先说结论:所有心理问题的根源,都是自尊水平太低导致的。
看过很多心理学方面的书,自己也深受各种心理问题的困扰,在一点一点努力克服掉自己身上,诸如自卑、指责型人格、讨好型人格、焦虑依恋型人格之后,我逐渐意识到,所有心理问题的根源,说穿了,就是自尊水平太低导致的。自尊水平提升了,所有的心理问题自然也就迎刃而解了。
莎士比亚说,没有自尊心的人,即近于自卑。
别林斯基又说,自尊是一个人灵魂中的伟大杠杆。
苏霍姆林斯基还说,人们将永远赖以自立的是他的智慧、良心、人的尊严。
那《人性的弱点》中,卡耐基认为,人与人之间关系的本质是自重感,所谓自重感就是自己觉得自己很重要的感觉,自重感说穿了就是自尊。
每个人天生就觉得自己很重要,是主角,一开始也确实是这样,父母家人都围着自己转,这种感觉是一生下来就打上的烙印,即便后面我们长大了,认清现实,意识到自己不过是个平平常常的普通人,可这种烙印仍在。它甚至进入到了我们的骨髓里,潜意识里,它是构成我们活着的精神食粮,是的,我们就是靠自尊活着的。
自尊会消耗,消耗了就需要补充,就像吃饭一样。如果长期不补充,一直在消耗,就会出现大的心理问题。
1
我姨父就是一个典型的例子。姨父表面上是那种非常温和的人,街坊邻居都夸他人好,在三个姨父当中,他也是最讨外婆喜欢的那个,因为每次来外婆家,他都是抢着帮外婆干活。在外人眼里,他和姨妈感情也很好,恩恩爱爱几十年。
在这之前,谁都没想到,他原来家暴了姨妈几十年。
姨妈是那种嘴巴比较毒的人,当然人是很好的那种,有点刀子嘴豆腐心。但是她喜欢说姨父,说姨父没出息,说姨父四肢发达、头脑简单,笨得像头猪一样,说姨父只会窝里横,在外胆小如鼠,是个懦夫,不是男人。
姨父本身就是个内心很自卑的人,说穿了就是自尊水平低,又木讷不善言语,每次姨妈说他,他又不反驳,被骂得久了,就很憋屈,自尊水平也是一降再降。
他这人又不打牌,不喝酒,不抽烟,也没什么娱乐爱好,他几乎没什么情绪出口,那为了维持自己的自尊水平,他只有通过拳头来解决。
是,你可以骂他人渣(一个男人无论如何也不能打女人),我也在心里骂过,但确实,你会发现他“家暴”的背后,就是极低的自尊水平这一心理问题导致的。
2
更极端一点的例子,大家还记得吴谢宇吗?
对,就是那个北大学子弑母案的罪魁祸首。他的原生家庭是有很大问题的,首先父亲在他高一那年肝癌去世,这对他的心理健康造成了很大的影响。
其次,父亲去世后,母亲对他倾注了太多的期望和爱,这种期望和爱有点让他窒息。
再来看他父亲和母亲的对比,他父亲的形象是“身材高大,会打篮球,情商高,擅长社交,性格开朗不强势”,而他母亲则完全相反,“清高、保守、道德洁癖、自尊心强”。
他父亲在时,这个家庭至少还能在父母的这两种性格下对冲、互补,形成一个相对良性的成长环境。随着父亲的离世,他母亲本身作为一个低自尊水平的人,对他的控制也到了一种恐怖的程度:要求吴严格遵守她定下的规则和条例,而且要求吴每天报账报得很细才行。
这种自尊一直被压抑的状态,也把吴培养成了表面上的那种学习好,懂礼貌,听话的乖孩子,但实际上吴从来没有真实地做过自己。
长期下去,这也势必造成吴了心理的某种畸形和扭曲。再加上母亲因为父亲曾经出轨,在父亲得病之后拒绝亲戚朋友的帮助,让父亲错过治疗,因此英年早逝。吴将父亲的死怪到了母亲头上,再加上他母亲的偏执型人格和强迫性人格,在吴的人生规划中干预过多,尤其是在吴留学的事情上,母亲不同意借钱供他去留学。这可能是吴弑母最大的几个原因吧。
可更深层次的,说到底,人都是有缺点的,但吴在外人眼里是一个近乎完美的学神,这本身就是最大的bug,这种“完美”是装出来的“完美”,极度压抑自己的“完美”,在这种极度压抑自己的过程中,吴的自尊水平怎么可能高呢?必然是一降再降,降到负值,最后走了极端。
3
再说一个我朋友的例子。
我发现大部分中国家庭的教育都是“比较教育”。
我朋友小明从小就生活在“邻居家的孩子”的恐惧中。每次考试完,小明都是战战兢兢。因为他妈每次都要说,“你看隔壁小志考了95分,你怎么才考72分?”
即便有次考得好了,他妈也不是鼓励教育,而是,“这次虽然考了85分,比之前进步很多,但是隔壁小志可是考了100分,你得向他多学习呀”。
终于小明痛定思痛,经过几年的努力,在一次小考中,分数超过了小志。小明满以为这回他妈应该满意了,会夸奖他了,结果没想到的是,他妈淡淡地说,“一次小考超过小志不算什么,只有期中或期末这种大考超过小志才算厉害。”
在他妈的这种“比较教育”下,小明最终学习成绩是上去了,但是原本开朗的性格,变得极其内向、敏感和害羞。
自尊长期被压抑的情况下,一直得不到补充,小明怎么可能心理不出问题?想起一句话:教育最根本的目的是建立完善的自尊体系,所以好的教育应该是“自尊教育”。
4
说了这么多,你可能要问了:
怎么提升自己的自尊水平呢?
自尊问题,说起来,是一个系统问题。它确实可以通过一些方法得到提升,但它是一个缓慢渐进的过程,不是一蹴而就的事情,所以这需要我们给到自己足够的耐心。
自尊有一个简单的分级,从低到高分别是:依赖型自尊→独立型自尊→无条件自尊。
我们绝大部分人停留在第一阶段:依赖型自尊,这一阶段,我们需要通过外物来维持自己的自尊水平,比如我们很容易因为他人的一句批评心情低落很久,也很容易因为得到某个领导一句夸奖而兴奋不已。再比如不少人需要通过豪车、名表、别墅来获得一种虚荣的自尊心。
但我们一旦达到第二个阶段:独立性自尊,我们就可以做到自尊的自给自足了,不再轻易因为外界的影响而自尊受挫了。
至于第三阶段,目前还只存在于传说之中,算是理想中的境界,只可无限接近,可能永远也达不到。因为到了这一阶段,可以说是无坚可摧了,没有任何人任何事,可以影响到你的自尊了。
接下来,我们直接上干货,来点方法论。
方法一:自我暗示
这是我自己最常用的一个方法,每次遇到消耗自尊的事情,我都会不断默念这句话:
“无论我有怎样的缺陷、不足,我都将毫无保留地接受自己。”
一边默念,我还会一边在心里细数自己都有哪些缺陷和不足。还别不信,方法真管用,每次这么默念个三五分钟,我就能平静下来,消耗的自尊也能有效得到及时的补充。
方法二:成功日记本
试着把自己有生以来做过的成功的事情全部写下来,记住是写下来,一个字一个字地写下来,不断更新……
每当出现自尊消耗或自尊受挫时,就拿出来看一看,一个字一个字地在心里默读,你也可以大声地读出来,这样效果更好。
有些人可能要说了,我自出生以来就没啥成功的事啊。
不,你肯定有。这成功不一定要多大,才叫成功。我举个简单的例子,你就是今天坚持跑步跑了5公里,只要你坚持做到了,这也是一种成功。再比如,我今天成功拒绝了老板不合理的加班要求,这也是一种成功。
这些都可以记下来,每天一点小成功,像写日记一样写下来,日积月累,不知不觉,你就变成了一个高自尊水平的人。
方法三:恐惧保险箱
这个方法跟成功日记本类似,可以配套使用。
把你最害怕的事情,一个个写下来,锁进保险箱,隔一段时间,拿出来烧掉或者挖个坑埋起来。慢慢你会发现,你害怕的事情都没那么害怕了,甚至不知不觉就消失了。
5
好了,方法都教给大家了,剩下的就是去践行了。当然我自己也在不断的修行中。
最后,从另外一个维度去看,所有心理问题的根源,是自尊水平太低不假,但本质上也是缺爱导致的。
通常“无条件的爱”是最好的疗愈心理创伤的良药。
斯科特·派克在《少有人走的路》里是这么定义爱的:
爱,是为了促进自己和他人心智成熟,而不断拓展自我界限,实现自我完善的一种意愿。
愿你我都能无条件地爱人和被爱,早日成为心智健全、人格独立的自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