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简介
前端埋点即在产品客户端获取用户行为和使用情况的一种监控方式。通过埋点可以获取到用户行为数据,借助这些数据,我们可以从用户角度出发,升级迭代产品,使其更加贴近用户使用习惯,提升产品使用体验与用户留存率,使产品在市场上更具竞争力。
二、原理
用户在使用互联网产品时,在产品客户端会留下诸如浏览、点击、滑动等交互行为,使用埋点程序对这些行为进行监控和采集,将采集到的行为数据上报给服务器,达到监控与分析的目的。
目前web端产品常需要前端埋点来监控采集的数据内容主要分为三类:
1. 数据类,常用基本数据指标如:PV,UV,每个页面的停留时间,在页面触发了何种功能行为,访问来源等等,对基本数据进行挖掘与分析,还能生成用户画像,行为轨迹等高级数据。
常用埋点基本指标:
2.性能类,常用性能指标如:页面渲染时间、用户与产品交互动效完成时间、网络请求响应完成时间等等。
常用埋点性能指标:
3.异常类,如:静态资源加载错误,程序执行报错。
三、方案
前端埋点方案主要分为三类:
1. 无痕埋点:
比较早的埋点方式,通过监听浏览器全局事件来收集用户数据,所以页面上所有的用户点击等操作行为都会被收集上报。
例如:
可以看出该方案埋点简单明了,与业务代码无耦合,收集的用户行为数据也比较全,但是数据量比较大,无用数据太多,给服务器增加了很大的压力,也无法进行定制化,只能收集常用的基本数据,一般用于粗颗粒度的数据分析。
目前无痕埋点主要采取第三方sdk的方式接入,如:百度统计,虽然是粗粒度数据分析,但也比较全面了。
2. 可视化埋点
通过一个可视化界面进行圈点等方式直接对业务页面进行埋点,这种可视化工具类似于dreamweaver, 所见即所得,通过可视化交互的方式在页面上的元素(按钮,链接等)进行埋点配置注入。
主要原理是在目标产品项目中嵌入开启可视化功能的SDK,通过WebSocket的方式和服务器、前端进行相互通信,SDK会定时收到服务器下发的页面请求;然后会上报页面快照和界面因子信息到服务器,服务器收到信息后会根据界面因子信息对页面的每个元素进行分析,根据控件的类型来标记哪些页面元素是可以被埋点的;最后将可埋点信息交给前端渲染,此时,前端Web页面上展示就的就是可以埋点的页面。
目前市场上已经有比较成熟的可视化埋点方案产品,如:
神策数据:https://www.sensorsdata.cn/product/analysis.html
诸葛IO:https://docs.zhugeio.com/quickstart/
以上两种埋点方案主要依靠第三方sdk提供的服务,sdk供应商虽然能提供尽可能全面的埋点数据,但想达到完全的定制化,获取更复杂的业务埋点数据还是有一定距离。
3. 手动埋点
产品开发人员根据业务分析需求在产品源代码层进行埋点。完全地满足定制化埋点需求,支持各种场景的业务需要,精准可控。但缺点也很明显,埋点代码侵入性大,容易与业务代码耦合,后期维护成本较高,一般公司自建埋点平台系统会采用这种方式。
四、埋点数据上报
前端埋点收集到的数据需要上报给服务端,目前较为常用的方案为三种。
1. 传统XHR请求
优点:可以灵活地设置请求头属性,post请求可以发送大体量数据,满足特定场景的埋点需求。
缺点:数据量大的请求占用带宽资源多,增加服务器压力。页面销毁时的监控埋点大概率上报失败。
2. Image对象
利用图标对象的src属性发送get请求上报数据
优点:上报数据的请求不需要接收响应,可灵活跨域,src请求体量小,速度快,页面销毁时的监控埋点会等上报请求发送完毕,再执行页面卸载。
缺点:无法发送大体量数据,页面销毁时有监控埋点会让页面关闭速度变慢,影响用户体验。
3. Beacon API
Beacon api 是w3c新引入的补充性api,就是用来解决web页面在触发卸载销毁事件unload期间会中断所有异步xhr请求的问题。这个API给navigator对象增加了一个sendBeacon()方法。这个方法接收一个URL和一个数据有效载荷参数,并会发送一个POST请求。可选的数据有效载荷参数有ArrayBufferView、Blob、DOMString、FormData实例。它会保证页面在已经关闭的情况下也会发送请求。
不过它也有缺点:
1.只支持post请求,并且发送的数据量不会像正常xhr的post数据量那么大,最大数据量大小是由客户端(用户浏览器)版本决定的,chrome@70版本测试大概15MB左右。
2.因为是新补充的api,会存在浏览器兼容性问题,如图:
综上,埋点数据上报在上报轻量级的数据时可以采取image src属性进行上报,特定场景需要采集大量级的数据可以改用普通post请求方式,在需要监测用户关闭浏览器时上报数据,首选采用beaconApi方式,若用户的当前浏览器不支持该方法,可降级为image方案。目前很多大厂已采用这种混合式埋点方案,例如:
附录
1. web性能:
https://developer.mozilla.org/zh-CN/docs/Web/Performance
2. BeaconAPI: