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先是关注行为的产生
我认为关注分两种,一种是关注人本身,一种是关注内容
第一种关注行为更多的产生在熟人关系、粉丝关系中,我们关注的是他的生活状态,至于他产生的内容是否有意义不重要
第二种关系行为更多是在陌生人关系中,我们只在意他是否能产生我所感兴趣的内容,而不太在乎他的生活状态。陌生人关系中虽然也有出于对人感兴趣而关注的,但是这个时候更倾向于一种粉丝关系,比如我关注了某个大胸妹子,我希望了解这个妹子更多的信息
熟人、粉丝关系——关注人
陌生人关系——关注内容
微博、知乎、贴吧大多是基于陌生人关系,用户关注的动机多是对内容的获取。对3个平台的活跃用户关注数做个大致的估计,微博常有300以上,知乎多在50左右,贴吧只有个位数,我认为这是由于产品的timeline设计以及平台内容的区别而产生的差异
微博的timeline内容绝大多数为140以内的字+图,内容相对碎片化、娱乐化,不需要太多思考。而且内容都能在当前页完全展现,timeline刷起来速度极快,几百的新动态几分钟就能刷完,因此关注成本也相对低廉。
知乎本身是个知识分享型社区,内容长文占比很高,需要展开、跳页等操作,timeline刷起来慢,而且用户本身是为获取知识来的,倾向于关注能产生高质量内容的人,关注成本比较高。
贴吧很多3年以上吧龄的用户,发帖超过2000,然而关注人数仅个位数,包括我自己也是。原因在于贴吧本身就是基于关键字的,天然就对用户进行了筛选隔离,逛同一个吧的,兴趣点都比较一致,产生的内容也贴合贴吧主旨,用户关注这个吧就能获得自己想要的内容,似乎没有太多的理由去关注具体某个人,而且贴吧的timeline推的也很渣,根本没什么用。与之相比的就是豆瓣小组,豆瓣小组也是基于兴趣圈的产品,但是豆瓣小组的timeline设计的极简,1页能浏览2、30条内容,刷起来很快,所以豆瓣小组的用户加入的小组常能破几百,而贴吧用户关注的吧大多都不超过30
因此我得出以下结论
用户刷timeline的成本越低,单位时间内能浏览更多信息,关注行为会越高
关注本身是对内容的筛选,内容越离散,越需要自己去筛选,关注行为越频繁
微博、知乎的点赞、关注产生的推送行为也不同
微博、知乎都有做关注人行为的推送,知乎的点赞、关注推送我用的都很习惯,但是微博的点赞、关注推送却让我很恶心(即便这个人是我的熟人)
知乎由于是知识分享型的社区,用户由于对某个领域感兴趣而关注某个人,关注的这个人他所关注的也是这个领域里的,他所喜欢的内容,很大概率也是符合自己的口味的,相当于变向帮自己进行了内容的筛选。但是微博却相反,微博内容更碎片化、娱乐化,用户关注的人他所喜欢的内容,能跟自身兴趣符合的概率很低(如果QQ空间的点赞也能推送的话,效果也是一样),相当于变向把与自己毫不相关的人的信息塞进了自己的timeline里
原创性强的产品,通过关系链去对用户行为(点赞、关注等等)推送是可以的
原创性弱的产品,除非确认推送的内容是用户感兴趣的,否则还是不要自作主张在用户的timeline里添加不相干的东西(当然,广告另说 :D)
另外,微博上的转发跟点赞推送,虽然显示上只是差几个文字,但是转发毕竟成本高于点赞,转发的内容质量相对要高一些。转发行为一定程度上代表你认可这件事情,你愿意为这个内容进行二次传播,但是点赞可能只是随手一点。比如我看见某个漂亮妹子的照片愿意随手一赞,但是不会把它转发到自己微博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