防卫是一种最具毁灭性的沟通类型,我们既要防止让别人产生防卫心理,也要避免自己对别人产生防卫。
针对评价、支配、策略、中立、优越、确定这六种防卫性行为,吉布分别提出了六种支持性行为:描述、问题导向、自发性、同理、平等、协商。
——《沟通的艺术》(熊猫书院-Neo叔叔解读)
3月31日读到上面的文字,经过这两天的实践,感触良多,记录下来,深入思考和分享。
从和家人的相处说起。
家人们是我的“最重要他人”,家庭是我生活中的港湾,和家人相处的融洽度,强烈影响着我的情绪。
之前的日记中,我曾经记录,回家是一种“磨炼/试炼”,因为我回家后,和家人们相处的融洽度,往往还不如在外面。
我在家中主要有三种“磨炼”:
1、和父母的相处:感觉痛苦的主要在于,父亲喜欢唠叨、指责和挑剔(一些日常小事);
2、和老婆的相处:感觉痛苦的主要在于,老婆容易对儿子的一些行为大发雷霆;
3、和街坊的相处:感觉痛苦的主要在于,经常不回村里,很多街坊半生不熟,打招呼、聊天的分寸拿捏不好。
对于以上三种问题,我发现我都可以从“防卫性心理”的角度来分析和纠正。
1、对于父亲的一些类似指责和挑剔的话语,无论是合理的,还是不合理的,在过去,我的感觉会是,受欺负,不被尊重,憋气,恼怒,羞怒等,而现在我会想,是不是我防卫过度了。
我会尝试放下“防卫心”,无论父亲做的对或错,我进入或不进入防卫状态,这是由我自己决定的,我当然可以选择进入“不防卫”状态。
今天早上父亲说我做的饭,水添的太多了,我挣扎着回应了他一个笑容和点头,我看大他的表情明显放松了一些,而且还解释了应该放几碗水。
我感觉我挺佩服我自己的……,虽然我还没有完全做到毫无“防卫心”,但我发现我这条路真的走对了,继续走下去,我会更熟练。
当我面对父亲的指责而不去进行“防卫”式反应的时候,我这是给予了我自己不受父亲指责束缚的自由。
2、老婆因为儿子出去玩弄脏衣服鞋子,会特别生气,大声训斥儿子,儿子会委屈的掉泪。在过去,我会生气,有时生老婆的气,有时生儿子的气,有时两个人都生,或者生我自己的气。
现在,我首先放下对老婆愤怒的“防卫”,我会试图倾听、理解老婆的心声,她要负责洗衣服鞋子,她喜欢干净,所以她对儿子屡次出去玩儿弄脏衣服有怨气是有她的理由的。
放下对老婆的“防卫”包括:老婆的愤怒不会对我的尊严造成伤害,她不是不尊重我,只是她无法控制她自己的脾气。老婆不会对我维护儿子的做法产生更多的愤怒和组织。
今天是假期,儿子今天被老婆训哭两次,一次因为作业没写好,一次因为玩儿沙子弄湿鞋,我感觉我表现的很好,没有像以往那样陷入他们两人情绪的漩涡。
我从老婆的角度附和老婆的话,让老婆消气,然后耐心告诉儿子妈妈生气的原因。因为我的情绪是稳定的,所以老婆和儿子的情绪稳定下去的速度也很快。
3、和街坊的相处也是一样,放下防卫心,我就可以实践笑来老师说的,对于关系一般的人,露出一个经过联系的“阳光灿烂的笑容”即可。
放下防卫心,可以让这个笑容露出的更轻松些。
我从防卫心可以联想到好多,比如万维钢和卓克都提过的一个策略,人和人打交道的策略,经过科学模拟,效率最高的是一报还一报。
当两个人相处的时候,先假设别人是好的,对别人的示好回应合作,如果别人有问题,我回击,之后如果别人示好,我继续回应合作,这个策略就需要依赖“避免防卫心”这种策略。
还联想到思维定式,我对父亲的防卫心,也是一种幼时形成的思维定式,父亲的指责习惯对谁都一样,说明他不是针对我,只是他自己被这个坏习惯束缚住了,我不能把自己陷入他针对我的思维定式中去。
还联想到同理心、倾听,在进行同理心、倾听之前,如果不放下防卫心,恐怕只能走形式,而不能真正做到同理心和倾听。
还有好多,慢慢来,我要看看这个认知会把我带向何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