五月前看照片,发现自己唯一略有安慰的瓜子脸陡然变成圆馒头,一上秤吓得一哆嗦,始觉醒——要减肥了!!!于是开始有意识地减少食物摄入,恢复运动。
然而,没有最震惊,只有更震惊——7月中旬体检竟被告知轻度脂肪肝……这要是5月中去检,不是更严重?
已经不是单纯的有点“肥”了,成病了!虽说是黄灯预警,除了生孩子没住过医院的我还是无法漠视,于是加大力度,少吃,再少吃,水果减半,晚餐喝粥;运动,再运动,快步走、骑车、跑步,学游泳。
下班钟点一到,先冲向摩拜,“急行军”35分钟到游泳馆,跳下泳池,扑腾40分钟,再快步往家赶,途中采买,进门汰烧,活脱脱业余版“铁人三项”。
功夫不负苦心人,六、七俩月减了四斤,八月一个月就减了四斤,眼瞅着朝一道闪电奔去。
可是……真要瘦成一道闪电?“娴静犹如花照水,行动好比风扶柳”的病西施闪现眼前。
在减肥的路上走了仨月,早已习惯了这种出大于进的饮食、运动模式。看着体脂秤上的数据往下掉,每个毛孔都散发着喜悦。只是,减至此,已达标,还需要这喜悦吗?
自己当初为什么减肥?为了瘦成一道闪电?当然不是。
减肥的目的,通常来说,无非有二,一为美,二为健康。无论是为美还是为健康,减肥都是促使身体达到理想状态而采取的手段,是要实施的一系列的行为方式,而不是目的。
然而,我们走着走着就忘记了为什么出发。很容易习惯成自然,甚至上瘾而不自知,陷入把手段当目的,为了做而做的怪圈。
如我,目前已经恢复了健康,继续保持这种出大于进的模式,就成了为了减肥而减肥。
饮食、运动仨月下来亦然成习惯,不如此反而会有点不自在,继续保持一月减四斤的节奏,并不是一件痛苦的事。只是这样减下去,会美吗?会健康吗?
眼前飘过一些女孩子,瘦得前胸贴后背,不但成功地减成了“风扶柳”,还患上了神经性厌食,怕只怕最后壮汉都扶不起。
还有一些人,出于健康的考虑,崇尚迈开腿,一天要走上2万步,3万步,不走就难受, 越走越带劲,由开始走不动的痛苦,迈进愉悦享受的绝佳状态,成“路瘾君子”。
终于有一天膝盖拉响警报,动步就痛。赶紧去看医生,结果检查出半月板变性,软骨磨损……与最初的目的背道而驰。
研究人员通过大量实验与实践发现,通过21天的反复强化,我们就会养成习惯,经过90天以上的重复,就会形成稳定的习惯,如同我们洗脸刷牙一样自然而然,伴随我们一生。
好习惯益一生,坏习惯误终身。无论是药物食品还是行为习惯,不加注意,都会上瘾成痴。
环顾身边,瘾已经不只是毒瘾、赌瘾、烟瘾、酒瘾,新时代下的网络依赖,玩游戏自会上瘾,不玩游戏的刷手机能成瘾,电视剧会追上瘾,买买买也能买上瘾,甚至包括我们读书码字,概莫能外,欲罢不能。
拿自己来说,开始码字后,对于生活中的其它事情热情大减,家务懈怠,小院荒芜,体重增加(跟看书码字长时间静坐不无关系),甚至对最宝贝的儿子也少了关注。
某晚饭后,坐电脑前“奋笔疾书”,身后传来一声“妈……”,接着又听到儿子说了句什么。当时正思绪飞扬,“嗒、嗒、嗒”敲得起劲,略一迟疑没答理,停了会他见没应答,无可奈何道:“算了,还是我自己来吧。”
以前对儿子玩游戏颇多微词,从来都是我冲他瞪眼:“嗨!嗨!嗨!吃饭了!吃饭了!”现在上演的是,我右手拿筷左手划拉放在桌上的手机,嗯嗯啊啊地应付着跟我说话的他,注意力仍在看的文章上,兴奋处欲放下筷子拿起手机点评一番。
“当、当、当……”被筷子敲击桌面的声音吵醒,接着就听到了和上的词:“嗨!嗨!嗨!我吃饭都不玩手机了你还玩?怎么做家长的?”“当……”重重一下。“怎么以身作则的?”“当……”又重重一下。
“因为懂得,所以慈悲。”忽然地就特别理解电子产品依赖症的儿子,涌起惺惺相惜之感。
瘾,无处不在,早已渗透我们生活的方方面面,已经或将要影响我们的生活。
过上美好的生活,是我们每个人的愿望。现实中,我们一边努力追求着,一边安然享受着,不知不觉中,享受上了瘾,追求也同样有了瘾。
美好的生活是家庭、事业、健康、人际交往诸多方面平衡的生活,保持各方平衡,远非易事,一方面需要正确的认知,另一方面更需严格的自律。
何为正确,何为错误,历来众说纷纭,仁者见仁,智者见仁,有客观的局限,更有利益方主观的诱导。
总觉得,万事保持一个度,不拒绝,也不盲从,细心体察自身的变化,选择适合自己的,促进自己身体健康、精神愉悦的,总不会错。
至于自律,重要性自不必多言,但过于严格,像钟表,像机器人,未免呆板,会失去许多生活的乐趣。除了细水长流的岁月静好,生活还是需要一些跳跃性的欢愉点缀。
保持良好的常态,就有足够的资本偶尔“跳跃”一下,绝对是更美好的体验。
回到减肥来说,进出平衡模式一但确定,身体就维持在一个稳定的健康状态。哪天嘴馋,自然可以任性一把。如同肥胖的人间歇性励志减肥,饿一天两顿半点用没有一样,并不会对身体造成多大伤害。
再说,此时姐有满足口福的念想,自有将它化于无形的力量。
忽然想起……哎,那谁,还欠姐一顿水煮鱼呢!可以走起了,上两份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