍,释放天性,追求自由。
虽然说家庭教育方法的好坏是没有标准答案的,每个家庭的情况不同,采取的方法也应该因地制宜对症下药,但是对孩子管教松弛有度是不二法门。
外出打工的父母普遍存在一种想法,我自己辛苦点,挣多钱,回家给孩子花,难得见一次孩子,他想要什么东西我就给他买,书包玩具零食,能想到的都给买。父母在与留守儿童相处的时间里,更重要的是言传身教,而不是一味地买买买。
受疫情影响,春节过后没有去复工的钟元位和刘小义夫妇给女儿过了一个生日,其中真情溢于言表,外出打工没有时间陪伴也得到了女儿的理解。减少隔阂,言传身教,相互理解,是钟元位和刘小义夫妇最想做的事。
钟元位和刘小义夫妇对女儿很是关心,有时间就打电话,但怕女儿学习压力过大,所以在电话里总说“尽力就好”,这四个字在采访中让钟芳蓉落泪了,她理解父母的苦衷,也知道父母的无奈。
好的家庭教育不是控制,不是放纵,而是相互理解。
让孩子为她自己而活
“考古女孩”之所以上热搜,更多的是因为选择专业冷门的原因,那么面对如此多网友的不看好,作为钟芳蓉的父母是怎么看待的呢?
母亲刘小义说:“我们本来就对她付出很少,她好不容易喜欢一个专业,我们还要怎么反对她呢?”
他们尊重女儿的选择,哪怕在很多人不看好自己女儿的情况下,也坚定地站在了女儿的一边。
以前网络上流行一个金句:有些鸟儿不会飞,就生一窝蛋,让它们去飞。说出为人儿女所面临的一个现实问题,孩子是为自己而活,还是为父母而活。
想让孩子不输在起跑线上,很多家长从小培养孩子的兴趣,又是跳芭蕾又是练钢琴,从来不问孩子自己喜欢什么,就像电影《三傻大闹宝莱坞》的法罕,父母将自己未实现的理想加注到孩身上,他有自己的兴趣和爱好,却迫于父亲的压力不敢去追寻梦想,一直活在伪装出来的好孩子人设里,自己却得不到快乐。
当孩子有自己的理想,有自己的方向,父母应该放手,应该尊重孩子的选择。
教育家朱永新说:我认为最好的教育就是帮助人不断成长,不断超越自己,帮助人更幸福地活着。家庭教育不单单是关乎孩子,在其中父母也是不断成长,不断完善。
对于家庭教育,远见是父母应该具备品质。如果你曾经没有意识到这方面的问题,我希望你从今往后可以重视,正如《银河补习班》里父亲马皓文说:“爸爸也是第一次当爸爸,也会犯错”。
对于留守儿童的家庭教育问题,认可教育的重要性,与孩子相互理解,尊重孩子的选择,十分重要。
也许生活所迫不能陪伴在孩子的的身旁,但也要尽力做一个有远见的父母,不拖了孩子后腿不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