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九章如何避免战略陷阱(4)
人性弱点与陷阱(3)
3、虚荣
陷阱五:统帅迷失陷阱
统帅迷失分为两类,一类是政治情结过重,避实向虚;一类是耽于享受,丧失动力。
在中国,有一类老板对金钱的兴趣远没有对名誉、地位、权势以及影响力的兴趣浓厚,也就是说,他们有非常强烈甚至狂热的政治情结。企业家的政治情怀太过于浓厚,企图用情怀或政治理想治理企业,最终将扰乱企业经营。
马克.吐温:“虚构的故事要讲求逻辑,现实的故事则不必顾及逻辑。”
“知人者智,自知者明”,这是生存智慧的绝佳写照。知人者,即知晓这是谁人之天下,这是何样之社会,这是怎样之环境;自知者,即清清楚楚、明明白白地知道自己是谁,有多少斤两。这两句话说起来简单,却需要一生的修行。
另一类统帅迷失陷阱指的是创业者“夭折”。在企业不断发展壮大并获得一定成绩之后,创业者便往往会开始迷信“自动运转”,失去企业创立之初的“初心”,表面上人还在公司,但不抓战略、疏于管理,进取心缺失,虽有统帅之名,但已无统帅之实。
陷阱六:故步自封陷阱
对企业来说,昨天的成功可能成为今天的失败。
故步自封就是路径依赖,盲目维护自己昨天的成果,而对外部环境的变化视而不见,难以接受新事物,不根据行业发展趋势和市场需求的变化而开展新的探索----这样的企业家直接表现出高度的自负,自负到觉得自己讲的话都是正确的,“我们的流程制度都是正确的,我们的方向、团队都是正确的”,最终难逃被市场淘汰的命运。
陷阱七:政商关系陷阱
最后一个战略陷阱-----政商关系,可以说综合体现了人性的所有弱点,也是最复杂的陷阱。
政商关系是中国商界的一个古老命题,中国经济是政府主导型经济,中国式战略从某种角度上来说,是一门微妙的“政治经济学”。在算经济账的时候,也一定要考虑政治账,这是中国的国情。项目的成功不仅要有经济效益,还要有社会效益。政治、经济可以相互转换,转换得好,各得其所;把握不好,要栽跟头。所以,杰出的战略策划应该既能为政府排忧解难,又能为市场增添效益,比翼齐飞。企业在发展过程要考虑政府因素的存在,要做到尊重或亲近政府,但一定要远离政治。中国几乎所有成功的企业家,无一不是极具政治智慧的,而失败的企业家,很大一部分就是落入了政商关系陷阱。
在人类历史的发展过程中,总要有一些敢吃螃蟹的人,所有的改革就是从“违规”开始的,但就是这样一个个“违规”者,把旧体制撕开口子,让路越蹚越宽,他们终会成为一个时代的风云人物。
历史总会清算,有人会平安落地,有人会成为祭台上的祭品,这就是命运的辩证法,改革开放的先驱几乎都要面对这一关。
命运有如万花筒一般,只要有时间,总会转到你期望的那幅画面。但是真正能够成为时间宠儿的,又有多少人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