也许真的是书读的太少了,我竟然不知道“女王朔”之称的京味作家家赵赵。上周六下午和一位年阅读量超300本的“书虫”朋友泡在省图书馆,一个书架一个书架一个作者一个作者地选书。然后赵赵的《丫头儿》就在不经意间被她抽出来,递给了我。
这是一本硬皮精装小书,比平常的书短一些,封面简洁干净,奶白的底色,只有书名、作者,再加上一帧小小的照片:一个梳齐耳短发,偏头带个红色蝴蝶结的小丫头儿。小脸圆乎乎,眼睛黑亮黑亮望向远方。翻开封面后是一张土黄色布纹纸,然后是一张白色铜版纸,第三页就是书籍目录,收录着两篇中篇小说《王招君》和《丫头儿》。没有其他书必不可少的自序、代序,封底什么作家推荐、评论。出于职业的敏感,不看内容,冲着这书的风格,我就爱不释手地欣赏琢磨了半天。
回来的公交车上,我便先抽出这本书翻看起来,文字直白浅显,情节不曲折费劲,阅读起来并不用耗费多少脑细胞,所以不到一天时间,这本书便被我翻完了。看似平淡无奇的文字,淡静如水的情节,读来却发人深思,看完笑中带泪。
《王招君》与《丫头儿》分别以大龄女白领王招和三岁小女孩丫头儿的眼光打量亲情。
《王招君》的主角王招是个35岁的外企女白领,勤快,脾气好,人云亦云,随和,绝不有个性,别人聊天永远只当“应声虫”,绝不发表意见。这样一个老好人,却不招人待见,男同事爱挤兑她,经常和她开不敢在其他女同事面前开的大尺度玩笑,女同事由此给她取个浑外号:王招君,意思她挺能招猫递狗的。
等到她的母亲和妹妹出场,我们方才理解了王招这种近乎懦弱性格形成的原因。她几乎等于一个家庭的弃儿,从小就被安排和一个耳背的姥爷生活在一个破旧的老楼里。父亲去世,妈妈改嫁后也只带了妹妹去,她甚至连那个新家都没有去过。而这一切安排用她妈妈的话说是“姥爷岁数大了,习惯了王招照顾”,此外就是“不然这房子就被小舅占了”,可见她不仅是她妈妈自私下的“弃儿”,还她妈妈功利的工具。
上帝给你关上一扇门的同时,会给你打开一扇窗,所以不招人待见的王招拥有旺得让人嫉妒的手气。可是每次幸运的手气却每每给她带来晦气,比如流产、离婚、被炒鱿鱼什么的。可悲的是,她妈妈和妹妹平时从过问她的生活,而每次年终得奖的时候,她们才惦记起王招的手气,然后找个机会强拿强要。除了相依为命的姥爷,王招从她至亲的妈妈和妹妹身上,感受到的永远是自私和功利的亲情。
《丫头儿》情节并没有多少戏剧化,只以一个三岁小女孩的视角审视的各种亲情关系,交织着不大的圈子里各种喜事,丧事。然而却深刻地解释着人性,尤其是亲戚间的貌合神离,刻画分析得淋漓尽致。丈夫长年支边只能投靠姐姐,因受不了姐姐的怠慢而自觉搬走,丫头儿妈心底生出“亲姐姐嫁了人,就有了人家更亲的人了”的感悟,想起小时候一起上房下河,不免伤心。而她姐姐又何曾不是念这一丝血缘相连,而没有直接赶她走呢?她们的姐妹亲情,最后因姐姐大学生儿子打架偷表被抓,妹妹不肯帮忙藏赃,姐姐“没哭出来的眼泪瞬间把心冻得死死的,她把表放回兜里,像退后了一万步”,这次冷脸后,丫头儿妈和姐姐从此各自安身立命,丫头儿连心心念的大表哥婚礼都无缘得见。
赵赵在书里发出“时代就像天上的一块云,刚还笼在脑袋上,似乎一直被罩着,稍回个身,再抬头,已到天边”的感叹,而自私又功利的亲情又何尝不是如此?曾经以为的手足亲情,也终究有土崩瓦解的一天。
正因为那一丝血脉相连,所以亲情占尽了亲密关系的先天优势。然而,即便如此,亲情并不见得比后天培育的友情、爱情更高尚,更纯粹,更真诚。
亲情是一袭华美的袍,爬满了自私功利的蚤子。
文/林叨叨 插图来自网络
声明:原创文字,转载请洽作者授权
作者:林叨叨。资浅写手,资深吃货。曾怀揣新闻记者梦而不得,目前从事地产文案策划,任内刊主编,业余码字愚人娱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