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我国古代,尤其是先秦时代,流行着一种“”侠客”文化,习武是那个时代特有标识,人人具有尚武之风,剑,做为兵器既是自卫武器,也是一种身份的象征。
剑作为兵器,不像刀,沉重不易使用,它轻便灵巧,对人的体能要求并不算高,而且便于打造,结构简单。从夏商周之后,剑作为武器已经渐渐的淡出战场,转而演变成一种贵族的雅好和侠客们的武器。史书中有相关记载,春秋腾国国君曾说“吾他日未尝学问,好驰马试剑”,可以看出剑已经成为一种娱乐项目,而且是一种非常高雅的娱乐项目,仅次于我们现在打高尔夫球。
在古代社会这种尚武的风气下,也同样形成了很多跟剑有关的文化。大家看古书的时候,都会发现,不管文官武官,出门入朝随身都要佩戴一把剑,这是一种社会地位和身份的象征,也是彰显仪表和风度的配饰。《说苑·反质》有一段话描绘出当时的情景“友带羽玉具剑,右带环佩,左光照右,右光照左”可以脑补一下这个装束是多么引人注目。就连我们的大诗人屈原,也经常在楚辞中这样描绘,“带长铗之陆离兮,冠切云之崔嵬”,一个佩剑诗人形象跃然纸上。
先秦弥漫着厚重的剑文化,对剑有一种神秘崇拜感,有一种对武力的神往,甚至是一种至高无上的精神依托,在春秋时期,晋国与郑国联合攻击楚国,战争进入胶着状态,局面迟迟不见有任何扭转,楚王便随身佩戴干将与欧冶子锤炼的宝剑,亲自指挥,让楚军士气大振,迅速击溃了晋郑联军。楚王高兴之余,还问臣下“夫剑,铁耳,固能有精神若此否?”从这句话看出来,楚王都被这把剑的精神力所震撼。
在那个时代,人们崇敬剑,并且还有专门的剑仪式。《吴越春秋》中记载干将莫邪为楚王铸剑的情形,“使童男童女三百人鼓窬装炭”,莫邪将头发,指甲投入火炉,类似祭祀的仪式行为。除此之外,还有更邪门的,吴国一名工匠,竟然杀其子而铸剑。可想剑在当时人们心中的地位。
先秦时代人们的剑崇拜,说白了就是对信仰和精神的崇拜,一种对武力精神潜意识的膜拜,它是一种尚武之风的体现,更是一种雄武的象征,剑,在中国人的精神世界不可取代。
联想到近日中国海军授剑仪式,这也充分体现了国家把中国海军作为未来战争的尖兵,肩负国家使命,彰显“首战用我,用我必胜”的决心,承袭中华尚武传统,激发中国军人的血性与荣耀。