接上篇《扬州的清晨》,继续写旅程游记。
从扬州吃了早餐直奔苏州,第二日参观一个代表性的园林拙政园和寒山寺。
拙政园
去了苏州排名第一的拙政园,占地大,气派大,亭台楼阁假山名树,都是这么创意的,长廊景窗,四季如画,每个季节的名树名花,在院中争奇斗艳,我们此去的季节是冬季也有腊梅可赏。印象最深的要属那个雪景的长廊,底部围墙刷成白色,远看如白雪覆盖,如若真的下雪,这白必定透了骨。
可以用宣传片的画感觉下。
拙政的美,还记得是那个佳嘉客亭停留了很久,每一处视觉角度里透着不同的景色,都能感觉到美丽如画的别致优雅。
看了这么多深感古人在建筑上的精巧构思,除了巧妙,还能怡情,可以是一处窗景里望过去的一树枝丫黄色的腊梅花,可以是如船的亭阁寓意吉祥,可以是白墙被雨水长期墨染成了水墨的底,必定配上行行绿竹;而灰白墙带着窗景,那味道似换了绿茶改花茶,锦上添花,书画风在一笑的智慧中感触到宅子的灵魂。古人有趣多了。
说到绝佳的印象深的地方属卅六鸳鸯馆,这里不仅因为馆前水中游鸳鸯得名,而是此处介绍有两个状元同时题词,馆内梅兰竹菊的装饰,但我却对蓝白相间菱形玻璃留下极佳的印象,听导游介绍,蓝色玻璃夏季可以阻挡炎炎烈日,阳光从蓝色块玻璃传透进来,形成束束蓝光,给馆内带来丝丝凉意,冬季,从蓝色的玻璃望到外面的雪景,又会形成独特的视觉效果,的确怡情养性啊。
寒山寺
寺庙很小,看到无数版本的张继的《枫桥夜泊》的石刻,因为千年古刹经过了6次战火和重建,所以不断有文人留下这首诗的碑刻,反而看到很多古人很多种书法的美,对书法又产生了浓厚的兴趣。古刹因千年闻名于世,只因一首诗,听到钟声敲响了。参观时下雨了,池里的锦鲤更加灵动可爱又魅人,它们长得很大,第一次摸了鲤鱼头,感觉滑滑凉凉的,让人惊喜很喜欢。
同里
第二天赶去同里古镇。
到了同里进入古镇景区,被千年古镇的街牌晃了眼睛,立刻升起一颗不虚此行的惊艳。
《同里志》记载,五湖环境于外,一镇包涵于中。镇中家家临水,户户通舟。同里镇有“三多”,名人多,明清建筑多,水、桥多。
街沿着蜿蜒的水自然而然地崎岖向前,沿街隐藏着人文展馆,稍不注意就会错过。了解到了原来古镇的运河是太湖系,沿水而建的建筑群基本保持了旧江南的原貌,坐在船上,行在绿水间,冬日感觉到冰冷,夏季必定凉爽怡人。
同里古镇相对别的古镇是比较生活化的,除了沿水而建的饭馆,深深的巷子里全是生活在此的人家,即使沿着运河走还可以看见很多沿街生活化的场景,即是现在人展示的生活秀。巷子里的人非常友好,即使不是做生意,也要跟小孩开开玩笑。
我喜欢这些深不见头的巷子,在这些巷子里行走,特别有古朴的质感,灰白的晕染的墙面形成了水墨丹青的背景,诉说着历史的沧桑。记得木心曾说过,古代的建筑除了考虑生活起居,还要考虑四季的变化,还要考虑建筑表面因陈年积蓄的灰尘留下的那种印象派的建筑画风,我想这就是那种感觉,即使是做旧,还是可以品位一番。
古镇里面有很多的历史博物馆和古宅,又有很多的故事。其中驻足良久的地方就是退思园了。退思园的院子和拙政园的规模是无法比的。但我独爱退思园。如果拙政园是大家闺秀,那退思园就是小家碧玉。我喜欢小家碧玉,因为小家碧玉不会像大家闺秀那样端持着,时而会让人感觉到可爱灵动和温暖贴心。
退思园里面围湖而建的一套建筑群实在是太美了。环绕一周,每个角度都是景色,抬头有树和假山呼应,进到排排窗户的亭台里,看到窗外的湖水又是一种别样的感觉,累了歇歇脚,坐在石凳上,那景也不放过你,随便一个假山边上必定有一棵静默的古树吸引了你;这步不能太大,要缓缓地流连踱步,然后细细地品位这宅子的味道。夏季必定满池荷花,有池必有成群的鲤鱼,在池中成群的游逸,给园林带来了生气。在一个船坊样的楼阁前坐下,成群的红鲤鱼远远地浩荡而来,仿佛自己立在湖中央,在景色的正中央目不暇接。据说退思园也是84版红楼梦的拍摄地,难怪这种亲切感,的确是红楼梦的感觉,别致精巧雍容华贵。
在一个手工艺人那里买了一个古代木门书签,非常珍贵,那人在此开店几十年,一直梦想做个手工艺人。
旧江南的宅子很大,房间很小,有种包裹着身躯贴身而入的感觉,有二层的楼梯紧够一人行,很有意思,窗子向外望去仅能看到错落的屋顶,于是屋檐尽展风姿,可是丝毫没有压抑感,却感觉很有安全感。
我喜欢同里,美得自然,让我找到一种旧情怀,感受到了旧江南的样子,何尝不是一个精神家园的期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